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於皇族的威嚴,還有兗州城內族人的性命,母後隻能乖乖的待在父皇在兗州的院子裏。
在母後看來這和豢養了一個外室玩物有何區別。
她不被允許出門,隻能待在那裏等待著父皇的偶爾想起。
可偏偏父皇的每次想起,都是因為在薛姨那裏受了挫。
每次父皇對著母後叫薛姨的名字時,母後得有多麼的屈辱和不甘。
…………
但這個時候,母後和薛姨依舊是很好的朋友,母後心中唯一的感歎便是皇家多涼薄,這蒼茫大地,不過是王權的玩物。
母後最佩服的就是薛姨了。
她不懂薛姨這樣的這樣的女子為何會生出這般的勇氣。
母後看著薛姨一人獨自撐起了北靖國的半壁商戶,看著薛姨義正言辭的拒絕那些世家貴族的無理要求,看著薛姨給花樓中任人欺辱的女子一個有尊嚴的工作,看著薛姨可以反擊父皇的強取豪奪……母後心中是滿心滿眼的崇拜和憧憬。
薛姨看到了母後在父皇院子裏卑微生存的艱辛,心中對那日邀請母後外出的舉動更是愧疚,薛姨用一本《三十六計》換取了母後可以自由活動的權利。
母後跟著薛姨終於走出了那一方狹小的院子。而那個時候,母後心中暗暗發誓,再也不做被折翼的金絲雀。
母後跟著薛姨學做生意,在兗州城的這段日子是她們兩個友誼最好的地方。
在這些日子裏,母後第一次見到了宅子外麵的女性,這裏的每一個女性都有著一個足夠她們生存的技能。
她們活出了多絢麗多彩的生活,而不是隻依附於男人,困在那狹小的後院裏仰人鼻息。
她們有收入,有尊嚴,也有自由。
直到那一天,母後去薛記商行找薛姨學習關於阿拉伯數字的第三種用法,卻看到薛姨癱倒在地上,已然暈了過去。
母後將薛姨扶到床上,扯過被子給薛姨蓋上,正要去叫大夫,卻看到了掉出來的一本書,上麵寫著《蘇韻記》。
忘了說了,我的母後就叫蘇韻。
鬼使神差之下,母後順走了那本書,給薛姨叫了個大夫就趕忙離開了薛記商行。
回到自己的房間,母後顫抖著打開了《蘇韻記》,一頁一頁的翻看著,越看越是心驚越看越是後背發涼,上麵居然清楚的記載著她出生以來讓她記憶深刻的每一件事,包括她在兗州城救下父皇的詳細過程。
薛姨她為何會對母後這般了如指掌,但此時這本書母後才剛剛翻動沒有半本。
母後繼續往後翻看,本以為會看到她和薛姨一起發展商業,一起奮鬥的閨蜜友誼。
可是,母後卻看到了與她現在截然不同的經曆。
在《蘇韻記》中,母後如願以償的等來了父皇,十裏紅妝,風光大嫁,她是整個北靖國最令人羨慕的女子。
她是父皇的正妻,雖然身處後院,但卻不同於之前的被困,她執掌中饋,可以自由的與京都貴眷交友,不必在小心翼翼的去看父皇的臉色。
再後來,父皇登上了帝位,她是皇後,她的孩子不再是庶子任人宰割,他是父皇和母後愛情的結晶,從小就被教導於父皇膝下,活的金尊玉貴。
…………
這書上所寫的母後的一生,與她所親身經曆的不同,而這裏麵唯一的變數便是薛姨。
書中的母後,從未遇見過薛姨,從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