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說:“明天我們再去你丈人家,現在不說了,喝酒。”
第二天到了蘇老爺子家,我問老爺子:“按現在的生產能力,一個月最多能產多少酒?”
老爺子說:“也就千把斤吧,自產自銷五六百斤,為老主顧加工的有三四百斤吧。”
我問:“加工的主要是哪些人?”
老爺子說:“都是些老酒壇子,一年要喝兩三百斤的,有的要玉米燒,有的喜歡大麥燒,還有小麥燒,都單獨訂做。”
老爺子說著站起來,從櫃子裏拿出一個瓷瓶,倒出兩個半杯,讓我和師傅品嚐。
這酒色呈金波綠色,香醇甜美,酒性正和,回味悠長,既具有白酒的醇烈,又有果酒的香甜。
我問:“這是什麼酒?怎麼這麼好喝?我從未喝過這麼好喝的酒。”
老爺子笑道:“這得問你師傅,配方是他給我的,一年我就做兩回,一回六十斤。”
師傅說:“這就是古代宮廷的‘金波酒’、有‘黃金土燒’之雅稱、老百姓見不到。
“也叫綠豆燒,始產於清代康熙二年,有三百三十多年了。
“當時皇宮後宰門守將馬從凱,將宮庭保健酒秘方,帶回家鄉泝蒙山區,我師太公用三根金條換的秘方。
“綠豆燒以七分綠豆,兩分苦蕎,一分高粱為原料,以優質特曲為酒基,發酵六十天,蒸出來的土燒。
老爺子說:“這三種糧食的每個發酵時間還不同,要分開裝缸,到燒酒時侯,再混撒拌勻一起燒。很複雜的!”
師傅說:“然後加入了多種中草藥浸泡一個月以上,自古就有了‘喝了綠豆金波燒,無需看病病自消’的說法。”
我說:“那我們為什麼不賣這種綠豆酒?”
師傅笑道:“第一綠豆土燒的產量少,發酵要求太複雜,對溫度要求高,隻能在春秋兩季做。
“第二基酒要放置三年以上,再配以紅參、當歸、砂仁、杜仲等40多味名貴中藥材,並加冰糖、蜂蜜等原料。
“經過入缸靜止沉澱,並讓酒、藥、糖慢慢溶為一體,靜置一定時間,即成真正的‘宮廷金波禦液酒’。
“你賣多少錢一斤?一百成本都不夠,就你喝的小半杯,抵得上一斤醉謫仙了。
“此酒隻有宮廷有,民間哪得幾人飲?我每年隻做六十斤,給師太喝的。”
我咋舌不敢言,轉問老爺子:“如果一個月增加兩千斤酒,需要增加設備嗎?”
老爺子說:“蒸鍋要增加一口兩百五十斤的,現在的小,一百斤。
“主要是發酵的陶缸和房間不夠,人手也要增加,糧食要增加庫存。
“如果換成窖池發酵,那一池可以發酵五百斤糧食,發酵一個月就可以了,五百斤一池,可以蒸兩鍋,一天一鍋,
“增加二十個窖池,十五個發酵池,五個二次發酵池,增加三五個人手就可以了。”
我問:“把現在的糧庫,放在別的地方,在糧庫那裏建窖池,原有的都不動,是不是就能盡快的投入生產?”
老爺子說:“那也要半年,為什麼呢?光窖池泥的發酵就要兩個月,建好二十個窖池,蒸糧發酵還要一個月。
“還有就是糧食的庫存,一個月兩千斤酒,要消耗掉六千斤糧食,再加上十五個窖池裏的七千五百斤,
“最少還要儲存六個月三萬六千斤糧食,才能周轉。
“這個糧庫的曬場還要大,小的話周轉不開,糧食還要翻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