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不愧是狂生!(1 / 2)

顧明雖然站在教室門口,但是卻也是在用心聽那老師講課。

畢竟這也是他在這個世界來了之後,第一次認真的接受這個世界的繪畫理論學習。

雖然小的時候,他父親曾經帶他去偷聽過遊方鏡,遊畫師給學生講課,但是那個時候的顧明還小,所記得就隻有畫師是多麼多麼的神奇之類的東西了。

而這一次聽了這孫先生講課,加上先前在卓府看了一些繪畫典籍,顧明對這個世界的繪畫理論也算是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他們的繪畫理論已經足夠先進了。

繪畫之中的最為重要的,構圖、筆力、淡墨甚至是虛實應該是都有了較為完備的理論觀點。

不過,早在前些日子,顧明就敏銳的發現了一個極為特別的事情,

似乎這個世界的人們,不知寫意和工筆之分,繪畫僅僅有工筆畫。

工筆和寫意,是水墨畫的兩個分支。

一幅工筆畫,往往需要作畫者,經曆草稿、描線、打墨色,上顏色等等步驟,才能完成。

越是巧密,越是精細的畫作,則越發高妙。工筆畫相對更注重事物的形,一幅畫要完成,極為廢時廢力廢神。

在中華宋朝以前的畫作大多數都是工筆畫的範疇,這個世界的繪畫體係大致就相當於中華的宋朝。

而寫意畫呢,則是注重神,偏離甚至是脫離形,更是可以極大的表現作畫者的心情抱負。

較早期的寫意畫,是唐代王維的破墨山水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後來,經過徐熙、蘇軾等等畫家的拓展和創造,寫意畫這才漸漸成熟起來。

最終在明清時期還有當代,寫意畫才走向了巔峰。

寫意畫家之中,顧明最為喜歡的就是徐青藤徐渭,他的畫奇肆狂放求生韻,有獨特的韻味,就連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都說,“願為青藤門下狗。”

“這個世界居然是沒有寫意畫,這實在是太可惜了啊。”

說句不太準確的話,寫意就是水墨畫中的行書、草書,如果書法沒有了行書、草書那該是怎麼樣的一種可惜。

繪畫也同樣如此。

顧明心中微微有些歎息,

“不知道這是不是和畫物成活有關,聽說人級畫師畫物成活,所畫之物越是相似,種種神妙之處就會越強,因為此種原因,這個世界的人繪畫,多半追求形似。可是豈不知,要想形似沒有神,也是不行的。”

等到我成為人級畫師之後,倒是要好好實驗一番,寫意畫用畫物成活之能出現後,能有怎樣的變化。

顧明心中這樣想到。

他正在走神,卻是突然感到腦袋一痛,抬頭一看,隻見一隻毛筆正掉落在麵前,自己的額頭上也已經有了一角青色的顏料印記。

“顧明!我讓你站在教室門口,可不是讓你玩的,我辛苦講課,你居然敢走神?”

孫先生對著顧明訓斥道,她正在上課,眼角突然瞄到顧明在那走神,於是便順手一隻毛筆丟了過來。

顧明心中也頗有些煩,這個孫先生不問青紅皂白,也不問下自己為何遲到,就讓自己罰站,這也就算了,現在居然還用毛筆丟自己。

顧明對這個孫先生,並不是很感冒,真要論起書畫理論,這什麼孫先生,絕對是沒有他這個高仿畫師深厚。

就剛剛這孫畫師的講課之中,顧明都是發現了好幾處細微的謬誤之處。

“沒有走神,我在聽課。”顧明反駁道。

“還敢嘴硬!那你給我講講我剛才講了什麼?”孫先生美目中噴出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