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陽趕緊下床,在侍女的攙扶下,慢慢的走到陸秀夫麵前。
王華陽很想知道這位八歲的趙昺皇帝是生病了還是暈船,為什麼會感覺渾身酸軟無力,但是成年人應有的謹慎以及自己初來乍到,王華陽還是忍住了。
王華陽說道:“我大宋有陸大人這樣的忠臣,是我大宋之福啊!”
陸秀夫聽罷此話,痛哭起來:“是老臣無能,致使皇上蒙塵,若此次擊退元兵,微臣定當以死謝罪!”
王華陽趕緊扶起陸秀夫說道:“陸大人何罪之有,怪隻怪張弘範老賊,將我等困在此絕地!”
說話間,一名隨船禦醫來到王華陽船艙,在給王華陽診斷後說道:“皇上墜海所引起的燒熱已退,已無大礙,再吃上幾副藥即可痊愈。”
同時,另一人慌慌張張的來到了龍船。
太監稟報張大人來了,想必此人就是張世傑。
張世傑(?-1279年),涿州範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宋末抗元名將,民族英雄。與文天祥、陸秀夫並稱為宋末三傑。
早年隨呂文德征戰四方,曆任諸軍都統製、知高郵軍等職。不久後因形勢危急,張世傑升任保康軍承宣使,帶兵抵抗元軍入侵,期間互有勝負。隨後又先後擔任製置副使、保康軍節度使、檢校少保等重要職務。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軍逼近臨安。張世傑奉益王、衛王南逃組織小朝廷抵抗元軍南下。後任簽書樞密院事。成為小朝廷中的核心人物。南下途中,元軍多次派人招降,張世傑堅決拒絕。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正月,元軍攻打雷州,數次皆未獲勝。張世傑因功升任少傅、樞密副使。同年四月,宋端宗駕崩,張世傑主持立衛王為帝。並將朝廷轉移到崖山。不久後,陸秀夫背衛王趙昺投海自殺。南宋滅亡。張世傑也在同年死於平章山下。
張世傑作揖道:“皇上,張弘範老賊派出使者,說代表元廷前來談判,咱們見還是不見?”
王華陽看向陸秀夫問道:“愛卿以為見還是不見?”
陸秀夫說道:“張弘範此次定是派人來偵察我軍虛實,萬不可讓其登船!”
張世傑說道:“張弘範堵住了我軍水源,近日又幹燥無雨,船上糧食雖然充足,但是將士們每日分到的飲水有限,張弘範發話,若我軍允許其使者登船,可隨船送飲水五十桶。”
王華陽這時才意識到自己早已口幹舌燥。
兩位大人看著王華陽,王華陽暗自思索:崖山失敗的大局不可能改變了,於其最後還是失敗殉國,不如讓這二十萬軍民在殉國之前都喝上一口淡水吧。
雖然現在的趙昺隻有八歲,但是趙昺卻是皇帝。
因此王華陽說道:“朕也口渴了,不如就讓使者登船吧!\"
王華陽現在是皇上,即使皇上說的理由再無理,陸秀夫想必也會同意。
陸秀夫眉頭一皺,說了句:“微臣遵旨!”
得到宋軍的答複後,張弘範按照約定讓使者載著五十桶淡水來到了宋軍船隊麵前。
來人正是蒲壽庚長子蒲師文。
蒲壽庚(1205—1290年),號海雲,宋末元初人。先世是僑居占城(今越南南部)的阿拉伯商人 ,原居廣州,後徙居泉州,世代以經營海上貿易為業。 蒲開宗之子,任泉州市舶司三十年,公元1276年,元軍攻占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蒲壽庚投降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任福建行省中書左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