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張郃自從街亭失利,上書於朝廷,令魏帝曹叡心生不滿,於大殿上公然訓斥:“五萬兵馬就如此葬身於涼州,街亭不過小小彈丸之城,卻未攻下!”
張郃麵露愧疚之色,低頭不語,不多時緩緩道:“陛下明察,那蜀漢後主劉禪並非庸碌之輩,此人驍勇善戰,所率親衛勇猛異常,不可輕視啊。”
司空王朗冷笑一聲,嘲諷道:“車騎將軍率五萬兵馬於涼州兵敗,敗也就敗了,陛下寬宥,並未責怪。將軍何必用那阿鬥來說?誰不知道劉玄德從夷陵兵敗,那阿鬥還在花園玩蛐蛐,如此無謀,也能打敗將軍?”朝下眾臣聽得王朗譏笑,也跟著暗自嘲諷,司徒華歆竟說:“人老至此,不如歸家頤養天年!”這些話像一柄柄利刃一般,插入張郃心裏。
作為曹魏重臣,五子良將,自武帝病逝,張郃第一次感覺到一種深深地無力感!於是鬥膽請纓:“陛下,某願再請三萬兵馬,再戰街亭!如若不成,願提頭來見!”大丈夫報效國家,當血飲沙場,縱馬殺敵,何須在這朝堂之上與那些腐儒唇槍舌劍?
隻可惜魏帝年幼,未曾能明白老將之心,曹叡隻淡淡道:“老將軍盡力就好!”顯然並未將這些話放在心上,張郃無語,轉身而出。
自李世民拿下街亭,令人修築高牆,整頓軍備,以防曹魏來攻。這日正登城巡查,隻見遠處一騎飛馬來報,李世民望向東方,對孔明道:“該來的還是來了。”
“陛下不必多慮,眼下涼州三郡已定,雖有內亂,大體還算穩妥。我大軍所用糧草都可從涼州補給!眼下街亭大軍守衛,曹魏企圖攻破街亭,無異於登天之難!”孔明道。
“報!稟陛下,探得魏國前方部隊約三萬人馬,已經到達汧縣!首將正是張郃!”正說時,斥候已前來報告軍情。
汧縣正是扶風郡下治一城,距離街亭不過百裏。按照行軍速度來算,不出兩日,張郃大軍就能抵達街亭。
“哦?張郃先前大敗,如今又敢前來?”李世民突然好像想到了什麼,急忙問道:“可曾看到那兵馬裝束武器?”
“回稟陛下,遠遠看到那些兵卒手持大盾,背負大戟!”斥候將所探得的軍情一一說來。
李世民諸葛亮二人相視一眼,自然知道來者就是赫赫有名的大戟士!相傳張郃早在袁紹帳下,袁紹與公孫瓚為爭奪冀州,卻奈何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太過驍勇,白馬義從皆配白馬,背負彎弓,手持雙頭鐵矛,將騎兵的機動性和弓兵的遠距離性兩種優勢結合在一起,敵退我進,敵來我走,打的袁紹苦不堪言。於是大將張郃請令籌建大戟士,選軍中銳士,持大盾,背大戟,盾牌能夠有效的克製弓箭,大戟可刺戰馬,其後大顯神威,打的公孫瓚潰不成軍。
李世民眼中一亮,對諸葛亮說道:“相父,大戟士可是一支勁旅,如能得之,豈不美哉。”
“陛下想收降張郃?”孔明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