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依然歎了口氣,繼續說道:“在短暫的勝利光環下,趙光義被自負蒙蔽了雙眼,他無視了朝臣們的忠告,執意於同年五月親自率軍北伐。在高粱河畔,與遼軍的激烈交戰中,趙光義非但沒有展現出應有的統帥風範,反而在受傷中箭後,竟選擇乘驢車狼狽逃離戰場,導致北伐以慘敗告終。”
秦始皇嬴政,這位以鐵血手段統一天下的帝王,聽聞此事後,眼神愈發冰冷,語氣中充滿了不屑與憤怒:“此等無用之徒,身為九五之尊,竟能棄麾下將士於不顧,獨自逃生,實乃我華夏之恥,何以為帝!”他對士兵的珍視與對趙光義行為的憤怒形成了鮮明對比,顯得尤為強烈。
李世民與劉徹等曆史上的傑出帝王,亦是對趙光義的行為嗤之以鼻,他們雖身處不同時代,但對士兵的尊重與愛護卻是共通的。麵對趙光義這樣的逃跑皇帝,他們心中都湧起了難以遏製的憤慨,恨不得親自上前教訓一番。
周依然的歎息聲再次響起,她繼續說道:“趙光義逃跑了七天七夜,而宋朝的軍隊則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幾乎全軍覆沒。遼朝趁勢而起,迅速占領了原本由宋太祖趙匡胤幾乎收複的燕雲十六州。這一失地,直到數百年後的明朝時期才得以重新歸入中原王朝版圖。”
趙匡胤聽聞此言,憤怒之情再也無法壓抑,他大步流星地走到牆邊,抓起一條辮子,對著趙光義就是一頓猛抽,邊抽邊怒罵:“你這個混賬東西!不會打仗也就罷了,還如此固執己見,不聽忠臣之言!你以為你是誰?還有,老子辛辛苦苦打下的燕雲十六州,竟被你如此輕易地拱手讓人!我今日非打死你不可!”
趙光義被抽打得跪倒在地,連連求饒:“大哥,饒命啊!我知道錯了,求您高抬貴手!”然而,趙匡胤的怒火並未因此平息,鞭打聲與怒罵聲在空氣中回蕩,久久不能平息。
朱元璋聽後,臉色鐵青,不屑之情溢於言表,冷哼一聲道:“饒了你?趙光義,你怕是還活在夢裏!你不僅北伐慘敗,還向金人卑躬屈膝,贈金送女,隻要金人開口,你便無底線地滿足,簡直是丟盡了華夏的臉麵!你的子孫後代,亦是如此懦弱無能,若非……”說到這裏,朱元璋硬生生地住了口,拳頭緊握,生怕自己一時衝動,直接動手,那怒火比趙匡胤有過之而無不及。
朱棣見狀,深知父親情緒激動,便接過話頭,語帶嘲諷道:“是啊,若非後來有嶽飛這樣的民族英雄挺身而出,力抗金賊,你以為宋朝還能苟延殘喘三百年嗎?若我朱棣生於那時,必是嶽飛帳下一員猛將,誓要將你這等昏庸無能之君拉下馬,還我大好河山一個清朗乾坤!”朱棣的話語中充滿了對趙光義及其趙光義後世子孫統治者的強烈不滿和鄙視。
嬴政與楊堅等人細讀了周依然提供的宋朝史書,書中記載的眾多忠臣良將,尤其是嶽飛的英勇事跡,讓他們深感震撼與欽佩。翻閱之間,兩位帝王不禁相視而笑,心中暗自思量:如此忠勇之士,若能在自己的朝代效力,該是何等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