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燒炭(2 / 2)

喬璟妍早就準備好了契約書,三方的責權利寫的清清楚楚,最關鍵一條就是要幫著汪家燒出好炭,否則一切都是白搭。

山林裏的斜坡上,汪家父子四人將原來低矮的窯洞挖開加大加深,周子貴吳大旱周海三人相互配合著砌磚塊,農家漢子一般都會點泥瓦活,磚牆出了地麵越來越小,最後隻留了個小煙囪,再圍上一層厚實的泥土,不靠近還以為是個聳起的小山包。

喬璟妍一直在旁邊指揮,爺爺後山上的炭窯就是這個樣子的,斜坡處的門口待火候燒的差不多了也要封閉,至於火候怎麼掌握就不知道了。

“把截好的木材搬進來,粗的架下麵細的架上麵,今晚燒一窯試試。”說完又開始指揮架木材,層層疊疊疏密有度,汪家父子似乎知道自己燒不出好炭的原因了。

汪父不好意思的低著頭幹活,半大的時候跟本家大伯學燒窯, 他除了守著窯口添柴,就是做一些砍柴出窯的雜活,好幾年都沒有學到關鍵技術,火候還是一夜沒睡覺偷學來的。

從小就被叫做蟬頭,大名反而沒人記得,久而久之汪蟬頭就成了他唯一的稱呼,其實他並不是傻子,就是比較老實,要不然怎麼會偷偷守著大伯封住窯洞後才離開,還知道是月亮當空的時候。

掌握了火候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摸索著燒了這麼多年,仍然沒有找到問題的症結,隻能說是不夠用心。

劉華強當了兩個多月的村長沒有鬆快過,前期實施判決有衙差在,歸還田地賠付銀子還算順利,現在拿著村裏的賬冊和七十三兩銀子很是棘手,孫王兩大姓時不時的蹦出一些瑣事,一會兒雞被偷了,一會兒妯娌打架,他是能躲就躲。

竹林坊想買窪地找兩姓族長商議,這是曆來的規矩,外姓人在河東村買地,兩大族都要碰頭商議,意見一致才算同意。

他們各自開了祠堂,結果是一家同意一家不同意,兩位族長邀村長參加再次商榷,最後決定賣,但必須把旁邊那個小山包買走,理由是那個山包緊挨她的院子,以後會沒人要。

幾年後,這個山包的產出驚豔所有人的臉,窪地成了南北物品的批發地,官道邊的門臉鋪子更是千金難求,這是後來很多河東村人後悔的事。

同一天買地,河西村都幹的熱火朝天,河東村才有了回信,買吧,不就兩百來畝山地嗎,如果別人住在這個山包上,自己家的一舉一動都在人家眼裏,也是件很不舒服的事。

王春生陪同劉村長察看了整個山包的界限,加上窪地約二百二十畝,地款契稅二百兩銀票足夠,待衙差測量後多退少補。

劉村長辦事還是不錯的,下午就請來了兩個測量衙差,一共是二百三十二畝,王春生給了一人一兩銀子辛苦費。

第二天晌午地契就辦好了,王春生把多出的二兩多銀子遞給他說:“劉村長辛苦了,這個就當跑腿錢吧,我家少爺知道你有難處,以後有需要盡管說,我主家是個好心腸的。”

劉華強訕笑著接過荷包。“這也太多了,王管事,做工的勞動力,下午我會敲鍾集中通知大家,願意的明天早上直接去你家,至於有多少人會去很難說,我自己肯定去。”

這樣 的結果已經算好的,不是非要他們村的勞力,三十多畝水田在村子裏麵,多一個朋友就多一份關照。

“村長來不來都有一份工錢,你的事多,有空來走幾趟就可以了。”以後經常要打交道,和地頭蛇搞好關係利多弊少。

出乎意外,大清早竹林坊門前聚了二十多個帶著鋤頭鐵鍬的勞力,劉華強也在其中。

王春生熱情接待了他們。“謝謝你們來幫忙築堤壩,具體怎麼分工聽劉村長安排,有問題可以和徐村長商量,我也會在堤壩附近。”

“該說謝的是我們,家門前的活工錢還高,誰跟銀子過不去,咱也別光顧著客套,來的人全要嗎?”劉村長也是個實誠人。

“要,具體人數分工都由你安排,我信你。”王春生是竹林坊的管家,說出去的話當然算數的。

劉華強當村長的時間雖然不長,但魄力還是蠻強的。“你們六個拿鐵鍬鋤頭的留下,其他人回家換扁擔土箕,邊上看熱鬧的想做工就回家拿家夥,沒吃飽的再添個窩頭,別到時候腿軟了叫人笑話。”

河東村是泰寧鎮最大的村子,即便河西村分出來了還有二百多戶,有些拿不定主意的也不猶豫,帶著土箕鐵鍬趕來,五十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築壩人群一下子壯大了不少,河灘上人聲鼎沸好不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