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說道:“皇上,其餘的都好說,隻是要求家世清白的男子從軍,恐怕會有難度。”
王華陽說道:“此話怎講?”
文天祥說道:“大宋立國三百年,重文輕武已經深入百姓心中,民間有句話叫做“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說的就是這個,現在民間對當兵之人抱有鄙視心態,致使大部分年輕男子不願意當兵。”
王華陽問道:“大家為什麼對當兵的持鄙視心態,這點朕非常不理解,沒有當兵的舍生忘死,保家衛國,蒙古人早就毀滅了華夏文明,沒有當兵的維持治安,盜匪四起,搶劫不斷,百姓怎麼能安居樂業,沒有當兵的震懾那些宵小之輩,大宋怎麼做到夜不閉戶?”
文天祥說道:“這個是曆史遺留問題,當兵的不能進入權利核心,隻能是文臣的附庸,而文臣又看不起當兵的,慢慢的帶動民間百姓看不起當兵的,其次就是當兵的餉銀太低,每個月的餉銀大概是三百文,三百文在民間隻能買六百個包子,根本不能養家糊口,而普通百姓,即使在家種田一年下來也會有十兩銀子左右的收入,當兵的隻有三千六百文,按照一兩銀子一百千文錢計算,當兵的每年的餉銀隻相當於三兩六銀子,收入太低,當兵的收入低,手上又拿著武器,他們就會用自己的武器來賺錢,恃強淩弱,欺男霸女是常有的事情,慢慢的,當兵的形象在民間被完全黑化,久而久之,大家把當兵的當做負麵典型教育自己家的孩子,慢慢的民間便形成了好男不當兵的傳統,家世清白之人不願意當兵,朝廷隻能從罪犯中選擇人當兵,這些罪犯原本就是罪大惡極之人,本就是觸犯了律法才被充軍,現在當兵了,合法擁有了武器,在民間更是耀武揚威,進一步破壞軍人的形象,形成了惡性循環。”
王華陽疑惑的問道:“朝廷每年劃撥二百萬兩銀子給軍隊,大宋現在隻有二十萬官軍,平均到每個士兵頭上也有十兩銀子吧,到他們手上怎麼就三兩六,其餘的銀子去什麼地方了?”
文天祥說道:“二百萬兩銀子,聽著很多,但是其中五十萬兩用於購買武器裝備,五十萬兩用於購買糧草馬匹,十萬兩用於撫恤傷亡將士,餘下的僅有九十萬兩,士兵的最低餉銀是三百文,但是中等兵是五百文,上等兵是八百文,一般的底層將領是一兩銀子,中級和高級將領的餉銀會更多,九十萬兩銀子還不夠給士兵們足額發放餉銀,還會出現拖欠,士兵一般都是青壯勞動力,是家裏的頂梁柱,也是要養家的,三百文不足以養家,士兵們就會自己想辦法。”
王華陽問道:“讓他們想辦法?”
文天祥說道:“這也是朝廷默許的,士兵在當地駐紮,就會以收維持治安的名義在當地收取治安捐稅,彌補朝廷軍費的不足部分。”
“治安捐稅?”王華陽疑惑的問道:“朕在戶部上報的稅種上麵怎麼沒有見過這個稅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