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堯,懸月如鉤、繁星如幕。
村長宅院耳房,火塘裏燃燒的柴火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音。在旺盛火苗的映照下,房簷上懸掛的燈籠顯得黯淡無光。
村長與百曉生圍著火塘而坐,火塘裏有一個陶壺,陶壺裏發出“噗嚕、噗嚕!”聲音,一陣陣馥鬱芬芳的荼香由陶壺裏飄逸而出。
村長拿起火鉗夾出火塘裏的陶壺,隨後用濕麻布包住壺把。將荼水倒於兩個青色的陶碗裏。
“這是上堯自產自用的鬆毛香,請先生品嚐。以感謝先生前來為我上堯兒郎篩選靈根丹田,並且還為我上堯百姓講學三天。”村長感謝道。
百曉生道:“久聞上堯‘鬆毛香’清香馥鬱,今日有幸能與村長共同品嚐,此仍小生之福。”
他抬起青色陶碗吹了吹,小抿了一口。隨即其臉色有些怪異。
稍許,感歎道:“這‘鬆毛香’果然名不虛傳,不僅提神清腦,而且回味無窮。”
村長含笑道:“上堯‘鬆毛香’自然生長,地處高山陽坡。因常年烈陽炙烤,故味極苦。”
頓了頓,村長又道:“聽聞先生要為堯疆百姓講學一年,不知是否為真。”
百曉生碗裏的茶水已然見底,他又為自己倒了一碗。道:“確有此意。”
村長添了一些茶水,道:“先生覺得“堯誌”如何,能否值得先生為堯疆百姓講解。”
百曉生道:“村長治下的上堯,祥和安逸乃民之所往,《堯誌》更是寄托無數百姓夢想。能為百姓講解此等大道,乃曉生之福。”
村長端起青色茶碗,道:“老夫替堯疆百姓感謝先生。”
百曉生急忙端起茶碗,道:“村長言重了,這也就是動動嘴皮子的事。”
隨即又道:“村長身處上堯安樂村,卻依舊心係堯疆百姓,小生著實敬佩。”
村長往火塘添了一些木材,道:“先輩留下的擔子總得有人扛,還好有上堯百姓與上堯修士的支持,要不這擔子我也扛不起來。”
“若堯疆百姓能過上,上堯百姓的安逸生活,那堯疆該有多好。”百曉生歎息道。
村長喝了一碗茶,道:“隻要先生肯為上堯‘扛大旗’。一年之內,堯疆百姓必當如上堯百姓一樣過著祥和安逸的生活。”
百曉生麵色有些愕然,隨即由愕然變成為難之色。他自然明白村長所說的“扛大旗”是什麼意思,麵對村長的邀請,他不是想,而是不能。
看出百曉生窘迫的神態,村長笑道:“老夫理解先生難處,其實先生於堯疆講學時,為堯疆百姓講解‘堯誌’就是對上堯最大的幫助。”
百曉生慚愧道:“多謝村長體諒小生。小生有愧村長厚愛,有愧堯疆百姓賦予的“先生”之名。”
與此同時,上堯後山弱水潭瀑百丈範圍卻是明亮如白晝。
盤膝而坐的薑曉賢起身緩步向潭水走去,其剛跨出一步,原本平複的思緒又起些許漣漪。
隨著不斷靠近潭水,瀑布的嘈雜聲又由震耳的轟鳴聲轉變為刺耳的嗡鳴聲,仿佛還能聽到斷斷續續的嘲笑聲。聲音入耳,各種負麵情緒接踵而至,且還在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