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秀夫說道:“莊大人,那可是六十萬條生命啊,還都是青壯勞動力,是建設大宋的中堅力量,大宋三島現在部落民才七百萬人口,一下子滅掉六十萬,等於十個人中就要殺一個,很可能會引起更大的叛亂,傷敵一千自傷八百,即使是四比一的比例,咱們也要傷亡十五萬人,這樣的代價是否太大,如果咱們著手殲滅阿基諾部落和曼古達圖部落,同為部落出身的阿羅約部落的十萬大軍和瑪麗亞公主會作何感想,唇亡齒寒的道理不止咱們懂得,部落的人也懂得,如果再引起瑪麗亞的阿基諾部落精兵的叛亂,那麼三大部落同時叛亂的局麵就會出現,已咱們現在的實力,根本無力控製住局麵,還有就是斥候來報,吳又玄派了一艘快船到大元,現在已經到達廣州,如果吳又玄與蒙古人勾結,蒙古人派水師來攻打咱們,咱們能否應對蒙古人、吳又玄叛軍、三大部落三方勢力的同時叛亂,這樣的後果我們必須考慮,大宋朝廷在這裏之所以能統治三大部落,就是因為這脆弱的平衡和製衡,一旦被打破,咱們就是那最弱勢的一方。”
莊一凡說道:“陸大人,你說的情況我也考慮過,但是如果我們一直妥協,換來的就是他們的再次叛亂和圍城,咱們的兵力分散在大宋三島,平時不會將他們征召過來,若非事態緊急,他們仍舊會駐紮在地方,現在不管何種原因,朝廷手裏握有三十五萬兵力,這在平時是難以想象的,大宋三島的賦稅陸大人非常清楚,咱們的賦稅根本不足以養活更多的軍隊,如果這次放過了部落,那日後就再也沒有機會圍剿他們了。”
王華陽看著陸秀夫和莊一凡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來回爭論,自己心裏也在盤算著兩人的說法:陸秀夫所說絕非危言聳聽,一旦對部落士兵進行圍剿,那麼勢必會引起部落更大規模的叛亂,到時候瑪麗亞的十萬大軍會不會同從瑪麗亞的指揮都是個未知數,但是如果赦免部落叛亂,正如莊一凡所說,部落每次造反都會被赦免,那麼即使這次王諾和曼古達圖四兄弟被誅殺,日後還會有別的部落領到帶領部落軍隊叛亂,如此,將會是長遠的麻煩。
但是王華陽最終還是傾向了陸秀夫的建議,畢竟隻要暫時穩住了部落,讓部落軍隊返回各自的領地,那麼自己就有機會騰出手來剿滅吳又玄,在蒙古人的船隊到達之前將漢人的軍權重新統一,如此,蒙古人的船隊斷然不敢貿然攻擊神州城,等蒙古人撤走之後,自己再慢慢收拾這幫不通話的部落領袖。
打定主意後,王華陽說道:“根據目前的形式,朕覺得陸卿家的建議更為中肯,朕現在就封陸卿家為朕的全權特使,去招安部落,如果王諾和曼古達圖部落的首領還活著,就告訴他們隻要退回領地,朕就當他們圍城的事情沒有發生,如果瑪麗亞公主已經得手,就讓部落的將領帶著部隊返回各地領地,朕赦免他們無罪。”
正在這時,瑪麗亞也傳來了自己已經毒殺了王諾和曼古達圖四兄弟的消息,並告訴王華陽,現在兩大部落群龍無首,隻要派出特使就可以招安六十萬部眾。
王華陽對瑪麗亞的表現非常滿意,部落首領沒有了,兩大部落也就不足為懼,隻要他們返回自己的領地,部落叛亂的事情就算解決了,之後慢慢的將兩大部落分封給數十個奴隸主,將統一的部落瓦解成數十個小部落,如此,部落造反就再也難以形成氣候了。
陸秀夫得到王華陽的詔命,帶著陸巡等十名親兵前往阿基諾大營的營地。
王華陽建議陸秀夫帶領五萬宋軍,以大兵壓境的態勢去招安王諾,被陸秀夫拒絕了,瑪麗亞也覺得沒有帶兵大兵前往的必要。
陸秀夫說道:“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何況自己還是大宋的丞相,如果帶兵前去,顯得朝廷沒有誠意。”
陸秀夫先到了曼古達圖部落,四位部落首領的遺體整齊的擺放在幹柴上。
四位首領死了,但是四位首領都有自己的兒子,並且還不是一個,老大有兩個兒子,老二有四個兒子,老三和老四也有三個兒子,四位首領正值壯年,自然是沒有確認繼承人人選的,正因為如此,曼古達圖部落裏沒有人想著為四位首領報仇,大家都在盤算著怎麼繼承首領之位,畢竟上次曼古達圖將軍死後,就是將首領之位直接分封給了四位叔叔,曼古達圖眾多沒有繼承權的王子也想像父輩一樣,分的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