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軍

鄭軍,男,漢族,天津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於上海市盧灣區。1990年畢業於天津師範大學教育係學校教育本科,攻讀心理學和教育學。1997年10月開始發表作品。迄今累計出版圖書十三部,文章三百餘篇,總計約三百萬字。

(一)

燈光在營業台前聚攏成一個明亮的空間,把兩個人和一隻密封箱包裹在裏麵。在彭海的注視下,銷售員從密封箱裏拿出一個皮圈似的小東西。

“這就是您要的東西。喏,扣在左臂上端,再把衣袖拉下來,沒人會看見。這個遙感器放在衣服的胸前部位。可以根據你的要求,做成衣扣狀或標牌、徽章等式樣。兩者之間由無線方式連接。總之沒什麼複雜的,越是高級的設計越是傻瓜化的。”銷售員一邊介紹一邊演示。

彭海用雙手小心地捧過那個皮圈,發現它實際上不是皮製的,而是一種極似皮革的東西。他裏外看了看,送給銷售員一束疑惑的眼神。

“這東西就能測謊?看上去連電子線路都沒有。”彭海的技術知識很貧乏,但他知道,作為顧客,挑剔一翻是自己的權利。他也不怕被當成傻瓜。

“這裏麵是膜狀芯片,可以彎曲的。喏,您要不要親自試試。”銷售員很隨便地說。

“試……你說測謊?”

“對,不過您不用緊張,是您來測我。”銷售員很是理解地微微一笑。

得到彭海的同意後,銷售員把“皮圈”箍在彭海的右臂上,緊貼著皮膚。又將傳感器送到他手裏。

“您可以問我一個很容易回答的問題,或者說,很容易判斷是否說謊的問題。”

彭海不是個機靈人,但這樣的問題還不算難想。

“請問您是男性嗎?”

“哈,不是。”長著淺須的銷售員笑了笑。彭海的右臂上感到一下尖銳的剌痛,那是提示電極在起作用。雖然事先就知道要挨這麼一下,但彭海還是嚇了一跳,手裏的傳感器差點扔出去。

“我的天,不能用其他的方法告訴我答案嗎?”

“聲光訊號都可以用,但您很難使用它們。用光訊號,無論顯示器放在什麼地方,您看到答案,對方也看得到。用聲訊號也會引起人們的懷疑。在日常生活環境裏,隻有用電剌激來告訴您答案才不至於引起別人的懷疑。”

彭海想不起再應該問什麼。咬了咬牙,問了最後一個問題。

“能不能降一降價。”他指著包裝盒上那隻寫著三千塊錢的價簽。

“先生,測謊器是有價的,您得到的結果卻可能是無價的。看您把它用在什麼地方了。如果是商業談判,您用三千元就可以取得優勢地位,多便宜呀。即使您不用它來測驗談判對手,相信沒什麼特殊目的,您也是不會光顧敝店的。”

是啊,來買測謊儀的人,誰沒有點特殊目的呢。最近一段時間,一個令他苦惱的問題像毒蛇一樣齧咬著他的心,如果隻用三千元就能趕走這條蛇,還是值得的。

最後,彭海咬咬牙拿出信用卡。

(二)

冷戰過去了,人人都歡呼將會得到和平紅利,隻苦了一些以冷戰為生的專家們。這其中就有“間諜發達國家”的間諜技術開發部門。沒了劍拔弩張的緊張局麵,他們傾盡自己的才智設計出的東西就失去了市場。天無絕人之路,一些設計人員便開始將間諜技術賣給民營企業,甚至出得起錢的個人。一時間,密寫藥水擺滿街頭,間諜相機掛進商店,竊聽裝備更是賣得紅紅火火。甚至有人公開撰文,稱間諜技術的公開化,將打破政府對這一技術的壟斷,提高民眾得知事情真相的能力。乃偉大的社會進步雲雲。

這其中,遙感式測謊儀的麵世成了“民用間諜工具市場”的一大發展。一般顧客,甚至普通零售商們都不知道這東西是哪位聰明人發明的,因為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國家使間諜技術流向民間合法化,一切交易還都要偷偷摸摸進行。反正大家承認它的出現是測謊技術史上的一次革命。以前的測謊儀使用時,必須將被測人綁在各種傳感線路中間,並且要求被測人必須回答問題。這樣的技術隻能在審訊室裏使用。而普通人則需要在複雜的社會活動場合了解別人是否說謊。傳感測謊儀則不同,隻要把傳感器別在胸前,再在胳膊上貼好分析器和應答器,你就可以深入任何人的內心世界。傳感器可以捕捉對方細微的生理信息,供測謊儀分析。應答器通過電擊指示答案:一下電擊是虛假,兩下是真實,三下是情況不明。就這麼簡單。當然,前提是使用者必須設計好問題。對真和假的背後意味著什麼也必須有判斷能力,所以還不是什麼智商的人都能用順手。但即使是這樣,用過它的人們也已經眼界大開,幾乎沒有人不成癮的。彭海回到家裏,一邊做飯,一邊構思著問題:你最近為什麼回來得很晚?不行,不能直接用是或否回答。你認不認識一個叫顧強的男人?太露骨了吧,她要是幹脆不回答呢?你還愛不愛我?這問題怎麼能問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