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劉俊,表字伯傑。生172年,劉表從子,家族中排第二(第一為劉琦,劉表長子)。性格堅毅果決,好讀書,有武略,具備超越時代的智略與膽識。
程磊,表字天佑。生166年,益州人。為劉俊部曲,左右親信。磊為人謹慎,善於治軍,雖是平民出身,但跟隨劉俊一生,終為名將。
正文:
劉俊,原籍兗州山陽郡高平縣人,祖上為西漢魯恭王劉餘,是正兒八經的漢室宗親。
俊表字,伯傑。是伯父劉表,劉景升所取,因為劉俊的父親在其年幼時亡故,因此劉俊從小隨伯父家長大,伯父希望劉俊能成為俊傑之才,因而表字如此。
說起伯父劉表,也是當代赫赫有名之人,名列“八俊”之一,又因為是漢室宗親,早年曾參與太學生之事而受“黨錮之禍”,因而在當時人人皆知。
後黨禁解除,劉表再次入朝為官。初平元年,荊州刺史王叡被孫堅所殺,已經入京把持朝政的董卓派劉表繼任,本著借刀殺人的陽謀,卻不想被劉表化解。
劉表在荊州穩住局勢後,派人將家中大大小小的親屬一並接入荊州。
...
初平元年,十八歲的劉俊隨家族由兗州山陽郡高平縣遷至荊州新的治所,襄陽。
來接他們的是伯父劉表派遣的新野鄧家,現為幕僚的鄧羲,他因為這次安全的完成接送任務收到了劉表的高度認可,因此很快被擢升為治中。
在這次行程當中,劉俊和劉琦因為是家中少壯,負責前後安排。
劉琦是劉表的嫡長子,是劉俊的堂兄,為人高大英俊,長得極其像劉表,因此很受劉表的喜愛。但性格卻柔弱,不似劉俊從小剛毅果決。
而家中其他幾個年齡較小的還有劉磐、劉虎、劉琮、劉修等等。
劉磐、劉虎也是劉表從子,而劉琮是劉表嫡次子,劉修是劉表庶出,都是劉俊的堂弟。
劉磐時年十四,性格與劉俊相性,因此與劉俊極為親近。
劉虎又小親兄劉磐兩歲,排行第三,但骨子裏好勇鬥狠的個性彰顯無疑,眾兄弟都謙讓著他。劉琮劉修年齡又更小,此不表。
...
舟車勞頓,順利到達襄陽,劉表因公事未接家人,鄧羲直接帶著劉家大小入住府邸,各自安排。
晚宴,劉表與家中大小會麵圍坐,均是高興不已。
酒過三巡,劉表一一與家中每人寒敘一番,到了劉俊道:“俊兒,這次和琦兒護送家人平安達到荊州,你也‘勞苦功高’呀。”
劉俊聞言起身便拜道:“伯父言重了,此次家族大小平安達到襄陽,全仗鄧先生與大哥(指劉琦)安排妥當,孩兒不過是遵令行事而已,不敢妄稱有功。”
劉表哈哈大笑,扶起劉俊,示意落座道:“俊兒不必謙遜。家中有你跟琦兒,伯父甚是高興。多年未見了,你與家中這些子弟們都長大不少,高了不少。”
劉表看著這些子侄,想到自己雖暫時穩住荊州局勢,可想要長久保持自己手中的位子,還得依仗自己家族這一輩的年輕人。
劉表略有所思,對劉俊道:“俊兒,你父早亡,伯父也沒有好好的照顧到你。今日起,你就呆在伯父左右,跟隨伯父學習成長,以後成為家族支撐,也不枉告慰你父親在天之靈。”
劉俊聞言起身再拜。
劉表道:“你今年也十八了。雖未二十,然伯父做主,可行冠禮。取表字伯傑,望我侄兒終為俊傑之才。“
劉俊大喜,行了弱冠之禮便是成人,再次伏身下拜道:“謝伯父賜字,伯傑當奮發圖博,不愧家風。”
此時坐在宴席下首的劉磐看見好哥哥有了表字,衝出來請求劉表賜字,劉表此時高興,也為劉磐取字“子堅”,意喻劉磐性格和誌向堅如磐石,不可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