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靈寵物語2》(5)(1 / 3)

蟾財

53

我記得爺爺曾經說過一件類似的事情。不過那是民國時期的事了。

爺爺說,我們在湖北有個遠親,遠親家隔壁住著一個商人。這個商人妻子的肚子一直沒有動靜,直到中年才意外地大了起來。商人夫婦自然是欣喜不已。

等到他妻子生產的那天,接生婆在屋裏等了一天,也沒見她生出孩子來。但商人的妻子一直說“就要生了,就要生了”,痛苦不堪。

到了傍晚時分,商人的妻子痛叫一聲,說:“快接住,生下來了!”

接生婆忙趕上前去,卻沒有看見嬰兒,隻見一團白色的肉。接生婆仔細一看,大吃一驚,急忙用剪臍帶的剪刀朝商人的妻子猛刺。商人的妻子痛苦號叫,大呼救命。

在外等待的商人衝進屋裏,見屋裏情形,既驚恐又悲傷。他抓住接生婆質問道:“我是叫你來接生的,你為什麼要將我妻子殺死!”

接生婆此時出乎意料地冷靜。她瞥了一眼已經斷氣的產婦,解釋道:“你的妻子招惹了邪氣,其實她早已經死了很多天了。你看她生下的那個肉團,那是肉身太歲。要是我剪斷臍帶,這肉身太歲就會活下來。到時候,方圓數百裏會流行瘟疫,會死好多人。我刺死你妻子的身體,不剪斷臍帶,這樣可以將肉身太歲憋死。”

商人目瞪口呆。

在此之前,他其實已經預感到不對勁兒。臨產前一個月左右,他妻子似乎性情發生了改變,晚上自己卷了鋪蓋睡另一間房,不跟他一起睡。他曾給妻子疊被子,發現被子冰涼,沒有一點兒熱氣。而他妻子剛剛起床。

妻子吃東西的時候,盡量選冷的菜剩的菜。當她看著他的時候,他感覺到她的眼神是分散的,似乎無法集中注意力看著自己。

不但不跟他睡覺,跟他說話也突然變得極少。一天說不了一兩句話,並且每次她一張口,他就能聞見類似口臭卻不是口臭的味道。那是腐爛的味道。

他曾要給妻子請個郎中看一看病。妻子很不樂意。他便作罷。

所以當聽完接生婆說出那番話後,他猶豫不定。

不過接下來的情形使他不得不相信接生婆的話。

很快,那個肉團由白色變為紫色,迅速腐爛並癟了下去。商人妻子的身體以同樣的速度腐爛凹陷,發出比他曾經聞到的更難聞的腐爛氣味。有句話說是“屎臭三分香,人臭無抵擋”。那腐爛氣味奇臭無比。商人差點兒將胃水吐出來。

接生婆用衣服捂住口鼻,將失了魂一般的商人拉了出來。

接生婆說道:“你這屋子不能留了,燒掉吧。不然這臭氣要臭倒一個村的人。”

他終於相信了接生婆的話,叫來幾個人一起幫忙將屋子燒了。

衝天大火中,竟然傳出一陣陣的肉香。也許這是屋裏的肉身太歲被烤熟的氣味。此時的氣味與之前不同,這次其香無比。在場的人居然都忍不住流出了口水,互相一看,非常尷尬。

54

那個遠親得知此事後,心裏不安。雖然隔壁連人帶屋一起燒掉了,但是他仍然覺得不放心,最後全家搬遷到了一個遠一些的地方。後來一次他回湖南做客,給爺爺講了這件事情。

老太太遇見的情況自然是與那位遠親不同的。這邊的“孫媳婦”已經生過兩次,並且都是青蛙子。那邊的商人妻子是“中年得子”,生下的是肉團。

但是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那位老人的孫子也是位做生意的商人。

不過那次老太太沒有見到那位老人的孫子的麵。

老太太也沒有時間等那位老人的孫子出現,她還有自己的事要辦。

她問清楚丈夫的直屬親戚的墳地所在後,就走向擔貨郎當年睡過的荒草地。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是那裏的墳頭還沒有消失。

有人說,祖先的墳頭如果年年見長,就像蒸籠中的饅頭一樣越來越高,越來越大,那就說明墳地的風水好,能蔭及子孫。所以有些人每到清明或者過年,都會去先人的墳頭上割草填土,人為地使它“年年見長”。

老太太去的荒草地裏,那些墳墓還如剛建起一般大小。老太太忍不住嘖嘖稱奇。多年已經沒有後人管的墳墓,能“堅持”到這個份兒上,已屬不易。

她按照那位老人所說的找到了擔貨郎的親戚的墳墓。

老太太蹲在墳頭邊上嘮叨起來,像平常的串門走親戚一樣說這說那,最後才說如果能給她丈夫帶話就帶幾句,不能帶就算了。然後,她又說出一些安慰擔貨郎的話。

不知不覺間,老太太在墳頭邊上待到了太陽落山。她這才想起自己回家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她不敢像擔貨郎那樣就在這裏躺下睡覺,多晚都得趕回去。於是,她揉了揉發麻的雙腿,雙手撐著膝蓋站了起來。

“唉——”

一聲歎息隨風飄來,如同失去方向的葉子般,剛好撞在老太太的耳朵上。

老太太環顧四周,並沒有看到任何人。

老太太以為自己幻聽,朝墳裏的親戚說了一句告別的話,轉身要走。

她剛轉過身,就看見幾步外的一棵茶樹下站著一個漂亮的女子。那女子麵容俊秀,但是穿著實在不敢恭維,灰不溜秋的一身長衣,跟太陽落山之後的天色差不多,看著就讓人覺得壓抑。那女子直愣愣地盯著老太太。

“唉——”

她發出一聲歎息。

老太太問道:“妹子,你在這裏幹什麼?”

她站在那裏不動,回答道:“等你把話說完呢。”

“等我?”老太太不解。

“是啊。你叫墳頭裏的人給你帶話,我也想請你幫我帶衣。”那女子說道。

“帶衣?給誰?我在這裏不認識幾個人。”老太太覺得奇怪。

“你認識的。不認識我也不會叫你帶啊。”女子還是站在那裏,不向老太太靠近。她一麵說,一麵將身上的灰色衣服脫了下來,露出雪白的皮膚。

老太太忙攔著她:“哎,你自己不穿衣服嗎?我還以為你要人家帶衣服給你穿呢。”

女子將衣服握在手裏,伸向老太太,可是她的腳步仍然不向前邁出。

老太太隻好朝她走過去,接過她手裏的衣服,問道:“你叫我帶給誰啊?”

“董靜。”

“董靜是誰?女的?”取“靜”為名字的,基本上都是女的。

“男的。今天您看到的那個孕婦的丈夫。”女子說道。

“你這衣服是女人穿的,怎麼帶給他呢?再說,你怎麼偏偏叫我帶?我跟他們不是很熟,雖然有點兒親戚關係。”老太太問道。手裏的衣服有些滑膩,不知道是什麼材料做成的。

“因為隻有你到這裏來啊。平時還有誰會到這裏來!我這衣服帶給他不是給他穿的,是另有用途。他知道的。”

這一席話聽得老太太莫名其妙,但是她不好意思再拒絕。

老太太拿著衣服往村子方向走,走出荒草地後回頭一看,那個女子不見了,隻有茶樹邊上的草叢傳出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老太太心想,也好,借這個理由在這裏住一晚,明天再回家。這時她突然想起忘記了問那個女子的名字。如果董靜問起衣服是誰叫帶過來的,那怎麼辦?

老人見老太太回來,關切地問找到那個墳頭沒有,並主動留她在這裏住一晚。

老太太道:“要不是有人托我帶東西給你孫子,我摸黑也是要趕回去的。”她告訴老人,墳頭找到了,話也說得差不多了。

老人說董靜已經回來了,待會兒給他就行。

老太太問,好好一個男孫兒,當初怎麼就取了“靜”字做名字呢?女孩子才取“靜”字嘛,文文靜靜的。男孩子要調皮一點兒才好。

老人說,當初就是見他過分的調皮,都要上房揭瓦了,全村的人都怕了他,所以給他改了這個名字,希望他安靜一點兒。

老太太笑道,這點倒是挺像我們家九坨。不過沒事,九坨一結婚就好了。男人都需要給一點兒壓力才能沉穩下來。

兩位老人正聊著,一個精瘦焦黃的男子走了過來,他的嘴角有些潰爛,眼睛裏露出痛苦的神色。

“這就是我孫兒董靜。”老人介紹道。老人朝董靜招手道,“這是我們家親戚,平時少見,可是曾經還住在一個村。現在也不知道該稱呼什麼,姑奶奶,還是姨奶奶?”

老太太擺手道:“講究那麼多幹什麼,幹脆叫奶奶就行。”

董靜還算懂禮貌,很快就叫了一聲“奶奶”。

老太太將衣服拿了過來,遞給董靜,說道:“喏,這是別人叫我帶給你的。我也不知道那個人的名字,忘記問了。”

“女的?在牛背坡那裏?”董靜的眼睛裏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光。

“牛背坡?”老太太茫然。

老人忙解釋,那個墳頭所在地的地形像牛的背,所以叫牛背坡。

“哦,那就是了。就在那塊墳地旁邊。”老太太點頭道。

“真他媽煩躁。”董靜低聲罵道,臉色也立即不好看了。但是他還是接過了滑膩的衣服。他擦了擦嘴角,似乎此時嘴角突然疼痛起來。

55

老人見孫兒嘴疼,便叫董靜湊過去讓他看看。看完之後,老人搓著手說道:“越來越嚴重啦。我都說過了,你用癩蛤蟆皮試試。找一隻三四兩重的癩蛤蟆,把內髒什麼的去掉,洗幹淨後曬幹,然後剝下它的皮,將皮貼在你嘴角腐爛的地方,很快就能見效。水腫惡瘡什麼的,用這個偏方最效了。”

末了,老人擺手道:“算了,我說多少遍你都不會聽。”

董靜走了之後,老人給老太太安置住的房間。忙這忙那的,很快外麵就萬家燈火了。

由於天氣炎熱,即使晚上睡覺了,這裏的房間都敞著門,隻隔了一層紗布防蚊子。自從擔貨郎去世之後,老太太很少在外麵借宿。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她怎麼也睡不著,於是偷偷起床,準備去外麵溜達一圈再回來。

她剛跨出門,就聽見隱隱約約的蛙鳴聲。這個季節聽到蛙鳴並不稀奇,奇怪的是那蛙鳴聲不是從外麵傳來的,而是就在這屋裏。

循著聲音找過去,她來到西北角的臥室前。這間房也是開著門的。

透過紗布朝裏麵看去,能看到一張床以及床上睡著的兩個人。

一個人是董靜,另一個自然是大著肚子的老人的孫媳婦。

那隱約的蛙鳴聲正是從那個大肚子裏傳出來的。隨著蛙鳴聲的高低變化,那大肚子一起一伏。仿佛那肚子就是青蛙嘴邊上一鼓一消的發聲的泡兒。

老太太心中咯噔一下,急忙離開了那裏,回到自己的房間。

56

第二天早上,老太太覺得腦袋特別沉,心中已經清醒,但是爬不起來,眼皮也睜不開。老太太一驚,心想或許是昨晚見了不幹淨的東西,今早鬼壓床了。老太太掙紮了一會兒,見沒有用,便幹脆安心躺在床上一動不動,聽著隔壁的人說話和走動。她能根據說話聲分辨哪個腳步聲是老人的,哪個腳步聲是董靜的,哪個腳步聲是孕婦的。

首先是孕婦的腳步聲走到了老太太的房間,孕婦輕輕喊了聲老太太,又在床邊來回走了幾步,然後出去了。

老太太聽到她在隔壁對家人說話,好像是說老太太還沒有醒。老人說,現在還早,讓她多睡一會兒。

老太太希望別人快點兒過來叫醒她,但是做不了聲,沒有辦法。

不知道等了多久,老人的腳步聲來到了她床邊,也喊了兩聲。老太太回答不了,但聽見董靜的腳步聲也越來越近。

“恐怕是鬼壓床了。”老人對董靜說道,“這樣喊是喊不醒的,你去推一推她。”

接著,老太太感覺到一雙手隔著薄薄的被子推她。

她的身子如死靜的水一樣被這個動作撥動,終於不再僵硬,整個兒都能動了。“你們終於來了。你孫媳婦過來的時候我就想叫她推醒我。可惜我動不了。”老太太撫摸著胸口說道,她感覺胸口有點兒悶,腿也發麻。

要不要把昨晚聽到蛙鳴的事情跟他們說?

老太太拿不定主意。

“你這是鬼壓床。是不是昨天去牛背坡遇到不幹淨的東西了?”老人關切地問道。

57

老太太立即想到了那個要她帶衣服給董靜的女人。她朝董靜看了一眼,發現他嘴角的潰爛已經完全好了。

老人熱心道:“你既然身子不太舒服,就晚點兒回去吧。留在這裏吃個午飯再走。我買了一些青蛙,中午炒給你吃。”

老太太本想拒絕,可是腳下地的時候感覺發軟,心想上午最好還是不要趕路,於是點頭應承下來。

老人欣喜道:“對嘛。本是自家的人,千萬別客氣。”

董靜有些不悅,說道:“您怎麼買青蛙了?我不愛吃那個。”

老人道:“又不是給你吃的,今天有客人,是給客人吃的。”

董靜不再言語。

老太太以為董靜想到了青蛙子所以有些不悅,便也擺手道:“青蛙貴得很,做一般的菜就可以了。”

老人堅持道:“買都買了,還能都放了不成?再說了,也不需要別人幫忙,我自己來做這道菜。”

快到中午的時候,老人果然提了一個蛇皮袋出來,青蛙在袋子裏蹦來蹦去,弄出窸窸窣窣的聲音,偶爾還有一聲蛙叫。老太太忍不住去看董靜媳婦的肚子。她的肚子沒有動。

老人的動作很利索,將蛇皮袋打開一個剛剛夠伸手進去的口子,將手伸進去摸出一隻青蛙來,然後伸出一隻腳將蛇皮袋的口子踩住,將青蛙按在砧板上,用鋒利的菜刀在青蛙頸脖處淺淺地劃一刀,接著將青蛙的皮從劃破的地方往下撕扯,一直撕扯到青蛙腳,使青蛙除了頭部其他的地方都裸露出來。

緊接著,老人掏出青蛙的內髒,手起刀落,斬去青蛙的頭和連著青蛙腳的皮。隨手一扔,剝去皮砍掉頭挖去內髒的青蛙就落在了菜盆裏。菜盆裏有清水。那青蛙還會在菜盆裏像被殺前一樣張開四肢遊一會兒才真正死去。

對青蛙來說,這裏就是剝皮地獄。

老太太看不下去了,以前她不少見殺青蛙的場麵,每次都是膽戰心驚,目不忍視。

她拉上董靜媳婦聊天,問她老公做什麼事情,賺的錢多不多之類的。

董靜媳婦說,什麼生意賺錢,她老公就做什麼生意,沒個定向。他要麼閑在家裏不做,一做就賺一筆可觀的收入。這點比在外做生意的公公婆婆強多了。

老太太笑道:“難怪不見你公公婆婆的,原來是在外地做生意啊。”

董靜媳婦道:“是啊。要不然董靜怎麼會這麼有生意頭腦呢。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老太太問道,什麼難?

董靜媳婦捂住嘴笑了一陣,說道:“就是他遺傳了父母做生意的基因,但是做生意的本事又超過了父母的意思。”

老太太“哦”了一聲,然後問道:“你們晚上睡覺的時候沒有聽到別的聲音嗎?或者半夜醒來的時候聽到?”

董靜媳婦擰眉問道:“什麼聲音?”

老太太暗示道:“比如動物的聲音。”

她搖搖頭,說:“沒有啊。”

老太太不甘心道:“你沒有覺得肚子不正常?聽說,你都生了兩胎青蛙子了。”老太太不由自主地看了看旁邊剝去皮的青蛙。老人做這事倒是手腳利索,菜盆裏已經有十多隻了。

董靜媳婦說:“就是肚子比人家的軟,有時候咕嘟咕嘟響,像是裝了一肚子的水,平時倒沒有什麼異常。”

老太太跟董靜媳婦聊到飯菜上桌才罷。

老人做的紫蘇炒青蛙確實味道不錯。可是董靜沒有向那碗菜伸過筷子。

董靜詢問老太太道:“聽說你們那邊有個叫董有餘的,生意做得很不錯,我聽別人說,他做生意是有招財術的,好像藏了一隻特別難得的五彩雞,有沒有這回事?”

老太太夾了一筷子菜,回答道:“我也聽人這麼說,是不是真的我就不知道了。我隻聽說貔貅癩蛤蟆能招財,還沒聽說過雞也能招財。”

董靜瞥了一眼裝著青蛙的菜碗,點頭道:“我也這麼想呢,可能是傳來傳去話就變樣了,大家還信以為真了吧。不過有些招財術偏門得很。前段時間我碰到一個小姑娘,她翻錢包的時候我看見她錢包裏居然夾了一個避孕套,才十八九歲的姑娘啊。我跟她比較熟,就問她,你明目張膽地將這個東西放在錢包裏,就不怕家裏父母看見嗎?你猜她怎麼回答?她說,你這就不懂了吧,這是招財用的,這東西是裝精的,裝金子的意思嘛,把金子都兜住了,不要漏了財。”

老人皺眉。

董靜笑道:“你看,這種偏門的說法都有。”

老太太問道:“你們做生意的,是不是很講究這個?”

董靜點頭道:“當然了,絕大部分人喜歡在家裏或者店裏擺一個癩蛤蟆,說得文雅點兒就是蟾蜍。有的人半知半懂,買了銅的或者陶瓷的蟾蜍,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家裏一擺。其實這東西的擺放也是有講究的。擺得不好,反而起了反作用。”

老太太疑惑道:“它不是招財的嗎?怎麼會起反作用呢?”

董靜解釋道,買來蟾蜍之後,你要先看看,看它嘴裏是不是含著錢。嘴裏含著錢的蟾蜍,要將它的嘴巴朝內擺放,這是向裏麵吐財;嘴巴不含錢的蟾蜍就要朝外,這是把外麵的財吸進來。如果你弄反了,可不是將家裏的財吸走,朝外麵吐財嗎?

老太太想了想說,這倒也是。

吃了幾口飯後,老太太又問:“我見有人在家裏擺放鯉魚工藝品,也有人養活魚;有人擺放銅龜或者玉龜,也有人養活龜,都是為了給自己帶來好運,那麼,你們做生意的,有沒有人養活的癩蛤蟆?”

老人插嘴道:“養那個東西多恐怖啊!我看那假的就有些不舒服,皮膚上長那麼多毒泡,要是弄一隻真的放麵前,那不知道多難受。”

老太太道:“您老人家不操心賺錢,所以看著難受,有的人為了財源廣進,才不會怕這個呢。董靜,你說是不是?”

董靜尷尬一笑,愣了片刻,點頭道:“是啊,也有人養活的。”

董靜媳婦也被吸引過來,撇嘴道:“還真有啊?”

老太太嘟囔道:“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為了錢財殺人放火的都不少見,何況是養一隻癩蛤蟆!”

董靜難堪地看了老太太一眼,苦笑道:“生意場猶如戰場,有時候迫不得已。當你被人家逼到死角了,如果有個機會翻身,誰不會嚐試一下?人家小姑娘為了錢都不怕將那種東西放錢包裏,是不是?”

58

老太太並不因為董靜拐彎抹角的話帶走注意力,她直截了當地問道:“那麼,活癩蛤蟆要怎麼養才能招財呢?”

“難道您也想開始做生意不成?”董靜有些不高興了。

老人在董靜的手上敲了一筷子,罵道:“怎麼跟長輩說話呢?她這一把年紀了,還做什麼生意?不過是好奇想問問。”

董靜揉著被打的手不滿道:“那是人家的秘密手段,怎麼會輕易告訴我?等我養過了再告訴您吧。”

老太太隻好轉移話題,說道:“除了養活癩蛤蟆,我還聽說有人養小鬼,那也是可以招財的。不知道你聽說過沒有。”

董靜臉色緩和了許多,點頭道:“是啊,我聽說過,並且能看出來哪些人是養小鬼的。有的人把小鬼叫做‘古曼童’,也有人把它叫做‘金童子’,有點兒‘招財童子’的意思。”

“招財童子?”老太太問道。

“嗯,因為這種小鬼能給供養它的人帶來意外的財富。當然了,供養它的人大多就是為了錢財而來。”董靜回答道。

董靜說,古曼童是夭折小孩的靈魂。這些靈魂是遊蕩在外麵,“無家可歸”的可憐的靈魂。這可憐的靈魂被僧人或法師利用經咒的力量,放入做好的牌或塑像中,被普通人請回家,就像我們這邊請菩薩一樣,從而給他們一個安身的地方,便不再是遊蕩的靈魂。而請了古曼童的人要用心照顧它,給它提供食物,給它適當的關愛。作為回報,古曼童會在它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幫助供養它的人實現一些心願。一般人不會供養這些陰氣極重的小鬼。既然供養,肯定是有所求而來。董靜說他在生意場上遇到過好幾個養小鬼的大老板。

老太太問道:“你說你能看出誰是養小鬼的人?”

董靜有些得意道:“是啊,隻要你觀察仔細一點兒,很好分辨一個人是不是養小鬼。不用特別用心,從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判斷。”

“這個能說給我聽吧?”老太太試探道。

董靜這次很樂意。他說:“第一,不分男女隻要是養小鬼的,身上就會有陰氣。吃飯時一定會多擺一副餐具。小鬼的嫉妒心很強,特別重視主人對自己的愛惜,所以主人在開飯的時候,也不能忘了在桌上多擺一副碗筷讓它坐著一起吃,否則小鬼發起怒來,則主人隨時會飛來橫禍。”

老太太道:“這脾氣怎麼跟小妾一樣?”

董靜笑笑,繼續道:“第二,看人是不是有意無意將茶水澆到腳旁。如果有人在進餐的時候,有意無意地將茶水先倒進杯子之中,然後再澆在身旁,又或者是夾了菜之後丟到腳下,這類人多半就是養小鬼的。他們這麼做是因為小鬼想要吃食某一種菜肴和茶水。第三,堅持在座位旁留一個空位。如果有客人在出席宴會時堅持在自己的位子旁邊留一個空位,則對方十之八九是個養小鬼的。小鬼主人出席宴會時若不事先在座位上做好安排或跟小鬼打好招呼,怪事必定接二連三發生。”

董靜媳婦插言道:“這跟我們過年給祖先擺一副空碗筷或者留一個空座位差不多。”

董靜道:“給祖先祭祀,有時候不小心犯了錯誤,祖先不會責怪,更不會有報複。這就是祖先與小鬼的區別。”

老太太問道:“還有嗎?”

董靜道:“還有,第四,看那個人是不是經常自言自語。經常坐在人少的地方自言自語,一會兒嘻笑一會兒嚴厲,這或許是主人在與小鬼溝通或者發號施令。第五,將玩具放在屋內陰暗之處。如果有人購買了玩具之後又不允許家中小孩玩,反而將它放置在屋內陰暗之處,則很可能是因為養了小鬼,為了討取它的歡心而被逼這麼做。如果一個人有我前麵說的兩種以上行為,基本上可以確定他是養小鬼的了。”

“你身邊有這樣的人?”老太太問道。

“有啊。我有一位姓陳的朋友,也是做生意的,他在十年前已經開始供養古曼童了。他說,開始的時候,他並不是十分相信古曼童的力量,他請回了一個古曼童,但是把它放在了家裏二樓的一間沒有人住的房間。可是接下來的兩三天的晚上,一樓二樓之間的樓梯上一直傳來小孩子跑動的聲音。他意識到是古曼童在那裏玩耍。並且有人說,養了古曼童,供養者跟它會有一定的溝通,而別人沒有這種溝通。從那時開始,他才認真供養古曼童,他說他天天用五支香還有甜的飲料和牛奶來拜它。他對它說:‘古曼童,我們住在一起,請你保護我們的家。’他相信古曼童做得到,因為他聽說過古曼童的力量。他說他還相信古曼童可以幫助他做生意。之前請它來,一半是好奇心理,一半是僥幸心理,希望僥幸能夠招來財源。經常有客戶來到他的店裏,當他問客戶們怎麼會來到這裏,客戶們說也不知道為什麼,好像有人帶他們來的。”

老太太嘖嘖稱奇。

“那位姓陳的朋友還說,他的鄰居也供養了古曼童,但是後來鄰居搬走了。從他們搬走之後,他經常看到他們房間裏有一個小孩一直在走來走去,半夜的時候,還會來敲他家的門,可是當他打開門,外麵卻沒有人。於是,他打電話給他的鄰居,問他們是否還要繼續供養古曼童,如果要供養,就帶古曼童一起走,如果不繼續供養了,就把它放回廟裏,供其他有緣人供養。他的鄰居照做了,從此之後的半夜他家的門再也沒有響過了。”

“俗話說,請神容易送神難。難道古曼童容易請也容易送嗎?”老太太問道。

董靜搖頭道:“請了古曼童,一般就要把它當自己的寶寶看待,其他人即使有緣,也很難再次領走供養的。我那朋友說為了叫鄰居帶走它,才這麼說的。”

董靜媳婦摸了摸胳膊,說道:“哎呀,你快別說了,說得我的心七上八下的。”

老人安撫孫媳婦道:“這有什麼好怕的,聽起來它不像是有多壞的怪物嘛。”

59

董靜說道:“這還不算什麼,就是前一段時間,那位朋友的女兒身上還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什麼事情啊?”董靜媳婦急不可待地問道。

老人和老太太也伸長了脖子。

“那位朋友有個十六歲的女兒,在一個郊區的實驗高中上學,成績很不錯。去年的一天,在去學校的路上,她發現出家門不久就有三輛摩托車跟著她。那段時間好像摩托黨挺猖獗,到處都有搶劫的事情發生。緊接著,摩托車上的人將她從她的自行車上拽下來,並卡住她的脖子,要搶她的財物。住在附近的人看到朋友的女兒在奮力反抗。人們正要跑過去幫忙,突然看到和她一起的還有一個大約五歲的小孩,那個小孩和她一起跟歹徒搏鬥。不久,那三個歹徒居然落荒而逃。人們非常吃驚,當他們趕上前去,要問問她這個五歲左右的弟弟怎麼如此厲害,人們發現她身邊並沒有剛才看見的那個小孩。朋友的女兒告訴人們,他們看到的小孩應該是她父親供養的古曼童,她非常喜歡那個古曼童,不僅偷偷給它食物,還在寫作業後給它念經,並且每天和它講話,玩耍。”

老人將筷子往桌上一擱,說道:“這可比養活的癩蛤蟆強多了。”

董靜道:“您啊,說起來簡單。您不知道養古曼童可比養癩蛤蟆要煩瑣危險多了。如果是單純為了進財,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養癩蛤蟆的。”

老太太讚同道:“這是肯定的,小鬼畢竟是陰氣很重的東西,養久了對身體有害。癩蛤蟆是活物,不至於危害到人。”

“不過,那種古曼童真的有那麼厲害嗎?”董靜媳婦問道。

董靜眉頭一挑說:“我也是聽那位朋友說說而已,是真是假,隻有他自己知道嘍。要不我們也養一個試試?”

董靜媳婦急忙搖頭道:“我可不敢,想想就怕。”

說著聊著,一頓飯就吃完了。

董靜始終沒有向裝有青蛙的碗伸過筷子。

老太太吃完飯就要走。老人挽留不住,便說喝完一盅茶再走不遲。老太太隻好接過董靜媳婦泡好的茶,多坐一會兒。

就在喝茶的時候,有個人來找董靜。那人欣喜之情溢於言表,見到董靜便喜滋滋道:“靜哥,又有生意找上門來了。”

董靜朝那人使了一個眼色,那人急忙掩住嘴。董靜帶他進了房間,不讓其他人聽見他們倆說生意的事兒。

董靜媳婦嘟囔道:“每次都這麼神秘兮兮的,好像怕我搶了他生意似的,沒勁。”

老人寬慰道:“不是怕你操心嘛。”

董靜媳婦像是賭氣,又像是真心,說道:“我看不是。”

老太太手裏的一盅茶喝完,董靜他們剛好談完話從房間裏出來。那人仍是一臉喜滋滋的表情,董靜顯得平淡多了,但是不經意間還是會看到他的嘴角露出隱約的笑意。

董靜走到老太太身邊,問道:“奶奶,您是要回家吧?”

老太太道:“是呀。”

董靜說:“我剛好也要跟這位朋友出去,有一段同樣的路要走,要不要一起?”

60

老太太放下茶盅,說道:“那好啊,我正愁路上沒個說話的人。”

三人剛上路,那個人就按捺不住了,央求董靜道:“你能不能把那個方法教我一點兒?你不是為了賺錢嘛,我給你錢就是了。”

董靜看了老太太一眼,然後有些不樂意地對那個人說:“你說話分一下時候好不好?”

那人諂笑道:“我這不是心裏癢癢嘛,越不撓就越難受,癢得厲害。”

董靜道:“你跟著我幹不挺好的嗎,是不是現在覺得跟我幹沒有什麼意思,想一個人獨立出來?”

那人道:“哪裏的話,我就是好奇。”

“既然不是就別問了。”董靜有些生氣了。

老太太聽得雲裏霧裏。

那人見老太太一臉茫然的表情,半開玩笑半認真道:“這位老奶奶,您說說看,癩蛤蟆真的能招來偏財嗎?”

老太太不明白他問這話是什麼意思,回答道:“應該是可以的吧,董靜吃飯的時候還跟我們說過呢,你問他。”

那人故意撇嘴道:“他就是不肯跟我說,我才問您的。”

董靜拉著臉道:“你再胡說,以後有什麼好事我可不帶著你了。”

那人抱拳求饒。“好吧,不說了不說了。”但是他又說,“你要理解嘛,不說我心裏就癢癢的,人都有好奇心。”

老太太不太喜歡這樣嬉皮笑臉的人,不願意跟他搭話,便拿眼睛朝別的地方看。

從董靜的表現來看,他也不喜歡那個人。老太太心想,既然討厭,幹嗎要帶著那人一起做生意?要是還在飯桌上,她肯定要這麼問董靜了。

他們走的路上,不斷看到被壓扁的青蛙或者癩蛤蟆,間或還有蛇。肯定是它們在從路的這邊去路的那邊時,剛好一輛大車飛馳而過。

董靜看見被軋死的癩蛤蟆會繞著走。

“喂,那裏有人看我們。”老太太突然說道。路的右邊是一座山,山上都是鬆樹;左邊是一片水田,除了兩三棵單單條條的樹,其他都是不及人膝蓋的稻禾。

董靜和那人朝山上看去。

老太太卻說:“不是這邊,是那邊有人看我們。”她指著水田。

董靜皺眉道:“奶奶,那邊沒有人啊。”

那人都懶得看。

“剛才還看著我們呢,現在躲起來了。”老太太說。

那人哈哈大笑了一陣,然後道:“我說您老人家的眼睛真是好啊。這一片水田裏,連條狗都藏不住,您居然還看到人了!”

董靜也低頭笑了,接著一本正經地拍了拍那人的肩膀,教訓道:“你怎麼跟奶奶說話的!注意點兒。”

“我眼睛是沒有你們年輕人好,但是感覺比你們靈敏多了。我感覺有人跟著我們,一路都看著我們。”老太太道。

“我聽說您昨天去找墳頭的事了,今早又遇到鬼壓床,估計您身上的邪氣還沒幹淨。老人家身子弱,容易被邪氣入侵。那邪氣搞不好還跟著您呢。回家後多在雞籠旁邊待一待,公雞的陽氣重,可以幫您驅走邪氣。”董靜說道。

“呸呸呸,哪裏有邪氣,就是有人看著我們。”老太太堅持道。

他們又走了一段路,然後分道揚鑣。

61

老太太回到家,發現門上的鎖是開的。她記得出門前是鎖了門的。

她正要推開門,忽然聽見屋裏有聲音。她將耳朵貼在門上。

裏麵有一個女人念誦的聲音——

小財進,偏財出。

今日來換錢,

隻為討錢母。

莫怪人貪心,

錢要做用途。

天官、地官、水官,守住陰財庫。

惡鬼、善鬼、中鬼,來作招財術。

貔貅天祿避邪,

蟾蜍隻吞不吐……

老太太將門推開,看見了牛背坡遇見的那個女子。她換了一身相對較為鮮豔的衣服,整個人看起來更加漂亮。

“是你?”老太太驚訝道。

“我叫禪初。佛禪禪師的禪,初一初二的初。”女子手裏捏著三根燃著的香,麵含微笑,沒有一絲驚慌。

“禪……初?”

“是。”禪初對著虛無的前方鞠了一個躬,然後將手中的香插入牆壁上的空隙裏。老太太的房子很久沒有刷過石灰粉了,裏麵的磚都露了出來,磚與磚之間的銜接很鬆。禪初插上的香輕易固定在牆上,連上頭的香灰都沒有掉下。

“你剛才念的什麼?插香又是什麼意思?”老太太指著那三根香問道。

“招財啊。”禪初滿不在乎地道。

“招財?”老太太不懂。

禪初伸出蔥根一樣的手指,在香上輕輕一彈,香灰掉落下來,摔在牆角,粉身碎骨。“對呀,難道您不喜歡錢財?”她邊說邊朝門口走來。

“我都這麼老了,也沒有子孫,夠用就行了,要那麼多幹什麼?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老太太說道。她以為推開門的時候,那個女子會驚慌失措,但是她沒有,從容得讓人以為這是她的房子,而老太太則是不禮貌的闖入者。

禪初嘻嘻一笑,問道:“我托您幫忙帶的衣服,他收到了吧?”

老太太點頭:“當然。”

“那麼他的嘴角也好了吧?”

“嗯,你怎麼知道?”

禪初沒有直接回答老太太的問題,卻嘴角浮現一絲得意的笑,說:“他還不是接受了我的饋贈?唉,都是這樣吧,表麵說不需要,當有的時候仍然不會拒絕,不是嗎?”她別有用意地瞥了老太太一眼。

老太太這次領會了她的意思,擺手道:“我是真的不需要。”

禪初“哼”了一聲,說:“反正我已經給你招財了,你要不要都沒辦法收回。你可以給自己建一個更寬敞更舒服的房子嘛。”

老太太似乎這才醒悟這是自己的住所,她去偏房搬來一把椅子,說道:“坐會兒吧,我給你倒茶去。”她不太在意禪初是怎麼進屋的,反正屋裏也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再說,禪初看起來似乎沒有惡意。

禪初道:“下回再來坐。”說完,她徑直出了門。

老太太仍舊要去給她倒茶。等老太太端著茶出來,禪初已經走了。她追到門口去看,外麵已經沒有任何蹤影。

外麵一個村人經過,見老太太端著茶,開玩笑道:“哎喲,您老人家太客氣了,我還沒過來,您就送茶來了。”

老太太道:“別開玩笑,你剛才看到一個年輕姑娘從這裏出去沒有?”

村人道:“沒有啊。”緊接著,村人大吃一驚,跳了起來,大喊道:“天哪,差點兒踩到癩蛤蟆了!”

一隻拳頭大小的癩蛤蟆從他腳下爬過……

62

那天晚上,老太太半夜被叮叮當當的聲音吵醒。她正夢見一隻癩蛤蟆嘴裏叼著銅錢朝她蹦過來,突然銅錢從嘴裏掉落,摔在地上,發出清脆悅耳的叮叮當當聲。等她驚醒,叮叮當當的聲音還在耳邊縈繞,仿佛是從夢裏傳出來的。

老太太出了點兒汗,她坐了起來,想靜一靜再睡。

叮叮當當的聲音還沒有消失。

她輕輕揉了揉耳朵,聲音還在。

不過這次聽清楚了,聲音是從堂屋裏傳過來的。

難道真有癩蛤蟆叼著錢蹦到屋裏來了?她心想。

窗外的月光很亮,要不是還沒有聽見雞叫聲,還真像是黎明了。老太太穿上鞋,披上衣,走到了堂屋裏。堂屋的頂上有幾片玻璃瓦,月光從玻璃瓦透進來,落在堂屋的正中央。老太太抬起頭朝玻璃瓦看去,刹那間以為自己置身於一口年代久遠的枯井中。

叮叮當當的聲音正是從“井口”傳來,似乎召喚著她過去。

老太太從角落裏搬出梯子,架在能夠靠上的稍矮的房梁上,然後一步一步往上爬。越往上,那聲音就聽得越清楚。

到底是什麼聲音呢?老太太一邊爬一邊想。真的好像是銅錢的聲音,在擔貨郎老伴還沒有去世之前,銅錢是到處可見的。掛在鑰匙串裏做裝飾,夾在門櫃的鎖孔上做墊片,送給小孩子做玩具,塞在亡人嘴裏做陪葬……

可如今已經很難找到銅錢的影子了。

梯子幾次往邊上傾斜,老太太雙手一用勁兒,將梯子挪回原位。擔貨郎在世的時候,經常將擔子懸掛在房梁上,晚上有什麼動靜,她會在不驚醒擔貨郎的前提下踩著梯子爬上房梁看一看。擔貨郎跑了一天,太累了,需要休息。

她在日積月累中練就了爬梯子的好本領,能在沒人扶著梯子的情況下運用自身的力量使梯子歸於正位。

終於,她爬到了頂端。

叮叮當當的聲音就在附近了。

找了好一會兒,她終於找到了聲源所在。

原來是最大的主房梁發出的聲音。房梁上釘著一個銅錢。或許是瓦不密,漏風了。風從瓦縫裏吹進來,剛好吹在銅錢上,使得銅錢一個勁兒地顫抖,從而跟釘子磕磕碰碰,發出隻屬於金屬的聲音。

在這一帶,蓋房子不隻有破土要選黃道吉日,上梁也要選好日子。主梁上要懸掛一塊紅布,上麵寫著“福星高照”或者“大吉大利”之類的毛筆字。除此之外,主梁上還要掛上銅錢。由於後來銅錢少了,人們隻好用硬幣代替。上梁那天,泥瓦匠要拿紅包,左鄰右舍則站在新屋下,等著房屋的主人從屋頂上扔喜糖和小紅包。主人等泥瓦匠說“吉日吉時到”,就將糖果和小紅包一把一把地往下扔。小紅包裏都是些麵額非常小的零錢。大人們隻為討個歡喜,小孩子們則瘋搶,甚至打起架來。

老太太搖搖頭,自言自語道:“嗬,原來是這個東西響。”

下了樓梯,回去睡覺,她卻怎麼也睡不好了,腦袋裏盡是當年蓋房子上梁的情景。擔貨郎在屋頂上撒糖果紅包,鄉親們在下麵搶。

老太太歎了一口氣道:“怎麼以前就沒聽見它響過呢?難道真能招財啊?”

63

老太太等到天快亮才入睡。

等到村裏一個婦女來敲老太太的門,老太太才醒過來。

“哎喲,您老人家今天是怎麼啦?平時起床時間比鍾表都要準,今天怎麼睡到現在啦?”婦女看著睡眼惺忪的老太太驚訝道。她是來叫老太太一起去菜園摘菜的。她們兩家的菜園挨得近。

老太太一邊倒洗臉水,一邊說道:“昨天晚上沒有睡好。”她抬起頭看了看屋頂的玻璃瓦,現在沒有響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