師傅說:“漢武帝以前,民間和郡國都能私自鑄幣,但規模和精度,自然不能與國家鑄幣廠相比。
漢武帝後來禁止民間和郡國鑄錢,各個郡國鑄造的五銖錢,全部銷毀成銅,送交到國家,並明令全國統一使用官鑄五銖錢。
國家要想統一貨幣,除了頒布嚴刑竣法外,還必須有技術保證,就是防偽的技術。
現在市麵上收藏的西漢上林三官五銖錢範,與武帝以前的石質、陶質、銅質陰文麵錢範,有明顯不同。
這個以後我再給你講,講多了你也記不住。
到了新莽時期,就是王莽時代。
王莽是個奇人,他推行了五次幣製改革,幣形花樣翻新。
不論鑄幣的精度、還是工藝都得到空前的提高。
新莽幣的貨布、小泉、大布、布泉存世稀少,已成為稀見珍品,價值連城。
因為稀少,所以造假的就多,這個你以後不要去碰。明白不?”
我點點頭。
“到了隋唐五代,就采用翻砂法鑄幣,錢幣數量就增加得更快了。
翻砂鑄幣,就要用到雕母。
雕母又稱為祖錢,錢的祖宗。
要用可塑的、易雕刻的、光滑的黃銅,通過冷鍛、人工雕刻並經國家錢局審定後,用作印範的製錢模型。
製作雕母的銅模表麵必須十分光滑。
雕母雕刻的重點也是圍繞不掛沙為目的,要求雕刻後盡量消除刀痕,且刀痕必須由錢麵向地章方向(就是錢的文字花紋的底麵)垂直雕刻,確保殘留刀痕不易掛沙。
雕母為何收藏價值那麼高?
原因有二:一是蠍子拉屎一一獨(毒)一份,二是製造一枚雕母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不言而喻了。
母錢的製造過程也是很複雜的,用雕母的樣版進行翻砂。
母錢,就是錢的母親。
錢局(相當於人民銀行)把母錢發往各個鑄造局(就是造幣廠)進行翻砂鑄幣,所以雕母比母錢大,母錢又比子錢(流通幣)大。
嚴格意義上來說,雕母和母錢不屬於錢幣,它們都叫樣錢,因為它們不用於流通。
雕母隻有一個,母錢可以有幾十到上千個。
母錢翻鑄的叫子錢,子錢才是市麵上流通的錢。明白不?”
我用手指著那張照片說:
“這個花錢又是什麼?說明香港佬還沒有買走。”
師傅笑道:“這是寶貝,可遇不可求!太平天國花錢不是流通錢幣,也不屬於鎮庫錢,
“而是具有開爐錢性質或是當時特命鑄造用以賜贈的紀念錢幣。
“所以太平天國之大花錢具有雙重性,而且這些大花錢也有稱為‘大禮錢’的。
“ 就其大小,可分:超號大花錢、大號大花錢、中號大花錢、小號大花錢四類。
“與太平天國小號大花錢一樣,太平天國中號大花錢,有材質的不同,有紋飾的不同,也有直徑大小的細微差別。”
我問:“您見過嗎?”
師傅笑而不答。
辟穀並不那麼神秘。
師娘頭兩天給我喝的是洗胃清腸湯,第三天開始喝的是黃精泡的茶,餓了就吃一顆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