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是耐心地解釋道:“這是《中庸》第一章的內容,講的是道之不可須臾離也...”他一邊說,一邊忍不住教訓道:“彥弟,學習要認真啊,你以前不是這樣的,是發生了什麼事?要告訴我。”
宋承彥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我知道,這是出自《中庸》。它強調要慎其獨,順著本性行事。”
宋承煜輕輕歎了口氣:“好吧,但你還是要認真對待。”他心中明白,弟弟雖然聰明,但若不專心,還是難以領悟其中的深意。
在這個溫馨的小院裏,時間仿佛慢慢凝固。那陣陣香氣、兄友弟恭的場景、還有那隨風搖曳的桃花,都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在\"道\"的指導下修養自身,我們稱之為\"教\"。\"道\"是時刻伴隨我們的,無法片刻離身。
若能離身,便非\"道\"了。因此,品德高尚的人,無論在無人可見之處,還是在無聲之界,皆能保持謹慎,心存戒懼。在隱蔽之地,他們的品德更為昭彰;在細微之處,他們的表現更為顯著。
即使獨自一人,他們也能保持這種謹慎。當喜怒哀樂尚未顯露時,這稱為\"中\";當它們流露出來,能有所節製時,這便是\"和\"。
我們每個人都有\"中\"的本性,而\"和\"則是我們共同遵循的原則。達到了\"中和\"的境界,天地各在其位,萬物得以生長繁茂。
宋承彥聽後心境豁然開朗,他並不後悔自己所為,隻是深感需要更好地安排時間,以免再出現像今天這樣的尷尬情況。
兩人在桃樹下遇見蘇亦瑾等幾人,互相問候,\"姐夫好,瑾哥。\"蘇亦瑾微微點頭回應。宋老太太聽到兩兄弟的聲音,急忙從廚房走出。
彥哥兒和煜哥兒回來了。“你們陪陪你姐夫,”她說道,“我們正忙著做飯。你妹妹他們出攤應該也快回來了,他們早上出去的,現在還沒回,估計午飯都沒吃肯定餓了。”
宋承彥注視著蘇亦瑾那張光潔白淨的臉龐,棱角分明的冷俊中透出獨特的魅力;烏黑深邃的眼眸,泛著迷人的色澤。
看似人模人樣,但他並不願意蘇亦瑾成為自己妹妹的丈夫。如果不是妹妹的堅持,他甚至一萬個不願意。
宋承彥覺得蘇亦瑾配不上宋瑾鬱,妹妹肯定會受苦吃虧的。因此,他下定決心要努力讀書,達到一定的高度,以支持妹妹給妹妹作為依靠,讓誰也不敢欺負。
宋承彥從蘇亦瑾的氣質中感覺到對方一定不簡單。同時,蘇亦瑾也在觀察宋承煜和宋承彥。他驚訝地發現,宋瑾鬱的兩個哥哥竟然有如此深厚的學問,對《中庸》第一章的理解如此透徹。他們真的很出色。
然而,這也讓他對宋家產生了更多的疑問。蘇亦瑾記得調查的結果是宋家十多年前定居在大田村 ,以前來自哪裏卻無從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