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紀家的事,他得搞清楚,自己到底立的什麼功,紀家什麼來頭。
“這紀家,原來是梁國的望族,甚至可以說是第一望族……”
師爺欲語還休的樣子,朱謙實在蛋疼,
“知道就說,不說就滾”
師爺:“大人,請到僻靜處說話”
他把朱縣令帶到自己房間,關好門窗,
“大人年輕,這裏事關前朝秘史,不知道不奇怪”
於是,師爺就說開了,
原來,這紀家是梁國的開國功臣,也可以說是第一功臣,
大將軍紀遠,是梁高祖的兵馬大元帥,替高祖打下的梁國江山,
因功高震主,被梁高祖以莫須有的理由滅門,
紀遠在順國的幫助下,倉促間轉移了部分族人,紀家才沒有滅族。
而順國的插手,更給了朝廷口實,將紀家叛國,造反的事辦成了鐵案。
“開國皇帝就一定要殺功臣嗎?給這些人退休,罷了他們的權力,做富貴閑人不好嗎?”
朱謙想起前世“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師爺嗬嗬一笑,“大人有所不知,梁高祖得位不正,他是心有芥蒂”
師爺繼續講述,
百年前的時候,這片大陸上幾十個國家,連年征戰,
後來一個叫乾國的小國,統一了大片疆域,這就是順國和梁國的前身。
沒錯,順與梁以前是一個國家。
開國皇帝楊慶,是一個勵精圖治之人。
他開運河,修水利,築官道,奠定了順國與梁國今天的局麵。
但他幹了一件得罪權貴的事情,開科舉!文科舉和武科舉都有。
實行科舉製後,平民百姓通過讀書或者習武,都可以做官,
以前,做官都是世襲,老子英雄兒好漢,權力和富貴是世襲的,平民百姓沒有出路,
楊慶這麼一弄,底下人高興,貴族階層不幹了,
他們密謀造反,推翻乾國!
其中造反的首領是楊慶手下的兩個大將軍,左將軍木忠,右將軍易義。
兩個都是楊慶收養的孤兒,是他的義子。
兩人作戰勇猛,有勇有謀,被楊慶重用,一路升遷,掌控全國兵馬。
楊慶將自己的楊字拆開,賜二人木姓與易姓,意思就是楊家的左膀右臂。
並分別賜名忠和義,忠義二字,代表的是傳統美德,也是楊慶的期望。
隻是,兩位義子卻背叛了他。
在權貴階層的蠱惑下,兩位大將軍為了子孫後代的幸福,起兵造反。
乾國統一大陸的時間並不長,可以說立足未穩,
遭遇兩個手握兵權的義子背刺,雖然頑強戰鬥了很多年,最終還是落敗了,
楊家亡國,木易兩家瓜分了乾國,這就是順國和梁國的由來。
“那紀遠,是易義的第一心腹大將,殺了乾國皇室很多人,皇帝楊慶的腦袋是他親自砍的,
但梁國成立後,易義第一個就拿紀家開刀,別的將軍和老臣也殺了很多”
“原來是這麼回事”,朱謙心裏明白了,那個楊千畫,姓楊!
如果楊千畫是“前朝餘孽”,那與紀家就是不共戴天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