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O5章 徽浙古道(1 / 2)

清道光年間,徽溪大山裏,有一位13歲的少年,背著與自己體重極不相稱的貨物,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艱難前行。

他父親早逝,生活重擔,族人的孤立,都讓小小年紀的他獨自承擔。

他沿著古道,翻越重重大山,要外出闖蕩另一番天地。

這位少年就是師傅的同宗前輩胡雪岩,後來成了紅頂商人、成為當時首富,成為一代徽商傳奇人物。

路不熟,又是山路,我開了四個多小時,趕到伏虎嶺江南村時,已經下午三點鍾了,車子停在村裏。

師傅說剩下的都是山路了,到他的老家藍天凹還有三十多裏,爭取天黑前趕到。

雖然日子長了,但六點左右天會黑的,三個小時要爬三十多裏的山路,對我是個嚴重的挑戰!

雖然也生在山區, 但很少爬山。

師傅在前麵帶路,我緊跟著師傅的腳步,山路是一級一級的石頭台階。

道路越來越艱難起來,人行走在陡峭的山崖邊上,有一種壓迫的感覺,而山體不斷有水滲出,濕滑了山路,要十分小心,防止跌倒。

沿山路向上攀爬,很是消耗體力,無暇他顧,隻埋頭登山。

欣慰的是,每攀爬一段,便有一段平緩之路,師傅並站立在那等我,讓我得以稍作喘息。

喘息之際,回首來時路,頓生征服感。

攀爬大約1400級台階,抬頭望去,有一石門立在路中,六根長條石橫架其上。

門楣刻有朱紅大字:“江南第一關”。

師傅說太平天國的待王李世賢曾經率部到過此此,讚為天險而得名。

走過石門,另一側的門楣上刻有:“徽浙鎖鑰”。

出石門放眼望去,高峰巨岩,峭壁峻立,石棧宛若天梯,向前伸展,蔚然壯觀。

古道邊,峽穀深邃,流泉潺潺,十分震撼。

古道卻陡峭起來,一眼難以望到盡頭。

我問師傅還有多遠,師傅說:“大概走了三分之一吧。”

可我已渾身酸軟了。三十裏山路,應該有六個茶亭,我們才走過兩個。

師傅告訴我,爬山腳步要跟著呼吸,抬腳一吸,落腳一呼,這樣就不會喘,也不覺得累。

我按照師傅教的方法,果然心跳慢了下來,也不喘了。

轉過前麵的山峰,有一簾瀑布從高處垂下,雖不是雨季,水流不大,但仍然氣勢恢宏,聲響巨大,其下深潭幽幽。

師傅說這叫西山寺飛瀑。

拐過一個山頭,路邊有突兀伸向路邊的岩石,上麵隱約刻有文字,依稀可辨。

師傅說:這條古道從唐末宋初開始,在懸崖陡峭大山中修建古道,起初隻是一條羊腸小道。

為了維護這條發財路,由沿路的村民發起組織“護路會”,在每年的陰曆十月十五日起,由會長召集,各村村民自帶著工具和幹糧,對古道進行修護。

路邊有施茶亭,在炎熱的夏季,他們無償的給無數的過往客商提供茶水。

前麵就是峽穀,我們走在懸崖絕壁間,腳下是潺潺的逍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