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帶衛鳶來到的地方就是一位曆史名人的功績。那位大人曾在這裏任職,雖然是被貶官到這裏的,但那位並沒有就此消極,反而在這裏修了不少東西。
比如灌溉的水渠和沿途的一些供人休息的亭子。後來他因為功績又升官回去。
李夢軒很是向往這種為國為民的名士,他覺得這樣的人才值得敬仰。
讀書是為了什麼,不光是為了光宗耀祖,更是為了能夠給那些普通百姓做一份實事。
至於那些得誌之後就忘記了自己出身,反而搜刮民脂民膏的那些人,根本不配稱之為“官”。
他出身世家,沒有體會過民生艱苦。這次考上舉人,他的名次並不算高,李夢軒自詡自己的才學不輸給任何人,對這個名次很不滿意。
但他也知道自己的短板,特別是在看過解元的文章,又和自己的伯父聊過之後,他更加清楚。
這一次他的文采並不輸給解元,但在實策上,他遠遠比不過。他的見識太少,同樣的給出的對策也太過於幼稚。
所以這一次知道衛鳶有出行的計劃,他才會跟上來。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他不能再那樣虛浮地讀書了,他必須將自己高傲的頭顱低下來,看向那些生活在底層的百姓,看看他們究竟需要什麼。
這才剛出門,李夢軒就覺得自己收獲很多,當然衛鳶幫助他的更多,如果不是衛鳶,他可能沒有出來遊學的決心。
“就是這裏了。”李夢軒拿著一份地圖說。
這份地圖有些詳細,但在一些細節部分似乎又有些與事實不符。
衛鳶很是好奇,他也是看過不同的地圖的,但他看到的最多的是軍事輿圖和布防圖。
他們的商隊在進入草原後,也會留意草原的地形,回來後都繪製成輿圖,方便他們的反擊。
也就是因為這個,這個商隊才是衛家的商隊,而不是衛鳶自己的商隊。
組建商隊,衛鳶是付出了不少,但商隊裏的人手都是來自衛家軍,目的除了賺錢以外,也還有刺探匈奴情況,以及更西方的那些國家的情況。
賺錢是其次,刺探軍情才是最為重要的。
衛鳶不僅見過不少輿圖,也更是親自畫過輿圖,但他沒有看過李夢軒手裏的地圖。
這份地圖在衛鳶看來有些錯漏百出,但卻仍舊有不少可取之處。
“李兄,這圖是?”衛鳶有疑問就直接問出口。
這段時間,她已經很是了解李夢軒的性格,與其遮遮掩掩,還不如直接詢問。他相信李夢軒不會介意他的冒失。
“這個嗎?”李夢軒揚了下自己手上的地圖,“這是我自己根據遊記畫的。
不過遊記上的記載還是與實際情況有些不一樣的,我準備在見過實際情況之後,再增添一些內容,修改一些錯誤。到那個時候這份地圖肯定會更加詳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