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助蒙滅越(1 / 2)

陸秀夫不敢耽擱,迅速將自己的協助蒙古攻打安南的想法告訴了崖山係眾官員,眾人雖然不理解,但是還是決定支持陸秀夫。

兩刻鍾的時間很快結束。

滿朝文武按部就班,分列兩側。

楊太後率先問道:“眾卿家,針對蒙古人讓我們出兵協助攻打安南的事情,大家都是什麼看法?”

楊太後說完看向了楊勇,楊勇剛才已經與楊太後通過氣,自然要為楊太後站隊,站出來說道:“啟稟太後,微臣等認為,蒙古人第三次攻打安南,咱們即不能幫蒙古人,也不幫安南人,我們應該置身事外,坐山觀虎鬥!”

“哦”,楊太後說道:“楊卿家說說理由!\"

楊勇說道:“《孫子兵法》曰: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是戰爭是國家大事,是國家興亡的緊要之處,是千萬百姓存亡的關鍵,是必須要認真考察研究的。蒙古人兩次攻打安南,都以失敗告終,現在又要發起第三次戰爭,本身就是窮兵黷武的表現,是野蠻人的行徑,安南人與蒙古人素無瓜葛,且安南已經向蒙古人請降,成為蒙古人的藩屬國,作為宗主國,蒙古人應該保護安南而非吞並安南,蒙古人貿然侵略,已經失去了天下道義,以後誰還願意做蒙古人的藩屬國,如果蒙古人今天吞並了安南,那麼明天就可能吞並大宋,那我們大宋做蒙古人的藩屬國還有何意義。我們當年之所以願意做蒙古人的藩屬國,就是想保證祖宗祭祀不斷,江山社稷萬代傳承,而現在蒙古人攻打安南,已經將保護藩屬國的承諾置之腦後,如果蒙古人第三次攻打安南失敗,那麼蒙古人就會重新尊重藩屬國,這樣,我們大宋也可以免於成為下一個安南,相反,如果我們協助蒙古人攻打安南,那麼安南失敗了,蒙古人就會占領安南,安南距離我們大宋三島更近,如果蒙古人以安南為跳板,攻打我大宋,那麼我大宋將會再次麵臨危機,所以我們不能幫助蒙元攻打安南。”

楊勇說完,眾大臣連聲附和,一致認為楊勇說的有道理。

文天祥站出來說道:“楊大人所言極是,但是如果蒙古人這次攻打安南,把安南滅了,我們就是孤家寡人,楊大人有沒有想過我們可以直接出兵協助安南攻打蒙古,如此,以我們大宋的軍事實力加上安南,蒙古人此次攻打安南的行動一定會失敗。”

楊勇搖了搖頭說道:“根據探子的彙報,安南一國完全有能力抵擋蒙古人的侵略,蒙古人隻是騎兵厲害,步兵和水兵根本不能和安南對抗,並且蒙古的步兵和水兵都是漢人組成的,漢人士兵在上一次的攻打安南戰爭中表現出明顯的厭戰情緒,與蒙古人相比,漢人和安南人都是漢唐後人,漢人和安南人的關係更近,蒙古軍中的漢軍就是蒙古軍的軟肋,在加上安南與我們大宋三島常年氣候炎熱,原始森林眾多,瘴氣彌漫,蒙古人根本不能在安南展開大規模作戰,安南一國之力就可以擊退蒙古軍,我們完全不用出兵,如果我們出兵協助安南攻打蒙古,日後蒙古人再以此為借口攻打我大宋三島,我們將得不償失。目前我們最理智的做法就是兩不相幫,靜觀事態的發展。”

楊太後滿意的看著楊勇,之後又說道:“眾卿家還有別的意見沒有,沒有的話關於蒙古人讓我們出兵協助攻打安南的事情就這麼定了,就說皇帝大婚,不宜動兵。”

朝堂之上一片安靜,似乎在等著楊太後最後的定奪。

王華陽遠遠的看著陸秀夫,心想陸秀夫不會是被楊勇的話說動,不支持協助蒙古軍隊攻打安南了吧?

王華陽著急的看著陸秀夫。

正當楊太後準備宣布不出兵時,陸秀夫緩緩的站了出來。

王華陽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

陸秀夫說道:“啟稟太後,微臣有話說!\"

楊太後詫異的看向陸秀夫,因為這些年來,陸秀夫極少反對楊勇和她做出的決定。

楊太後問道:“陸愛卿是支持協助蒙古軍隊攻打安南嗎?”

陸秀夫說道:“回稟太後,是的,微臣認為,如果我們想光複中原,此時就應該支持蒙元攻打安南,並且消滅安南!”

楊太後說道:“那麼陸愛卿說說理由吧,哀家也想聽聽陸大人為什麼想支持攻打安南!”

陸秀夫說道:“蒙元殘暴,對自己的藩屬國不僅沒有盡到保護的義務,還三番兩次攻打安南,已經失去了宗主國的風範,如果此次蒙元攻打安南失敗,那麼蒙元可能就會真的做回宗主國的位子,以後開始保護藩屬國,那麼以後別的國家就會奉蒙元為宗主國,以後咱們光複中原的時候,這些藩屬國可能會攻打咱們大宋三島,偷襲咱們的後方。如果此次咱們協助蒙元攻打安南,並且讓蒙元消滅安南,那麼嚐到甜頭的蒙元以後就會攻打暹羅、緬甸、占婆、寮國、麻六甲、蘇門答臘等南洋國家,如此,這些國家將會與蒙元為敵,不管蒙元將來能不能打下這些國家,這些國家都會牽製大量的蒙古軍隊,甚至是消滅大量的蒙元軍隊,如此,蒙元軍隊在中原的兵力就會減少,而忽必烈今年七十一歲,按照正常的壽命,忽必烈活不了多久,而元朝真金太子死後,大元朝廷至今未立太子,皇帝年老二未立太子,則國本不穩。忽必烈死後,大元朝廷因為皇位繼承人肯定要大打出手,到時候蒙元的兵力被牽製在南洋諸國,蒙元皇族之間因為皇位之爭再兵戎相見,中原兵力空虛,我們可以趁虛而入,光複中原。從目前蒙元攻打安南來看,一次至少要調動三十萬軍隊,如果想要徹底征服南洋諸國,作戰部隊加上戰後的治安部隊,至少需要百萬軍隊,而這百萬軍隊按照以往蒙古軍隊的編製,至少需要二十萬蒙古士兵和八十萬漢軍士兵。蒙元把軍隊大舉調往南洋諸國符合我們大宋的利益,所以我支持協助蒙元攻打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