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江南比京城要溫暖的多,京城那邊已經要穿上薄襖,江南這邊卻還有些餘熱。
衛鳶從西北那邊繞道來到江南,對於這幾個地方的溫度有了很是深切的感受。
因為繞道,等他來到江南時,已經是九月中旬。
他沒有帶多少人,而是跟著強隊過來的。在這個商隊中,衛鳶穿著樸素的衣袍,臉和手也被塗黃,看上去要比他的真實年齡大上十多歲。
他的眼神也多了些變化,多了些滄桑,就算是很熟悉的人也沒辦法將他和那個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少年聯係在一起。
衛鳶跟著的商隊是自北方而來,帶著北方的皮毛和藥材,這一次去南方主要是買布料和茶葉。
其實他們更想買些鹽,但買鹽需要鹽引,這可不是普通的商人能夠拿到的。
不過茶葉也可以,茶葉在冬天的北方也是很熱銷的。
這個商隊跟衛家沒有任何關係,衛鳶是靠自己的武力值加入這個商隊的。
他自己的商隊已經在江南這邊等著了,這一路上,衛鳶也給這個商隊解決了一些麻煩,讓商隊的人很是感激他。
等他們到達江南準備分開時,商隊的老板還對衛鳶戀戀不舍,希望他還能和他們一起。
衛鳶拒絕了他們,往蘇杭那邊離去。
江南這邊的勢力錯綜複雜,就算上輩子洛晉熙成為皇帝也沒辦法完全掌握整個江南。
江南是整個王朝的錢袋子,這裏的一些鹽商富可敵國。這個富可敵國不是比喻,而是真實的形容,他們手中的錢財可是比國庫之中要多。
衛鳶也隻是這輩子接觸到商隊才知道商人是多麼賺錢。
他在西北主要做的是藥材和皮毛的生意,當然還有一些珠寶玉石。可以說他自己的商隊與那個商隊所經營的事務是一樣的。
不過他做的一些生意很多都是無本的,北方的那些敵人每一次犯邊的時候都會留下一些東西,他的那些兄弟也會帶上自己的侍衛一起去那邊練兵。
那些得來的戰利品他們留著也沒什麼用,一般都交給他來換成銀兩。
再用這些銀兩換成將士們的冬衣和軍糧,朝廷並不是沒有撥下銀兩,但每一次與戶部要錢的時候都特別難,送來的糧草也有許多都是陳糧。
衛家軍在西北屯糧,開墾了不少土地,還養了許多牛羊,雖然不足以自給自足,但還是可以讓軍士們不至於挨餓。
正因為衛家與軍士同甘共苦的作為,再加上每一個衛家子弟都是從小兵做起,這才讓衛家人在西北軍士與百姓心中地位非常重。
民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長年累月的積累。衛家在西北經營多年,皇帝放心不下也是正常的。
雖然衛鳶知道衛家的行事肯定讓帝位上的人不滿,但如今還沒有能夠取代衛家人的存在,這時候讓衛家抽身而去,那西北就徹底失去了屏障。
衛家不在乎什麼權勢,但他們不忍心看到那些一直被他們保護的百姓命喪匈奴的馬蹄之下。
衛家的祖訓深刻在每個衛家人的骨子裏,衛國戍邊,忠君愛國!
他們所付出的一切並不是為了帝王,而是為了這些百姓臉上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