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太師府一門肅清 呼延家再受聖恩(1 / 1)

話轉一頭,這一日,龐吉正在因接連幾日未收到三關來信而在太師府裏焦急心煩,忽然家將來報:“太師,大事不好了。三位將軍都被呼家將殺死了,連首級也都被割去了。”龐吉聽了,心一下子就沉到了底。他急忙進宮,把事情告訴了龐妃。

龐妃道:“父親,事已至此,哭也無用。等明早上朝,女兒和父親一起上殿麵奏聖上,請聖上再添新兵。”

而此刻在皇宮裏,仁宗正在和八王爺及包拯議政,忽然,巡城禦史要求見駕。

仁宗降旨召見,問:“禦史有何緊急事情要奏報?”

禦史道:“呼家將的人馬說是奉旨除奸,現在正在王城外紮營,我王還是提兵防禦才好。”

仁宗聽後勃然大怒,道:“朕恩準他們除奸,可看現在這情勢,他們或有逼宮之嫌?”

包拯和八王爺趕忙辯護道:“聖上仁風遠布,四海盡知,臣等看呼延家的子孫不過是想報仇,並無謀逆之心。自古道,君父之仇不共戴天。龐妃多次施行毒害,幸好我王洪福齊天,太子才得安保無恙。元宵節那天,龐家四虎想要行刺太子的時候,也多虧有呼延家子孫鼎力相救。隻這一件事,龐吉父子按律就該淩遲處死。龐妃不念君恩,屢屢設計陷害太子,她的罪比她父兄更加嚴重。依臣等愚見,賜死龐妃,龐吉父子革去其職,命他返回原籍,那樣朝野就可以肅清,君臣相安了。”

連日來,仁宗也在思忖這些年有關呼延家和龐家的大小事情,也深知自己犯下了大錯。如今見自己仰賴的兩位大臣聯名保奏,便覺得是時候矯正自己的過錯了,於是便聽取了包拯和八賢王的意見。

八王爺和包拯告退後,仁宗到龐妃宮裏,正好龐吉也在。仁宗對龐妃道:“你和你父親龐吉所做的事我都知道了,按律懲治,當淩遲處死。但朕念及你父親曾經有功於朝廷,也念及寡人和你有夫妻之情,如今就罷免你父親的官職,發配原籍,你就懸梁自盡好了。”

龐氏父女苦苦哀求,可仁宗已下定決心,不會再聽信他們的讒言了。仁宗走後,太監們就剝去了龐吉身上的官服,又準備好綢帶,龐妃最終自盡。

龐家父女的事處理完之後,仁宗又召集八王爺和包拯來到宮裏,道:“朕已賜死龐妃,革除了龐吉官職,現在召呼家將前來,朕好降旨加恩。”八王爺、包拯謝恩退出。

呼延家一班將領聽聖上傳召,隔日就進京見了八王爺。

八王爺對眾人道:“如今龐妃已經被賜死,龐吉已經削職為民了。”

呼延慶道:“千歲,龐吉已被小將殺了。”

八王爺好奇地問什麼時候殺掉的。

呼延慶道:“昨天小將進城來查看虛實,剛好路上撞見一個衣冠不整的人搖搖晃晃地走在大街上,麵色慘白。小將好奇,就朝他看了一眼,正是奸賊龐吉。他看見小將後嚇得魂不附體,立馬掉頭跑人,卻不想被我一把擒住,割了他首級。”

八王爺道:“也該是他命數到了,既然龐家一門都死了,你祖父的大仇總算得報,明天我就帶你們進殿麵聖。”

眾人拜謝八王爺道:“多謝千歲匡扶,才得報大仇,呼延家才能平反。”

第二天,仁宗接見呼家將。呼家將俯伏在金階上,呼延守勇道:“臣等領兵皇城腳下,實在罪該萬死,還望聖上體諒。”

仁宗道:“朕當年納了龐妃之後,誤聽太師龐吉和龐妃一麵之詞,殺了你們全家,這些年來朕一直深為不安。昨天包丞相、老王叔竭力保奏卿等忠勇正直,朕在寬赦卿等之外,特再降恩,命史官將這些史實編錄,以表奸良於後世。卿等可在城內暫作休息,來日朕為各位在百官麵前加官晉爵。”

呼延家一班人等各自謝恩退朝。第二天,太監帶著皇上禦旨上門宣詔,呼延守勇被封為忠孝侯,妻子王氏、趙氏被封為一品夫人;呼延守信被封為忠勇侯,妻子齊氏被封為一品夫人;呼延慶、呼延龍、呼延豹、呼延壽被封為孝勇將軍;祝素娟、劉定金、張金定、花瑞蓮、柳迎煙等人被封為英武郡君;齊雄被封為副將,妻鄧氏被封為三品夫人;呼延碧桃、呼延梅仙被丞相包文正領回,並擇吉日送進八王爺府與太子完婚。功臣府再行建造,呼延丕顯的墳上命禮部撰寫祭文,八王爺被遣前去祭奠,以慰忠魂。祝太公夫婦和子女含冤受死,地方官為祝太公家建立祠堂,以使神魂得以安附。

呼延家父子、兄弟一幹人等謝恩退出,又謝過八王爺、包拯,然後就領兵回定天山了。這裏呼延碧桃、呼延梅仙被送往八王爺府中,等候旨意與太子完婚。

呼延家曆經歲月熬煉,經曆百般挫折,終於如願以償,報了不共戴天之仇。老子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如今,呼延家終於平反,一家人得以團聚。這正是:

是是非非二十年,死死生生幾變遷。

從今骨肉重完整,千古芳名忠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