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的宴會結束後,傳出來不少的好詩詞,也讓這些參與的文人對齊王的印象好了很多。
不過很快就到了過年,大家的心思也就被分了出去,除了那些想要尚公主的人家,沒有人再關心宴會的後續。
齊王找了一天時間進宮去見皇帝,將他收集到的信息送到皇帝的麵前。
皇帝收到這份關於京城之中“青年才俊”們的資料,誇獎了齊王幾句就讓他退下了。
等齊王離開後,皇帝的神色不明,翻來那些資料,寫的很是詳細,除了這些“才俊”們的身高長相,家世人品以外,還記下了一些他們在宴會上的表現。
表麵上看來齊王這一次的任務完成的很不錯,但知道齊王心思的皇帝卻也從這份資料上看出了一些別的東西。
“福安,你說朕是不是做錯了?”皇帝放下那份資料,低聲詢問。
一旁伺候的太監總管心頭一震,他不知道為什麼皇帝會突然問出這樣一個問題,加上他不清楚皇帝的心思,所以他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好在皇帝也沒想過得到他的回答,而是又將目光放在那一疊資料上。
“今晚去麗嬪那裏,你去通知一聲。”皇帝轉移了話題。
“是,陛下。”福安總管很是恭敬地應道。
麗嬪是四公主的母親,他一向對於後宮之中的嬪妃不太重視,特別是在晉位方麵。
除了幾位有皇子的後妃位置高一些以外,生下公主的後妃最高的位置也隻是嬪位。
至於齊王的母妃,那是因為她的出身高,又在潛邸之時就進了他的王府。
皇帝曾經是不想納她為側妃的,他對自己的發妻皇後是真心喜歡的,又怎麼可能再找一個出身高貴的側妃來讓她不開心呢!
隻可惜世事弄人,因緣際會之下他必須將她納為側妃。在潛邸的時候她也是很尊敬王妃,人也是很安分守己的。
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會在皇後去世以後放心地將後宮的宮務交給她,相信她能夠替他管好後宮,照顧好他的子女,隻可惜人心易變。
曾經安分守己的側妃為了兒子,為了權勢終究還是變得不再是她了。
這些年他不是不知道齊王母子的野心,但他覺得太子也需要一個對手,一個能夠讓他成長的對手。
快要過年了,司禮太監那邊送來了年節時的安排。
皇帝最近比較關注幾位公主的事情,就將這些事情交給洛晉熙。洛晉熙看著這些條陳,也不是很想管。隻是他現在沒有拒絕的餘地。
年底的事情有些多,宮宴的座次,賞賜的厚薄,這些都需要有人做主。
後宮的事情被皇帝交給了幾位妃子一起討論,事關前朝自然也就隻能交給太子。
從這些裏麵也可以看出皇帝對待這些大臣的態度。洛晉熙不能表現出自己對於這些事的熟悉,就讓人送來了往年的舊例。
對於洛晉熙而言,他最想做的是去西北,隻見那麼兩麵完全沒辦法緩解他對衛錦書的執念。
為此他派出了許多暗衛,隻為能夠得到衛錦書的消息。衛錦書回西北的這一路上,有不少的消息送了回來,可這些都不夠。
隻要北方的那些遊牧民族沒有被完全打服,衛家就不可能從西北回來,而衛錦書也不可能會放下衛家。
他與衛錦書之間隔著整個衛家的仇恨,洛晉熙相信隻要這一世衛家能夠保全,那衛錦書遲早有一日會被自己感動,會再次成為他的皇後。
前一世是他對不起衛錦書,那這一世就用他的餘生來補償她。
關於宮宴的條陳洛晉熙隻是看了看之後就讓人送回司禮監那邊,至於那些賞賜,洛晉熙就多看了一段時間。
這與他前世的這個時候完全不同,從這些賞賜的禮單上,洛晉熙看到了如今父皇對這些人的偏向。
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他完全忘記了當年他剛剛登基時這些人究竟是怎樣。
那時候他還沒有親政,這些事情是交給禮部負責,後來他親政之後,這份名單已經變化了太多太多!
想到了什麼之後,洛晉熙更改了一些大臣的賞賜,隨後才讓人送回司禮監。
司禮監拿到這份賞賜的名單後,就開始動作。
在過年的前兩天,這些賞賜被送到了各家的府上。本來應該更早一些的,不過是皇帝想要借齊王宴會來看看這些人的態度而已。
拿到賞賜的官員們自是一一謝恩,在家中擺了香案迎接皇帝的賞賜,但很快他們就讓人出門去打探其他人獲得的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