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四年四月。
鍾繇到了渭南就停了下來,派隨從鍾書前往長安探聽虛實。
長安。
鍾書帶著鍾繇的持節符杖見到了劉俊,告知鍾繇在渭南,請劉俊率大小地方官吏出迎。
劉俊表現很隨和,讓程秉、陳到帶領白毦營隨鍾書先行,做好迎接準備,自己帶屬下隨後即到。
翌日。
劉俊這次帶領龐統、張既、李嚴、孟達、劉磐、程磊、甘寧等人及驍騎營全體將士,向著渭南浩浩蕩蕩的趕赴過來。
鍾繇也提前做好了接見準備,帶著隨從數人,手持節杖,與程秉、陳到一同來到城外,等待劉俊的到來。
見到劉俊軍聲勢浩大,極其雄壯,不由讓鍾繇的隨從們有些心驚膽戰。
鍾繇畢竟是見過大場麵的官場老油條,極為淡定。
眼看著劉俊軍緩緩駛過來,嘴角不由微微上揚,小聲道:“來者,不善啊!”
一旁的族子鍾文捂著嘴對鍾繇道:“您才是來者。”
...
“臣,馮翊太守,蕩寇將軍,藍田侯劉俊,拜見天使。”
“將軍免禮,天子詔書,令我持符節,都督關中諸軍事。”
“末將劉俊,必定奉天子詔令,聽候侍中大人差遣。”
劉俊與鍾繇完成了一場形式主義的會麵後,便放下了各自的‘枷鎖’,開始了‘相談甚歡’的畫麵。
鍾繇微笑道:“伯傑,多年不見了呀。”
劉俊也是滿麵笑容道:“鍾公,路途遙遠,您辛苦了。自襄陽一別,多年不見,您還是這麼神采奕奕。”(見第3章)
鍾繇大笑:“你呀,還是這麼會說話。”
隨即慢慢收起了笑容道:“那往後,就仰仗你輔佐我治理關中,為朝廷排憂解難了啊。”
劉俊道:“為朝廷效勞,末將義不容辭,何況還是與鍾公‘同舟共濟’,共同匡扶我大漢江山呢。”
兩人一言一語的絮叨一陣後,方才歇息下來,回到驛館。
天黑。
驛館內。
鍾繇喝著茶,歎著氣。
從子(侄子)鍾文見狀問道:“伯父,現已到關中,諸事太平,何故歎氣?”
鍾繇看著他問道:“以今日情況,你觀察劉俊,覺得這人如何?”
鍾文想想道:“我覺得他蠻不錯的,年少有為且憑借軍功,被朝廷任命為一郡太守,今日又對伯父如此客氣,我想不會難相處吧。”
鍾繇歎息道:“這才是令人憂慮的一點。今日與此子相見,比前幾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他的軍隊如此雄壯,而他本人,以我觀之,絕非願意久居人下之輩。”
鍾文道:“可今日伯父表明身份,劉俊也表示了支持伯父的決定。他總不至於要打自己的臉吧。”
鍾繇苦笑道:“幹大事者,向來能屈能伸,有何可惜臉麵這樣的說法。何況他那句‘同舟共濟’,我隱約有些聽出不一樣的味道。”
鍾文撇撇嘴道:“興許是伯父想多了,我看劉俊是漢室宗親之後,也必然維護和聽命於朝廷。”
鍾繇無奈道:“希望如此吧,我們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而此時的另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