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說道:“宋大人,這些父母隻是聽信謠言,去學校將孩子帶了回去,朝廷就以衝擊官府的名義將這些人逮捕,並將他們斬首,是不是定罪太重了,這些部落民剛歸附朝廷,應該施以仁政,對他們進行教化,直接殺了,恐怕會引起民變,一旦產生民變,事態將一發不可收拾。”
刑部尚書宋安正欲回答,刑部侍郎沈言站出來說道:“文大人,如果朝廷不處理昨晚衝擊學校並帶走幼童的家長,不出一日,在新設立的郡縣,三百萬的阿基諾部落民,就會將這二十萬幼童全部帶走,到時候皇上推行的漢化土著政策就會前功盡棄,還有就是此事關係著朝廷的威嚴,一旦這件事處理不好,部落民就會以為朝廷好欺負,將來會帶來更大的麻煩,現在部落民剛剛歸附朝廷直接管轄,就應該讓他們明白,朝廷的威嚴不可侵犯,一味的聚眾鬧事隻有死路一條,況且大宋律法早有規定,衝擊衙門視同謀反,依律全部斬殺。”
沈言說完,所有人的眼光都看向了王華陽,等待著皇上最後的裁決。
王華陽也有些為難,這些家長隻是聽信謠言,以為官府要害了他們的孩子,他們隻是做了一個父母保護孩子的事情,跟造反真的沾不上邊,文天祥的處理意見也是可以接受的,王華陽原本打算將文天祥的意見優化一下,隻處理當時害死四名士兵的家長,其餘的家長關一段時間給放了就是了,畢竟阿基諾部落的臣民剛剛屬於朝廷直接管理,一味的殺伐會讓他們對朝廷產生懷疑的態度。
但是宋安和沈言的話卻又句句在理。
如果不處理這些鬧事的家長,那麼阿基諾故地的臣民有可能全部將孩子搶走,並且一旦將孩子搶走,再進行漢化教育是不可能了,現在朝廷統治剛剛在阿基諾故地建立,雙方都在進行試探,如果部落的臣民從這件事感覺到朝廷的軟弱,就會得寸進尺,甚至會衝擊新建立的府衙,但是如果朝廷嚴肅處理了這件事情,他們就會知道朝廷法度不是兒戲,一旦觸犯律法,就會按照律法處理,他們也就會知道朝廷威嚴不可侵犯,將來推行新的政策的時候就會順利很多。
這讓王華陽想到了“大秦帝國”電視劇裏商鞅變法時,渭水執法的事情。
商鞅變法,頒布的第一批法令就有禁止私鬥。
在秦國的土地上,孟西白三族乃是秦國的老世族,更是掌控著秦國的一條灌溉水渠——百裏渠,每次到了幹旱季節孟西白三族總是捏緊這一水源,等自己的田地灌溉完全才會讓其他族人用水。可是在商鞅變法期間有一次土地幹旱的過於厲害,此時孟西白三族便關閉水閘堅決不放水,處於水流下遊的農民自然不願意了,雙方便開始搶水最終形成了一場私鬥。而在商鞅變法中卻有一條禁止百姓之間私鬥,此次搶水鬥爭中一共參與了大概有700多人。
在當時,人口可是最重要的資源,七百人可是七百名戰士。
秦孝公嬴渠梁非常支持商鞅的變法,但是當知道這件事後,第一次向商鞅求情,想保全這七百條人命。
商鞅隻說了一句:“保全了這七百人,新法也就蕩然無存。”
因此,秦孝公含淚同意了商鞅按照新法對這七百人執行死刑。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法不責眾”,並且民間私鬥數百年了,一直都是這麼過來的,一直也都相安無事。
正當所有人都以為國君特赦了這七百人時,按照新法,商鞅在渭水河畔斬殺了這七百人,從此以後,商鞅新法在秦國再無阻力,最終經過二十年的變法,商鞅變法大成,秦國走向富強。
但是經過這件事後,商鞅留下了酷吏的惡名,嬴渠梁也落下了暴君的稱號。
想到此,王華陽最終下定了決心。
王華陽說道:“刑部兩位大人言之有理,朝廷在阿基諾故地統治剛剛建立,就遇到如此惡劣的事件,必須嚴厲執行,否則他們將視朝廷法度為兒戲,刑部即刻派出得力幹將,將此次暴力抗學事件的所有人員逮捕,朕再讓謝飛派遣一萬官軍隨同你們前往,如遇阻攔,格殺勿論,將逮捕的人犯,按照大宋律,殺頭的殺頭,下獄的下獄,同時,吏部告知所有新任縣令,如果家中有適齡男童不送往學校學習漢語,將其父母下獄,直到同意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