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記得,那是夏末的時候,初中畢業的暑假。她那時候14歲,她從未在那時候仔細衡量過自己的具體年齡,隻記得身邊有那麼幾個相知相熟的同學兼朋友。現在想起來不由得很感慨,原來故事從那時候就開始了啊。
她叫李一,出生在小城小鎮,家中獨女,和這個時代的普通孩子沒什麼區別,家裏人也從小把她安養在身邊,身邊的表姊妹比較多,算是家庭人口較多的了吧。不過,慶幸的是她性格很好,對家人好,對兄弟姐妹好,對老師好,對同學好……包括小動物。外婆常說,一一心慈,我喜歡她。是啊,一一也喜歡外婆,從小就喜歡。直到長大成人,也一直陪伴在外婆身邊。
家裏還有個爺爺,一一的爺爺也是無盡的敬仰和尊重。爺爺是那個時代難得的大學生,從農村走出去的,好難得。爺爺也是一名醫生,從有記憶開始,一一就記得,那時候家裏經常有求醫就診的患者找到家裏,讓爺爺醫治。爺爺的醫術還算精湛,在方圓百裏也算小有名氣。是啊,爺爺從小給一一的影響和印象就像中藥材一樣,良藥苦口,勞其筋骨,苦其心誌。帶給人的有中國人骨子裏的傳統底蘊和規矩。
外婆,爺爺。這兩位長輩,對一一來說很特別吧。所以才會單獨拿出來表述。
回到十四歲的那年夏末吧。
那年夏天,正逢一一初中畢業。一一那時候的成績從未想過自己能從眾多芸芸學子中脫穎而出去往縣城的數一數二的名校念高中。可命運總是出乎意料,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對啊,生活好比一盒子巧克力,誰也不知道你一下個吃到什麼夾心的巧克力,不過,你得慶幸,它是一盒巧克力。
“跟一起去畫室學美術吧,反正放暑假沒什麼事”,吳言對一一說。
吳言是一一的初中同學,他跟一一都是來自同一個小縣城,算是老鄉了。
自從七八歲從一個小縣城搬到另一個稍微大一點的縣城,一一也認識交了不少的朋友和同學。但是,看得出吳言很粘一一。一一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同鄉的關係。記得吳言和一一第一次見麵就是在初二的教室,因為吳言是插班生,老師把他安排在一一的後麵坐著,可吳言總是不老實,老是用腳踢一一的腳,弄得一一很反感。不過,吳言還算開朗,不跟一一計較,後來還跟班級裏一個叫賀雨沫的女生處起了對象。
一一跟賀雨沫的關係一般,因為吳言的關係,一一和她的一群小姐妹們迅速和吳言還有賀雨沫處成了一個小團體。
一群人的關係在班級裏其他人看來是親密的。
可誰也猜不到,他們一群人的關係在一一十四歲夏末的那天開始走向節點。
說起一一和她的那群小姐妹,一一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叫夏真的女生。她跟一一是從七八歲開始就認識的一個同學,兩個人算是從小時候就認識了。不過,兩個人的關係也跟普通同學沒什麼兩樣,就像兩條平行線,一直平行跟隨,卻從未有過節點。
故事的開始,也是由夏真起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