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旁敲側擊(1 / 3)

唐亦城原本就準備好了去京城,婚期臨近新落成的公主府總要添些自己的元素,還得提前找到一個養家糊口的地方,雖說狀元郎當夫子很搶手,但也要親自考察後才好做決定。

突然接到暄王的傳信,讓他以自己的名義籌建京都學院,信中沒提一句關於銀子的問題,琢磨許久還是覺得應該告知家裏人,順便跟父老族親辭行。

唐氏族老表現的非常激動,齊齊跪在祠堂門前頂禮膜拜。“感謝蒼天!感謝朝廷,皇恩浩蕩!”教書育人耕讀傳家是祖訓,如今唐氏兒郎發揚光大要在京城辦學,為唐氏後輩的發展撐開了一扇大門。

唐世傑老夫子作了個重大決定,將家中所有的銀票三萬兩全給了小兒子,幫助他在京城立業,田地房產全歸大兒子,當家權也交到大兒媳婦手中,他老人家準備踏踏實實做清閑老爺。

唐亦城吃驚不已。“爹,家裏哪來這麼多銀子?”百十來畝田地收入有限,不可能積攢這麼多。

“看來你對家裏的情況還有點數,大部分銀子是你哥的粉條作坊掙的。”老夫子喝著茶簡約告知實情,這個決定還是大兒子的提議。

“謝大哥大嫂。”這麼大筆銀子全家人在府城生活也能過的很富裕,現在全給了自己,千言萬語彙成一個謝字。

“你剛去京城也不容易,駙馬爺不是上門女婿,咱也該有些底氣。”作為兄長的唐亦坷,覺得自己有責任幫扶弟弟,雖然有皇家勢力做靠山,腰杆子還是要挺直。

唐亦城趕到京城先是熟悉地形,然後在暄王的引導下到衙門商議山地買賣事宜,測量打樁劃定界線到付銀子拿地契,隻花了五六天時間效力及高,不得不承認朝中有人好辦事。

接下來就是召集勞力,附近村民聽說工錢與城裏差不多,中午還管一頓午飯,做事踏實本分的可以留下來幹很多年,因此來應工的大多數是年輕漢子。

楊鬆林帶著鬆嶺學院的工匠夫子和學生來實地教學,十多輛平板馬車牛車騾車走的浩浩蕩蕩,到達目的地第一件事搭建簡易工棚,從這一刻開始他已成了工地的總指揮。

唐亦城跟隨暄王拜會了多名大工匠和有關朝廷官員,並邀請他們一起研討學院的規劃布局,建築規模及建築風格,工匠的挑選和建築材料的選擇也在研討範圍。

當他們來到實地考察時,看見十幾個半大小子在砌磚牆,一個中年人顯然是他們的師傅,拿著尺子裏裏外外檢查。不遠處也是一幫人在鋸樹木扒樹皮,同樣有師傅在邊上指指點點。

工部侍郎心有疑問,唐亦城買這麼大一塊地,聽說是要建一所大學院,用這些半吊子工匠也太不靠譜,於是問道:“狀元郎,你這學院都開工了,請我們這些老朽來幹什麼?”

唐亦城趕緊解釋。“各位大人,這些小匠人是永州鬆嶺書院 的學子,他們是來實習的,在建的磚瓦房一樓作為暫時辦公室,樓上用於他們住宿,這些磚瓦也是出自他們之手。”

更遠處冒煙的山腳下,一大群勞動力在做磚坯,大工匠們交頭接耳稱讚有加,木料磚瓦基本上能就地解決,學院建造成本節省了很多,人們口中議論的駙馬爺雖然出身寒門,卻是一個精明有遠見的。

暄王每天早出晚歸,已經半個多月沒跟王妃打上照麵,偶爾幾次晚上想在她身邊躺下,又擔心驚擾到她。

自從上次不歡而散,暄王就一頭紮進京都書院的籌建,現在唐亦城完全能夠應對,自己也應該花些時間多陪陪王妃。

回府的路上,看見長公主的馬車緩慢的向前移動,車前兩三丈遠的距離,唐亦城和一位少年邁著悠閑的步伐有說有笑。

暄王以為長公主受到了輕慢,策馬上前發現兩個人的談笑似乎有點曖昧,憤怒中下馬的動作過大,嚇得唐亦城慌忙把身邊的少年抱進懷裏。

“你們這是幹什麼?大庭廣眾之下還有讀書人的斯文嗎?”要不是長公主的馬車在後麵跟著,早就讓他們嚐到了馬鞭的滋味。

“五哥, 你嚇到我啦。”芳菲公主忘記了自己的裝扮,一聲嗔怪把暄王整的蒙圈。

這不是九妹的聲音嗎?也隻有她會叫自己五哥,回過神的暄王用馬鞭指著她沒好氣的問:“這身裝扮在大街上徜徉,是誰出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