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十幾天,宣武帝一直都很忙,忙得腳不沾地,看不見人。
餘嬪期間有過來,說她父親答應認罪,並且上交所有貪汙所得的銀兩,還請皇貴妃娘娘替他求個情,讓皇上準他告老還鄉。
薑昕玥沒有一口答應,能不能讓他全身而退,還要看朝廷調查後的結果。
他若當真是十惡不赦之人,薑昕玥也不可能去求這個情。
這種消耗了皇帝對自己的感情,隻為了餘嬪父親的作死行為,她為什麼要做?
要求,隻能大公主去求。
皇帝這一忙,就直接忙到了回宮的時間,兩廣總督貪汙案、豫州刺史圍城案兩案疊加,皇帝忙完之後,就輪到底下的官員忙得腳底冒煙了。
罷免官員的聖旨已經發放下去,新的兩廣總督,正是薑昕玥的大伯薑堰錫。
兩個案子都刻不容緩,從餘總督府上抄家出來的銀錢,正好用在因幹旱而千瘡百孔的豫州。
皇帝應該就是看中的這一點,才會這麼急著趕緊讓大伯上任。
馬車後長長的隨行人員隊伍,踢踏的腳步聲規律而整齊,比起來時的輕鬆氛圍,去時沉重許多。
皇帝的臉色也多了幾分憂鬱,越來越多的豫州現狀被傳回來,皇帝得怒氣就一日盛過一日,甚至好幾次被氣得飯都吃不下。
要不是薑昕玥在一旁勸著,宣武帝甚至想裝上翅膀,飛到豫州,親自斬殺了豫州刺史。
薑昕玥有想過因為幹旱數月,豫州百姓會過得極為艱難,但她從未想過,朱謙益在信上,竟用人間煉獄來形容城中百姓的景象。
赤地千裏,餓殍遍野。
熱風吹裂了幹涸的河床,到處都是枯敗的樹木,地上但凡還有點綠色的草葉,都早就被百姓狼吞虎咽的吃光。
原先的河流湖泊處全都幹得冒煙,很多人不死心,將河床各處挖得坑坑窪窪,但就是沒有挖出一點水來。
朱謙益說,那些挖出來的坑洞裏,還躺著好多的幹屍,我不知道是挖水的時候渴死的,還是看不到生的希望,特意給自己挖了個墳墓出來,安靜的等待死亡。
圍城數月,無水無糧,為了活下去,城中百姓燒殺搶掠不止,殺紅了眼的,生吃人肉,啖人血,如同怪物。
那豫州刺史不但不管百姓生死,還派了自己的心腹去守城,將人命視為草芥,故意設了鬥武場,讓極度渴望喝水的人在裏麵鬥得你死我活,再分一點點水給贏了的人。
死在鬥武場的人,比死在天災之下的人還要多。
朱謙益到的那日,城中已經發生了大暴動,剩餘的百姓為了活命,奮起反抗,不論男女老少都在城門口衝關。
朱謙益帶著聖旨前去,百姓們卻不再相信官府,一個個凶狠的打殺。
他不僅要打退百姓,還要防著侍衛們傷到百姓,那原來的豫州刺史的親信卻在城牆上無差別射殺百姓與侍衛。
百姓中有個青年是領頭人,朱謙益打鬥中與他結成同盟,並且在他殺掉豫州刺史派來的親信後,才願意相信他真的是來幫助豫州百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