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遷界禁海(1 / 2)

至此,大宋開始了前往大陸沿海搶人的行動。

由於大宋水軍強大,而元朝水軍被張世傑摧毀後一直沒有建設起來,大宋水軍掌握了製海權。

大宋水軍如入無人之境,在大陸沿海來回遊弋,如果看見這個城市防守嚴密,就駕船前往下一個城市,廣東、福建、浙江、江蘇都被大宋水軍登陸搶過,最遠一次,大宋水軍直接跑到了山東。

山東的元軍壓根就沒有想到宋軍會不遠萬裏從南海跑到黃海搶自己,根本就沒有做任何準備,浩浩蕩蕩的宋軍如天降神兵,沿著黃河直抵濟南,將濟南洗劫一空後,攜帶三萬漢人揚長而去。

大陸從北到南擁有海岸線四萬裏,大宋水軍來無影去無蹤,使得元朝根本沒有辦法防備。

大元皇帝忽必烈在大都看到各地不斷發來的奏報,甚是頭疼。

朝會上,忽必烈說道:“眾愛卿,宋朝雖然被我們滅了,但是他們的小朝廷卻跑到了巴郎蓋島,又重建了大宋,並且將島嶼名字也改為了宋島,他們揚言要光複中原,現在仗著自己的水軍比較厲害,不斷的到沿海地區搶人搶物,甚至還搶走了已經被廢除的衍聖公孔洙,現在每天都有大量的奏報報告沿海地區被搶,長此以往,朝廷的顏麵何存!\"

史格說道:“啟稟皇上,末將以為,我大元應該趕快重建水軍,組建征討”偽宋“政權,這樣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禍患,不然,我大元海疆四萬裏,根本防守不過來。”

史格是史天澤的兒子,而史天澤則是大元第一漢臣。

史天澤(1202年-1275年) ,字潤甫。燕京永清(今屬河北)人。大蒙古國及元朝初年名將。

史天澤少善騎射。勇力過人。元太祖八年(1213年),隨父史秉直歸降木華黎。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接替其兄史天倪都元帥職,率軍擊敗金將武仙,又俘殺抗蒙紅襖軍將領彭義斌。曆授五路萬戶、河南等路宣撫使、中書右丞相、樞密副使、中書左丞相等職。至元十一年(1274年),奉命與伯顏等統軍出征南宋,至郢州時因病北還。次年,病逝於真定,年七十四。累贈太尉、太師、鎮陽王,諡號\"忠武\"。

史天澤\"出入將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無怨\",甚至被人比作郭子儀、曹彬。他一生謹慎,多謀善斷,料敵用兵,主張攻心為上,力戒殺掠。史天澤及其家族為鞏固和發展蒙古貴族在中原的統治立下功勞,是忽必烈推行漢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時漢族顯貴的代表人物 。

有其父必有其子。

史天澤的兒子史格,絲毫不亞於其父,自少年時作戰在一線,身上刀傷劍傷無數,為蒙元效命可謂肝腦塗地,南宋末年,陳宜中、張世傑等人擁益王在福州為帝,準備複興宋朝。

因為與宋朝的戰爭傷亡較大,且大宋掌握的地盤越來越小,元朝蒙古族主將紛紛上言要求元廷放棄肇慶、福州,廣州,德慶、封州等地,同意南宋割地稱臣。而宋朝皇帝則是去帝號,承認大元皇帝為中原皇帝。

但史格上表堅稱不可撤軍,更不能承認南宋“偽政府”。史格認為宋朝掌握的地方越來越小,軍隊也在減少,此刻放棄對宋朝的打擊,就會給宋朝以喘息的機會,而中原地區的漢人現在並未真心歸附大元,一旦宋朝小朝廷得到休養生息,號召中原漢人起兵反元,就會形成心腹大患,因此對待宋朝要斬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