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歡說道:“既然是歸隱田園,那就是人家已經厭倦了官場,咱們又怎麼請的動他們?”
莊一凡說道:“未必,很多當時投降蒙古人的將領是主動投降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將領是迫於無奈,為了部下和百姓的生命,才被迫投降的,咱們要找的是這批人。”
馮歡說道:“莊大人要是這麼說,那我就知道找誰了。”
莊一凡說道:“說來聽聽。”
馮歡說道:“原江南水師提督施江,與蒙古人激戰九個月,蒙古人都沒有拿下施江所帶領的水軍,後來被蒙古人圍困在鄱陽湖,並逮捕了他的家人,施江在還有一百條船,兩萬戰士的情況下,突圍了三個月都沒有成功,在得知朝廷已經被圍困在崖山,部隊彈盡糧絕,絕望之際,為了保全家人和將士的性命,接受了蒙古人的招安,但是施江接受招安後,拒絕與大宋將士為敵,不肯帶兵攻打崖山的大宋朝廷,忽必烈便將他遷移至大都,來到大都後,施江被解除兵權,之後向忽必烈請旨,告老還鄉,現在正在山東老家。”
馮歡又說道:“還有一人,名叫陳天放,原來是四川總兵,後來帶兵在漢中與那木罕激戰,誰知成都陷落,陳天放腹背受敵,陳天放和他的一萬多部隊被那木罕團團包圍,陳天放所率軍團擅長馬戰,其所率領的騎兵可以與蒙古騎兵正麵作戰,互有勝負,隻是蒙古人的騎兵有五萬多人,在突圍無望的情況下,陳天放命令部落投降,若不是成都陷落,陳天放的一萬騎兵可以阻擋那木罕的五萬騎兵,使那木罕不得前進成都一步,戰後,那木罕欣賞陳天放的才能,讓其出任川陝總督,總管川陝兩地的軍務,被陳天放拒絕了。由於陳天放訓練的騎兵可以與蒙古騎兵相抗衡,當知道陳天放不肯為朝廷效力後,忽必烈原本是打算處死陳天放的,後來由於那木罕求情,忽必烈便饒了陳天放的性命,但是忽必烈和那木罕都知道陳天放若不能為己所用,也不能讓別人利用,於是就找了一個借口將陳天放關押在大牢裏。”
莊一凡聽完後說道:“皇上要建設神州軍官學校,就是需要這種人才,咱們要想辦法把施江和陳天放弄到大宋去。”
馮歡說道:“施江倒是好辦,隻是這陳天放現在關押在大牢裏,咱們的人要想救他,恐怕有些難度。”
莊一凡問道:“隻要不是天牢就好辦,知道陳天放關押在哪座大牢嗎?”
馮歡說道:“知道,就在房山的大牢裏,那裏剛好有咱們的一個兄弟。”
莊一凡說道:“這就好辦多了。”
於是莊一凡壓低聲音,將自己的計劃告訴了馮歡。
馮歡聽完說道:“莊大人,你知道我的口才不行,要不施江那邊還是你去吧,我怕我說不好,會壞了皇上的大事。”
莊一凡說道:“我是皇上派來的迎親使節,貿然離開大都去山東,一定會一起蒙古人的懷疑,而你在暗處,這件事隻有你辦才穩妥,施江和陳天放相比,施江更容易一些,你盡快帶人到山東,先把施江送回大宋,陳天放的事情,我在大都在想辦法,爭取能和其其格公主一起返回神州城。”
馮歡說道:“莊大人,我隻是做情報工作的,你讓我刺探情報還行,別的事情我恐怕不能勝任啊。”
莊一凡說道:“非常時期,隻能做非常之事了,我一個禮部尚書現在做的工作也不是本職工作,正因為如此,咱們更不容易引起別人的懷疑。”
馮歡無奈,隻能接受莊一凡的任務。
馮歡得到指令後,馬不停蹄的趕往施江的老家山東威海。
施江現年五十歲,但是在古代在,這個年齡已經算是老年人了。
施江原本是生長在威海一個小漁村裏,他出生的時候,山東已經是蒙古人的天下,但是自幼熟讀四書五經的他知道自己是漢人的身份後,毅然決然的跟隨船隊來到南宋,投身到宋朝抗擊蒙古人的大業中去,由於自幼長在海邊,因此,熟知海況的施江被安排到水軍服役,更是因為自己超高的悟性,在與蒙古人的戰爭中逐漸掌握了水戰的方法,使得大宋的水軍戰鬥力遠遠強於蒙古人的漢軍水師,但是再好的戰術,沒有強大的國力做後盾,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一切戰術都是徒勞,蒙古漢軍水師隻用了一招圍而不打便將施江的水師給拖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