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國學”,就是中國之學,中華之學,尤以先秦諸子學說為重,包括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這些思想從不同的方麵論述如何治理國家、如何修養身心、如何領悟人生的萬般機要。就目前而言,人們常說的“國學”,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曆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係。從這個角度來看,廣義上,中國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中國古代曆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範疇。
千年走來,國學日益豐盛,可謂是涵蓋廣泛,異彩紛呈——《易經》揭示了宇宙天地發展變化的規律,有“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之稱;《老子》宣明“抱樸守拙”,可以說是一本有價值的關於人類行為的教科書,它幾乎道出了人世間的一切;《論語》講習修身養性之道,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準;《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處處閃爍著作者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思想;《資治通鑒》與《史記》並稱為“史學雙璧”,它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曆史人物評價,共計跨16個朝代,記載了共1363年的史事,確實不負於作者“鑒於往事,資於治道”的初衷;楚辭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愫,想象瑰麗,感情奔放;《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所收錄的305首詩歌,一言以蔽之,不過是“思無邪”;《孫子兵法》有“世界三大兵書之一”之稱(另外兩部是《戰爭論》和《五輪書》),其所闡述的謀略思想遠遠超越了軍事領域,好萊塢商戰電影《華爾街》也不時引用其中的睿言智語;唐詩孕育於繁榮的唐文明,一時優秀的詩人層出不窮,傳誦至今的詩句數不勝數;宋詞或婉轉,或豪放,富有韻律美;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同時又與當時黑暗的政治環境相對抗,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鬥的光彩……
國學如此絢爛多姿,但是對於非國學從業人員而言,由於時間短促,便很難覽盡國學的精華,或許隻知皮毛,不知其裏。鑒於此,我們編著了這本《國學名句一本通》,以經史子集為參考標準,收錄了國學經典書籍的諸多名句,並加注了譯文,以便於讀者管中窺豹,閑暇之餘,就可以將眾多國學名句一覽無遺。
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偶在社交聚會場所,如能在不經意間,即興說上幾句含義深廣的國學智語,多會讓人刮目相看,提高自己的社交魅力——這便是《國學名句一本通》存在的意義之一;此外,讀先人書,知古今事,該書對於讀者洞悉人生格局、觀瞻人際得失也會有一定的啟示。
當然,國學的價值不僅僅於此,溫家寶總理在哈佛大學演講時,便說了這麼一段話: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早在2000多年前,就產生了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學說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說,以及其他許多也在中國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學說流派,這就是有名的‘諸子百家’。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它的許多珍貴品,許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東西。比如,強調仁愛,強調群體,強調和而不同,強調天下為公。特別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民為邦本,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勞、勤儉持家、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世代相傳。所有這些,對家庭、國家和社會起到了巨大的維係與調節作用。”
時至今日,隨著“國學熱”的興起,國學儼然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集中體現,身為中國人,不論是出於“修身齊家”的考慮,還是誌存高遠,胸懷“平天下”的義士心,我們都應該知道點國學,知道點國學名句,讓先人的哲思妙想成為我們心靈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