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1 / 2)

那九尾妖狐哪裏去了?

目送著女媧劃開空間離開此地,李耳突然就想到了這個問題。回頭想想帝辛的話,那麼也許她是死了?又或是跟著帝辛去了魔界?

可不管是哪一種都好,這世間的狐狸的名聲怕是都因這位而臭了,青丘一族更是難以在地仙界立足。誰叫他們之中出了一個曾經魅惑帝王致使生靈塗炭的紅顏禍水呢?就算事實未必有傳言裏的那麼糟糕,但是李耳不認為在上位前就製造了不知道多少流言的武王姬發在勝利之後不會繼續壞了帝辛的名聲。

也是,誰讓人家帝辛這會是魔呢?道魔不相容,這地仙界也不會有哪個愛惜羽毛的修仙者會幫著帝辛說句話了。否則,不就是和逆天行事的通天教主以及他來朝的魚龍混雜的萬仙一般了?

所以,紂王帝辛必須是暴君,蘇氏妲己必然是妖姬。人家倒是也沒有那個膽量說截教門下如何如何不堪,通天聖人如何如何的不明天意,不尊大勢。周王朝的統治者們隻是一個勁的在說玉虛門下高風亮節,說昆侖仙山是道家聖地。

得,原始,你成道教的代言人了。

那麼,請問你把其他聖人們置於何地了呢?原始的臉黑了。因為他清楚的意識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他被算計了。尼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他自問壓根就沒有發展闡教的意思,也沒有那個時間來教徒弟,否則的話,他會隻有十二個弟子嗎?

這下好了,他這是被放到了所有聖人的對立麵了是吧?原始望望李耳,再看看通天,突然就有了淚奔的。兄長啊,大哥啊,你懂我的,對不對?

其實我可以說我真的不了解嗎?李耳這會萬分的佩服那個端坐在帝王寶座上的男人。你丫這才上位幾天啊,就敢傳出這些不著四六的話來,要知道他們這些完全沒有時間觀念可言的人的口水仗還沒有打完呢啊!被抓了現行指的就是武王姬發這種人了。

咬了咬牙,原始冷聲對著一遍恭敬的站著的廣成子說道:“傳我玉虛法旨,凡玉虛門下,皆不可參與凡間政事。為官為皇者不得收之為徒!”

好吧,這也是一個下得了狠心的,居然就那邊直接的給自己的道統下刀了。不過效果也是明顯的,你看接引和準提的表情就知道了。不過縱觀曆史,佛道同時存在的年代,在統治階級,佛總是要比道受歡迎的多的多了。莫非這就是後來西遊的引子?李耳漫不經心的想著,然後看著接引:“此間事了,我三清也該回道場繼續參悟大道了,不知道兩位道友有何安排?”

安排?什麼安排?我們這關於通天教主逆天行事的事情還沒有講清楚了好不好?準提翻翻白眼,很想朝李耳直接的吼出來。可是問題是,他至於沒有腦子到這麼做嗎?不說這逆天還是順天真是說不清楚的問題,就這會,下麵王座上坐著的是武王姬發而不是紂王帝辛,通天完全可以說是他是為了大周帝王心性的成長故意授意弟子來給他增加些許磨難的。

所以,完了,接引和準提也隻能是陰沉著一張臉和李耳他們你好我好大家的揮手作別,回到西方去。而其實吧,真的是準提想多了,李耳固然是會用托辭的沒有錯,可是他很清楚通天絕對是不會這麼說,也不會這麼想的。修道者以本心為重,若是李耳強按了通天悖逆了本心,便也就怕壞了通天的道基,進而影響兩人的感情。

這大概和“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有些不謀而合的味道了。

而這邊,西方兩人一走,李耳看著通天和原始,眉頭就皺了起來。他環視了一周,就問了一個問題:“孔宣呢?他在哪裏?”

通天無辜的眨了眨眼睛:“孔宣?他不是被羅睺帶走了嗎?怎麼會在這裏呢?”

該慶幸你還沒有忘記自己曾經收過一個弟子名叫孔宣嗎?李耳有些哭笑不得的看向原始:“羅睺說孔宣已經離開魔界。吾昔日曾為孔宣占過一課,他和西方的緣分過於濃厚,你們也知道孔宣的性子怕是受不了西方那些,也不會做出背叛師門的事情的。”

聯想到準提等人在之前做的事情,原始和通天倒是很快的就猜出來所謂孔宣和西方有緣是如何得來的,但是還是有些不明白李耳這會提這個做什麼。再說了,便是他們真的有緣又如何,難不成還會有人有那個膽量從羅睺手裏搶人?這麼想著的原始和通天顯然忘記了和羅睺強人的人其實真的是存在的,還是次次出手,不依不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