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阿尼斯通走麥城 摩薩德轉換新角色(1 / 3)

以色列準備進行導彈試驗,伊拉克派出突擊小分隊飛往南非,用“雲爆彈頭”和“沙林”毒氣彈將試驗區變成一片廢墟;南非政府發現以色列在自己的土地上發展化學武器後大加指責,一張張巨額支票拍過去後那些高官都保持了沉默;《奧斯陸協議》讓巴以談判取得進展,摩薩德開始扮演新的角色。

“阿尼斯通事件”

1989年9月,內厄姆·艾德莫尼因為南非“阿尼斯通”恐怖襲擊事件引咎辭職退休,摩薩德掌門人再次易位,摩薩德原副局長沙巴泰·沙維特成為摩薩德第七任局長。

沙巴泰·沙維特上任以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徹底清查發生在南非的“阿尼斯通事件”。

眾所周知,南非是世界上最早能夠製造核武器的國家之一,也是唯一的一個成功製造出核武器後又自動放棄的國家。1992年南非的軍用導彈計劃被宣布取消,一年後南非又開始了一個空間計劃。所以,南非的核工程,又成了一個世人關注的話題。

1993年3月24日,南非總統德克勒克宣布南非已經製造出了核武器,並稱這個裝置在1991年7月10日,即南非加入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之前已經被銷毀了。當時南非發展核武器計劃主要有兩個動機,其一是為了製衡前蘇聯。因為前蘇聯介入非洲事務的戰略意圖給南非領導層帶來很大壓力。這也就成為後來南非生產核武器的主要動機,想通過核武器來阻止蘇聯的侵略。其二是為了製衡西方世界,希望在堅守外界一致反對的種族歧視製度的情況下還可以得到外界的幫助。

而南非的核計劃進程,又同以色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南非發展核計劃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南非有著豐富的鈾資源。南非已被探明的鈾礦約為35萬噸,占世界總量的11%。截至2000年底,南非已經采掘出15萬噸鈾。二戰即將結束時,南非就開始向外出口鈾。

1948年,南非通過一項國會法案,成立了全麵負責國家核能研究和開發的“AEB”(原子能委員會)。在1957年達成的一份協議下,美國同意向南非提供一個核反應堆“SAFARI-I”(沙發瑞- I)和反應堆所需的核燃料,並答應幫助培訓科研人員和反應堆的技術人員。

1961年,南非在比勒陀利亞以西30公裏處的佩林達巴修建了國家核能研究中心。雖然一開始這個中心是致力於民用核能研究,但隨著國外和國內政治形勢的一些變化,“AEB”展開了一項一種獨特鈾濃縮技術的秘密研發計劃。截至1967年底,南非進行了大量的試驗並實現了實驗室規模的鈾濃縮。

南非大約有12萬猶太人。這些居住在南非的猶太人同在世界其他地區的猶太人一樣,對以色列有著一種天然的感情。雖然他們遠離以色列已經有一兩千年的曆史,但是那種民族和宗教的情結,卻讓他們和以色列有著割舍不斷的聯係。所以早在20世紀60年代,南非和以色列雙方的軍事合作關係就全麵展開了,不過這種合作還是僅止於常規武器層麵,並沒有涉及核武器的開發。

到了20世紀70年代,南非和以色列之間的軍事合作關係已經發展到了由常規武器到核武器的開發,展開了秘密的核合作。當時,南非可以從以色列獲取核技術協助,作為回報,以色列則可以從南非獲取核能源所必需的鈾,從而為以色列剛剛建成的核反應堆提供及時的能源。

兩國的合作關係是在常規武器合作計劃的掩蓋下進行的。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並沒有為外界所知,就連那些對以色列一直虎視眈眈的阿拉伯國家也一直被蒙在鼓裏。

20世紀80年代,南非和以色列開始了聯合導彈研發計劃。

1984年,以色列在南非的阿尼斯通附近建立了一座奧弗貝格試驗區,以色列可以在此測試自己的導彈武器。阿尼斯通位於南非第二大城市開普敦東部200公裏處,是南非一座有名的漁城。在以色列的幫助下,這個地方變成了一個很好的試驗區域,成了以色列帕爾馬欣試驗區的一個翻版。

1989年7月的一天,以色列準備在阿尼斯通附近的奧弗貝格試驗區,進行南非“傑裏科-2”號導彈試驗。在此之前,以色列已經研製出了“傑裏科-1”號導彈,並正在同南非合作研發更先進、射程更遠的“傑裏科-2”號導彈。由於首次試驗地是阿尼斯通,這個導彈曾被冠以“阿尼斯通”的名字。整個導彈家族在南非被稱為“RSA”(南非共和國),共有四種運載工具 (RSA-1到RSA-4)以及一個空間發射器“RSA-5b”。阿尼斯通研發的完全武器化核裝置可以作為飛機攜帶的炸彈,也可以作為“RSA”的彈頭。

當時,以色列在阿尼斯通地區集中了大量工程技術人員,還空降了一個營的兵力為“傑裏科-2”號導彈的試驗作準備。“傑裏科-2”號導彈是新式中程導彈,射程為1800公裏,幾乎能夠覆蓋整個中東地區。如果再配上以色列自己研製的核彈頭,就可以對中東地區的任何一個阿拉伯國家實施先發製人的核打擊。

以色列的這次導彈試驗計劃,是在極其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的。實驗的地點就是在阿尼斯通郊外的奧弗貝格試驗區。從阿尼斯通到奧弗貝格試驗區不過50多公裏路程,一向謹慎的以色列人在南非政府的許可下,在這裏部署了一支500人的部隊擔任警戒;同時,南非軍隊在奧弗貝格試驗區北麵的威洛多普駐紮了一個旅的部隊。威洛多普與奧弗貝格試驗區之間直線距離不過15公裏,機動部隊15分鍾就可以抵達。

整個部署看起來似乎是萬無一失,但還是走漏了風聲,讓伊拉克得到了消息。伊拉克得到這一情報後,馬上派出了一支特種部隊秘密潛入阿尼斯通地區,製造了震驚世界的“阿尼斯通事件”。

事實上“阿尼斯通事件”的發生,責任並不完全在於摩薩德和內厄姆·艾德莫尼本人,還在於以色列人的麻痹輕敵——因為這次事件的製造者是伊拉克著名的特種部隊“第36突擊營”。

伊拉克當年有兩支特種部隊,一支是伊拉克的“反恐怖局”,另一支就是“第36突擊營”。他們都是伊拉克軍隊中的王牌部隊,其戰鬥力並不亞於美國的“三角洲”特種部隊。當時以色列也有自己的特種部隊,先是“第101部隊”,後來是“202傘兵旅”,再後來“第101部隊”和“202傘兵旅”合並為一支部隊,代號是“第55傘兵旅”。這是以色列最精銳的部隊,也是以色列的秘密武器。當時以色列人根本就沒有把伊拉克的“第36突擊營”放在眼裏,認為隻有自己的特種部隊才是打遍天下無敵手。殊不知經過連年不斷的戰爭,特別是多年的兩伊戰爭的磨礪,伊拉克的“第36突擊營”已經曆練成了一支克敵製勝的勁旅。“第36突擊營”最擅長的就是近距離格鬥,從直升機上順繩快速下滑著陸的技能更是他們的拿手好戲,至於擒拿格鬥和射擊爆破就更不在話下了。“第36突擊營”的官兵穿的是伊拉克軍隊製服,裝備的武器有比利時製造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槍和各種現代化的輕重武器。有時他們也會坐著那種名貴而又先進的悍馬越野車去執行任務。

這一次,伊拉克的“第36突擊營”又派出一支突擊小分隊來到了南非,他們的任務就是摧毀以色列在阿尼斯通的奧弗貝格試驗區,阻止“傑裏科-2”號導彈的試驗。

那是一個有月亮的夜晚,一陣陣帶著潮濕的風從大西洋上吹來。奧弗貝格試驗區在昏黃的月光下,顯得格外寧靜。住在試驗區營房裏的那些以色列核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都進入了甜蜜的夢鄉。他們都是以色列核工業方麵的精英人物,當中許多人都畢業於美國的名牌大學,甚至在各自從事的研究領域中已經小有名氣了。但是,這些人卻放棄了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回到了以色列並且加入了軍工企業,來到了荒涼偏遠的非洲。但這些人卻無怨無悔。因為他們是以色列人,是猶太人的後裔,他們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民族曾經曆了兩千多年的苦難,他們不能讓自己的民族再去顛沛流浪。

這是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周圍是低矮的山巒和荒涼的丘陵、沙漠,那些巡邏的以色列士兵走在這柔和的月光裏,就像走在特拉維夫的郊區一樣,似乎是在月光下漫步,他們根本就沒有覺察到危險正在向他們一步步地逼近。

就在這時,距離奧弗貝格試驗區幾十公裏的海麵上,四架軍用直升機正在作超低空飛行。機身緊貼著海麵,幾乎觸到了大西洋飛濺的浪花。伊拉克“第36突擊營”的突擊小分隊,此時正在這些直升機上,離以色列的奧弗貝格試驗區越來越近了。

5分鍾以後,四架直升機相繼進入奧弗貝格試驗區的範圍。在機載導航雷達的指引下,它們在山穀裏盤旋,一步一步地向試驗區逼近。指揮這支小分隊的指揮官名叫哈瓦爾,是伊拉克特種部隊的一名上校,曾多次成功地指揮解救過人質和偷襲行動,他坐在最前麵的一號飛機裏。這時,隻聽到哈瓦爾上校在命令飛行員薩格爾“降低高度,避開以色列人的雷達”,駕駛員薩格爾緊握操縱杆,駕駛著飛機繼續往山穀裏鑽。

伊拉克的直升機進入了群山之中,機艙外一片漆黑,黑黝黝的山峰撲麵而來,又從飛機身邊擦過。直升機精確地繞開一個個障礙物,向著目標前進。

“馬上進入預定機降區,請指示!”飛行員薩格爾在準確地報告。“各位注意,作好滑落準備!”哈瓦爾上校一邊下達指令,一邊伸手拉開了機艙門。隻聽到“嘩啦”一聲,一股強烈的氣流猛烈地吹了進來。他站到機艙門口,看了一眼手腕上的夜光表,時間正是零點25分。

隨著哈瓦爾上校的一聲令下,伊拉克“第36突擊營”的突擊隊員一個個順著粗壯的繩索,快速滑落到了地麵。為了準備今天晚上的這次突襲,“第36突擊營”的突擊隊員已經進行了整整四個月的秘密訓練。

兩分鍾後,所有的人員在地麵集結完畢。然後他們按照預定的編隊,向奧弗貝格試驗區撲去。這裏離奧弗貝格試驗區還有10公裏的路程。他們離開了叢林,一路疾步狂奔,30分鍾後,哈瓦爾上校就率領突擊隊登上了奧弗貝格試驗區後麵的小山頭,命令各小組迅速進入各自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