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 章 因果之下,眾生皆苦(1 / 3)

……(胡)

我個人眼下是無話可說了,而雙桂她又……

好難啊!

這別人家的主角怎麼就眼裏有事,有星星,有愛恨情仇……

可我家的這位咋就沒那些……

而是有眼粑粑呢?

難道是她的眼睛小的緣故?

也不至於呀,我眼睛也不大……

算了,“粑粑”明白不?

不是食物“粑粑”,而是單“屍”抱“米”的“粑粑”!

兩個“粑粑”等於一個“單屍抱米”!

這“粑粑”二字寫起來是麻煩些,但聽著可愛,看著也不鬧心,所以我就改用它了!

粑粑,bābā……

其實“粑粑”是一種餅類食物,隻是後來被人們給玩壞了。

我也是“人們”之一,但並不是罪魁禍首,隻是個無知的、被灌輸了“粑粑”等於“單屍抱米”這一錯誤認知的人!

好在我剛才查了一下,這才確定了“粑粑”它真有食物的意思,隻是被人們的“諧音梗”給套路了!

其實之前有懷疑過,但因著我這裏沒有“粑粑”這種吃食,所以也就無所謂,隻把“粑粑”當“㞎㞎”使!

“㞎㞎”,讀bǎba,是“粑粑”諧音梗的“本尊”,就指“單屍抱米”!

值得一提的是,“㞎”是個多音多義字。

可是不知是這個字本來就怪,還是我查詢方式不對,它的其它音義令人迷惑,所以就不多說了,免得誤人子弟,害人害己!

那由於“粑粑”早已占據了“㞎㞎”的地位,現在也是通用的,所以我還是選擇了順流而下,用了“粑粑”這個詞……

感覺以後沒臉過端午了,那投河的人是為了什麼,我這又是在幹什麼……(原文)

您這是在做科普……(胡)

我這是在“同流合汙”!

也不知這世上有多少人和我一般,做著這般“與眾同醉”的苟且事,卻要過著那“獨醒之人”的用生命換來的節,可真是好不要臉啊!

哎呀,話不能這麼說,主家!這老外還有“複活節”,難道那一直活著的人就不配過這個節日了,隻能由那些死而複生的人過?(胡)

這怎麼能一樣!

那複活節是為了慶祝耶穌複活,又不是……

“是”什麼?(胡)

好像還真是一樣啊……

是啊!耶穌是受難於他自己的宗教抱負,屈大夫是得禍他自己的愛國之誌;前者遭人嫉妒和親信背刺,最終被掌權者釘上了十字架……(胡)

……後者是受同僚嫉妒,後來被所效忠的君主貶官流放;前者被當眾處死,屍身被信徒親友斂葬,留下了信仰之名和死後三天複活的故事乃至眾多節日……(胡)

……後者獨赴汨羅,遺軀被有心之士打撈起來後安葬,留下了愛國、高潔的美名和一段關於端午節故事;前者如今已成為一教的最高精神領袖,是信徒眼裏的神……(胡)

……他的事跡也早已被信徒編篡成經書,流傳於世,教導信徒,後者也已經成為中華曆史上愛國誌士的代表和浪漫詩文的先驅,留有親著的眾多遺作,供後人品閱先人風骨!(胡)

唉!

你要是能一直這樣,該多好啊!

……(胡)

可惜你不能!

我不能讓你說話,因為你會破壞這段……

這段由你親自營造的好氛圍!

……(胡)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若是能日日精進修持,便可以日日獲益些許!待到“小益”滿積之時,便可獲得……(八)

三百億!你個老不休,隻會躲起來偷奸耍滑,不幹正事!現在倒來撿現成的……哎,我能說了……(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