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成考政治(1 / 2)

《政治》常考、易考點手冊

第一部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考點1 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的關係

世界觀是人們對於整個世界的總的、根本的觀點和看法。方法論是關於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論。哲學是係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哲學作為世界觀的同時又是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體。

考點2 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凡是承認存在即物質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思維即精神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來依附於物質存在的,就是唯物主義;凡是認為思維即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存在即物質世界是第二性的、是由精神決定的,就是唯心主義。凡是主張思維與存在之間有同一性,即認為人的思維能夠反映存在,世界是可認識的,思維與存在精神和物質世界能夠達到一致,就是可知論的觀點;凡是主張思維與存在之間沒有同一性,即否認思維能夠反映存在,認為世界在原則上是不可認識的,或至少是不可徹底認識的,把思維和存在絕對對立起來,否認它們之間具有同性,就是不可知論的觀點。

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之所以成為哲學的基本問題,是因為:

(1)它是任何哲學都不能回避而且必須首先明確回答的問題。

(2)它是解決其他一切哲學問題的基礎和前提。

(3)它是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兩大哲學基本派別的唯一標準,也是哲學史上各派哲學鬥爭的焦點。

(4)它也是人們社會實踐中的基本問題。

考點3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哲學,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曆史條件。

(2)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細胞學說、生物進化論,這三大發現在建立和證明唯物辯證的自然觀方麵起了決定性作用,進而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提供了牢固的自然科學基礎。

(3)馬克思主義哲學最直接的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哲學中的“合理內核”——辯證法思想和費爾巴哈哲學中的“基本內核”——唯物主義思想。

(4)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固然離不開客觀的社會曆史條件和既定的思想文化背景,是時代的必然,但也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創始人所特有的主觀條件和努力分不開。

考點4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1)實踐性。

(2)階級性。

(3)科學性。

(4)創新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階級性、科學性和創新性特征,是有機統一的。其中,實踐性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特征,階級性、科學性和創新性都以實踐性為基礎,又是實踐性的具體體現。它們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哲學史上革命性變革的實質。

第二章 物質和意識

考點1 物質的定義

(1)唯心主義關於物質的觀點

各種形式的唯心主義從其思維決定存在、精神決定物質的根本立場出發,都完全否定物質的客觀實在性,總是將物質規定為某種精神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