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把男女衣料按大中小三個規格擺開,做出來後便於區分,每套衣服要有不同記號,這個她想好了,大家都不識字,在不同位置縫塊小布頭就可以區分。
“梅子,什麼好事啊,村長來了。”楊二嬸剛走進院子,聲音就到了。
楊梅把他們迎進門,指著一堆衣料說:“這裏是六十二套裁好的衣料,我想請村裏五六十個針線活好的女人來做,工錢女的四十文一套,男的四十二文一套,若是東家滿意還會有很多活計。”
縫製一套單衣手腳快的用不了一天,女人能掙四十文一天,還不得把大家笑掉大牙,馬上合計村子裏哪些人針線活好,還得各家都照顧到,雖說是好事也是得罪人的事。
很快就叫齊了五十五個人,楊梅家屋子還算大的,四間睡屋、堂屋、灶房分別坐滿了人,板凳都是自家帶過來的,不同大小的衣服分開做,還別說,這麼多女人聚在一起,以前有些膈應不對付的冰釋前嫌了,說說笑笑高興的很。
楊梅對做好的每一套衣服都仔細檢查,按要求衣領裏麵加了一層漿布,整件衣服似乎都立起來了,更別說穿到人身上有多精神。
第二天下午,所有工作服就送到了楊府,喬景妍的檢驗方式很特別,把衣服分發給大家,上身後看整體效果,女孩們的藍色碎花上衣基本上是當代風格,隻是做的比較修身,加上褲子是同色係休閑版,同款花布巾一戴,好看耀眼。
男孩是淺黃色立領對開襟,兩個貼袋加大了綴垂感,若不知道他們的身份,怎麼看都像翩翩少年,他們臉上露出的笑容就是表達滿意二字。
第一批衣服按時趕製出來了,質量比想象中的滿意,所有下人的四季衣服都可以采取這種方式,現在是冬天,棉衣棉褲棉鞋,加上春季衣物一起做,要操心的事太多,這些就交給楊梅做,這個臨時客串的助手很得力。
大冬天的早上,楊嶺村的路口三三兩兩的站了十幾個女人,她們期盼楊梅出現,前天趕了一天工,就掙了四十個銅板,聽說東家滿意還會給活計,她們可是十分珍惜這個機會。
楊梅這次不僅拉了兩百多套衣料,還有好幾袋碎布頭,這些東西成衣鋪子裏是垃圾,賣不了幾個錢,幹脆作為人情送了,可在村裏婦人們的眼裏卻是寶。
先安排人做衣服,今天除了單衣還有棉衣秋衣,村子裏所有會做的女人都用上了,屋子不夠就借用楊二嬸家。現在這個村子在家做飯的,除了老人就是男人和孩子。
宋村長看著楊梅忙的團團轉主動問:“梅子啊,有哪些事我們這些大老爺能幫上忙啊?”
“有啊有啊,村長叔,這些碎布頭全搬你家去,我這實在是放不下,下午還會拉一車過來 ,叫幾個人挑揀一下,大的按顏色理好放一邊,小的讓各家拿回去做漿布,等做完這些衣服還要做鞋子,已經和東家說好了,單鞋四百雙棉鞋一百五十雙,可有的忙了。”
楊梅看到那些碎布頭的時候,就想到是納鞋底的好材料,接著又想到楊府院子裏那麼多人,都是要買鞋的,幹脆找喬景妍說了一嘴,馬上就得到了答複,忙的腳不沾地,心理卻是美美的。
宋村長聽說這麼多活計等著做,女人們忙起來是非就少了很多,這個年過得必是祥和豐盛的。“放心吧梅子,這些瑣事就交給我好了,需要幫忙的時候知會一聲。”
接下來這個村子的人全忙活起來,女人們手上忙嘴上也不閑,家裏男人們的糗事成了大家的笑料。
三嬸子嘴裏藏不住事,昨晚嘮叨半夜,現在想想都覺得好笑。“你們說家裏大老爺們除了吃的多,有兩把子力氣還能幹什麼?讓他糊幾塊漿布竟會粘在炕上揭不下來,你說氣人不氣人。”
一陣哄笑後,類似的話題一個接一個。女人們起早摸黑的趕工,做漿布的事就交給了男人,有的著急被漿水燙的嗷嗷叫不在少數。
冬天的太陽威力有限,漿布曬不幹就鋪在炕上烤幹,有幾家的男人為了省事直接把漿布糊在炕上烤幹,有的糊多了漿粘在炕上好半天才剝下來,這些糗事被自家女人傳出去,一下子成了全村人的笑料。
衣料加工做了十天,每個做事的女人都領到了四百多文工錢加一百文獎勵,楊梅是工頭自然掙的比別人多,獎勵也是別人的三倍。
喬景妍從來不會虧待做事 的人,這些衣服做的又快又好,比預計支出少了幾十兩不說,開張時間沒耽擱,當然應該感謝她們。
做鞋子沒有像以前那樣集中在一起,而是按個人技術分工合作,有納鞋底的有做鞋麵的,合作對象自由選擇,單鞋的加工費是十文一雙,棉鞋二十文一雙。
楊梅把鞋子麵料交給楊二嬸管理,過幾天來收鞋子就可以了。府城鋪子裏的生意聽說很紅火,大少爺從早到晚忙的緊,自己去府城的初衷全忘了,三個孩子都是大哥在看管,真是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