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鳶在軍營已經待了幾年了,這些年他也由一個普通的親兵升任了百夫長。
這也就是沒有戰事,如果有戰事他可能會升的更高。
他一直在互市這邊,從這裏獲得了許多情報,衛鳶篩選情報的能力很強,能夠從那些人的一些隻言片語中獲得他們所想要知道的消息。
就是因為衛鳶提供了不少情報,這才能夠沒有戰事的時候成為百夫長。
衛鳶如今仍舊待在互市這邊,不過他也感覺到了一些不平靜的氣氛。
京城那邊這幾年還算平靜,隻是齊王這個本來有些特殊的皇子,卻突然被皇帝厭棄,不僅封地被換到了貧瘠的嶺南之地,還被要求直接就蕃,不能再留在京城。
但齊王根本不想這樣,便聯合了自己的嶽父和宮中的淑妃,以及他的外家準備逼宮。
隻可惜他那位側妃的父親直接將齊王的打算告訴了皇帝,所求就是讓皇帝饒他那位蠢女兒一命。
一場注定會失敗的逼宮結束後,淑妃被賜死,而齊王也被貶為庶人,被圈禁在齊王府的一個院子裏。
皇帝還下令,等他崩逝,就讓齊王殉葬。
這一道聖旨一出,很多大臣都想請求皇帝收回成命,但如今皇帝正在氣頭上,也沒有幾個出頭鳥敢出來勸。
“貶為庶人也就是了,畢竟這是逼宮,這殉葬?恐有傷天和。”一位大臣在宮道上與另一位大臣說道。
“造反本就是大罪,看在血脈親情的份上已經饒了他一命了,如今陛下正在氣頭上這些話還是不要說了。”另一位大臣搖了搖頭說。
殉葬也是為了那位庶人,就他這樣一直針對太子,等太子登位之後,恐怕根本不會放過他甚至他的孩子。
但如果在皇帝去世之時讓那位庶人殉葬,那太子與其的矛盾也就結束了,他的孩子應該能夠安全的活下去。
齊庶人雖然犯了錯,但畢竟還是陛下的兒子。
太子肯定也是知道的,所以他並沒有說什麼,自然也就證明他願意放過齊庶人的子嗣。
淑妃和淑妃的家族被夷三族,淑妃雖然被賜死,但還是葬入了皇陵。
皇帝在經曆了這件事以後老了幾歲,人也沒了精神,隻有太子的嫡子過來才能讓他高興一些。
對太子嫡子,太子在大婚以後的第二年就有了嫡子,後麵還又添了兩個庶子一個庶女。
隻是蘇明珠一直沒有生育,如今她已經是太子的良媛,可以說是東宮之中太子妃之下的第一人。
太子和太子妃都很是縱容她,太子的寵愛讓蘇明珠在東宮的地位很高,甚至可以自由出入太子的書房。
太子妃本來是不清楚的,但她也看出了太子對待蘇明珠的特殊,隨著她就觀察到,太子對蘇明珠不是男女之情,而是重視與尊敬。
太子妃在意識到這點之後,她就改變了對蘇明珠的態度,對其很是寬容。
蘇明珠自然發現了太子妃對她態度的改變,她也接受了這份好意,與太子妃的關係也比較親密。
後來太子妃生子,太子也很是看重這個嫡子,但蘇明珠並不著急,她覺得自己還需要再大幾歲再考慮生孩子的事情。
沒看太子妃在生了孩子之後,身體調理了好幾年才恢複。她的骨架小,要是現在生孩子很大可能會難產。
而且她也想通了,隻要她一直有用,不管她有沒有生孩子,她都會是後宮之中最為受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