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天下安定,八方也寧靖,我們儒生該做的就是高中進士,報效祖國,豈能棄筆從戎,想著戎馬一生,征戰沙場,這四海升平的今日,哪有什麼戰事可言。”
以張起崢張丞相之子為首的一群年輕儒生在和另一群武將之子辯駁。
一人言罷,他方登場。
“汝言今日無戰事,百姓無陷於戰火?非也,非也。”
父親也是武將出身,但官職品階低於衛壤大將軍的朱苖將軍之子朱思域站出來反對儒生所執的觀念。
“汝不見半旬前吳越兩國動作不斷,明裏暗裏發生幾場戰役,汝未聽吳越兩國死傷士兵家屬於半夜無人間的幽幽痛哭聲,汝難道也忘了十六年前的今日,吾沐國與齊國交壤的土地上的子民,被齊國的將領帶兵屠戮,無一人生還。”
“往日的血腥曆曆在目,爾等豈能言不可從戎從軍,天下讀書人皆要執笏板身儒袍侍奉禦前呢?”
樓下以張淩遠和朱思域為首的兩波年輕人在下麵吵得很凶,沐雲宏坐在位置上淡淡地掀眼皮看了一會,然後又喝了口茶,把目光轉到別處了。
他對朝堂事關心,但也沒和張淩遠他們一樣意氣上頭在那裏爭得麵紅耳赤。
辯駁有用,關心朝政也有用,但入仕途的讀書人,對其作用不大。
執政人,接觸的大多是身邊的近臣和重臣,無入仕途當官者,無富庶地位支撐者,即使他們再如何有才華,再如何有本事,他們的救國良策,也很難傳到上頭真正說得上話的人耳中。
沐雲宏之所以沒加入他們當中,一,是認為在這裏辯駁無用,有些浪費時間,二,是因為他足夠了解沐陽宸,知道他的能力和見識,也知道而今沐國實施的育才國策。
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從古到今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拋棄其中一個東西而存活至今。
向來國要昌盛,國要富強,二者缺一不可,更何況是他們沐國。沐國,他們的家,更不可做出重視一個而輕視另一個的舉措。
沐雲宏偏頭之際,竟在意料之外地看到拐角樓梯處衛壤大將軍的小兒子衛佚的身影。
咦,他這幾年不是大多時間待在軍營裏訓練嗎?怎麼今日出來,身邊還帶著一個蒙著麵紗的女子?
前世的沐雲宏和衛佚是從小到大的兄弟,雖然這一世沐雲宏突然去了仙門拜師,和衛佚相處不多,感情沒以前那麼深厚,但有兒時一些情分在,衛佚還是認他這個沐二皇子為朋友的。
拐角。
衛佚剛上樓梯,就看到沐雲宏跨步走來了,他鬆開身旁女子的手,抱拳朝他施了一禮。
“見過二殿下。”
半晌無人答話,衛佚抬眼瞧了麵前的沐雲宏一眼,卻發現他盯著自己帶來茶樓的女子出神,他怔了下,旋即果斷拉著葉芯菡到自己身後,阻擋沐雲宏繼續盯她。
衛佚的舉動,讓沐雲宏瞬間回神,他尷尬地嗬笑一聲,怕衛佚誤會,所以沒有隱瞞地跟他解釋。
“抱歉衛佚,你身邊的這位姑娘的眼睛和我一位故人長得十分相似,我還以為……所以。”
沐雲宏沒有說完,但衛佚明白他的意思。
他搖了下頭,沒有不滿沐雲宏一直盯著葉芯菡看的意思。
他知道他不是因為垂涎芯菡美貌而盯她看,因為他自己也知道個中緣由,芯菡的容貌,像極了今年剛滿十六歲的三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