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作者寫這個角色的時候,可沒有咱們現代的漢語拚音,而且也沒有通用普通話,是全憑著作者所掌握的相關知識來轉化成書麵語言的!
我當時寫的時候記得是“gui”,但後來又覺著該是“kui”會好些……
你們怎麼看?
嗯……吾記得原作者都為此疑惑非常,在文裏斟酌許久後都未得答案,故而隻憑音作了個“Q”字!可見這世間之事,總有難解之處;而這難解之處,又往往最是容易解之!(八)
嘿……這咋又搶著冒上頭了,還像裝了個歪把子在嘴上,啪嗒嗒就是一頓射……你這老王八潛水這麼久,我還以為你要把自己給淹死在這裏,好讓你的那徒子徒孫來處訛人奪“元”哩……(胡)
我覺著你說得有道理,如果先生當時過分執著,那可能就會被阿Q的名字給絆住,從而就不會有現在這個經典的故事……
……(胡)
或者說阿Q會變成別的人,那個人和阿Q是同道中人,他會代替阿Q成為經典角色,會重複地演繹這個故事,為後來人展示那個時代下一個群體的悲慘生活!
……(胡)
不錯!世間萬物,自有因果!不論是阿Q還是作者,又或是別的誰,一都在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八)
“定”你個頭!你又開始賣弄了!主家,你可不要被這老小子給騙了,他可不是個好貨色!這老不休隻會叭叭地騙人,那是說得比唱得還要好聽,其實就是想從你口袋裏套“元”……(胡)
我沒有“元”!
你要是不會說話,就去你別的“主家”那裏轉轉,順便給我募捐來些“元”花花吧!
胡兄,現在事情開始步入正軌了,你也快理一理心智,與我們一道兒做事吧!(八)
“做”你個頭!你憑什麼說我?我做事還要你教?主家,其實我覺著吧,那阿Q的名字……作者是一定能造出來的!畢竟那位大能可不是井底之蛙,人家是留過洋的,後來回國了那也是換著城市居住,其語言能力一定是杠杠的……(胡)
……而且人家寫這篇作品的時候,已經頗有名氣,交際圈子也變得牛掰了不少!那他要是自個兒想不明了了,還不能去問問圈子裏的那些大牛?就算問一個兩個不知道,那多問幾個總能得到答案的……(胡)
……所以那個“Q”,其實做什麼都可以!管它是別人嘴裏的“gui”,還是主家您想著的“kui”,又或是其它哩?因為這就是作者故意賣的關子,就是想吸引別人的注意力!您想啊,那時候白話文鬧得熱火,人們對洋文化那也是崇尚的不得了……(胡)
……要是把這二者結合起來,那還了得?那可就是集合了當時最流行的元素,有了兩個“大賣點”呀!您想啊,在滿是中字的報紙版麵上,突然冒出個中西結合的標題,那得該有多搶眼啊!(胡)
嗯……
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
畢竟那時候正是現代文學的起勢之期,很多作家都積極投身其中。
這些人憑借自身對“新”之一字的認知,在寫作的內容和樣式等方麵進行著不斷地創新和調整,好做出他們心目中“新文學”!
那先生作為其中翹楚,自然也是如此。
所以說……
“阿Q”這麼個中西結合的人名,很有可能就是先生故意弄出來的!
嗯,有理!世人的言行舉止,當是離不了他所處之境的!(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