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貝勃定律:(2 / 3)

擊,子彈竟然沒有在鍋上留下任何痕跡。當齊格勒進行銷售時,客戶經常表示異議:

“價格太貴了。”“先生,您認為貴多少呢?”對方也許回答說:“貴200 美元

吧。”這時,齊格勒就在隨身帶的記錄紙上寫下“200 美元”。然後又問:“先生,您認為這鍋能使用多少年呢?”“大概是永久性的吧。”“那您確實想用10年、15年、20年、30年嗎?”“這口鍋經久耐用是沒有問題的嘛。”“那麼,以最

短的10年來算,對您來說,這種鍋每年貴20 美元,是這樣的嗎?”“嗯,是這

樣的。”“假定每年是20 美元,那每個月是多少錢呢?”

齊格勒邊說邊在紙上寫下了算式。“如果那樣的話,每月就是1.75 美元。”“是的。可您的夫人一天要做幾頓飯呢?”“一天要做兩三次吧。”“好,一天隻按

兩次算,那您家中一個月就要做60 次飯!如果這樣,即使這套極好的鍋每月平

均貴上1.75 美元,和市場上賣的質量最好的成套鍋相比,做一次飯也貴不了3 美分,這樣算就不算太貴了。”齊格勒總是一邊說一邊把數字寫在紙上,並讓客戶參與計算。在計算的過程中總能讓客戶不知不覺地摒棄“太貴了”這個理由促成購買。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當一個人所麵對的是一個較小的決定時,他一般更容易做出肯定的反應。

施小利多收益,拋小餌釣大魚

在現代經商謀略中將這一原則演繹得淋漓盡致。若要自己受惠,先要施惠於人。有甜頭,顧客才願意停留下來慢慢嚼。

日本“佳能”照相機如今是世界名牌產品,但是,當初走進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市場時,已經慢了半拍,別的牌子的照相機早已掛上了中國攝影記者的脖子。

可“佳能”公司並不因此而止步,他們絕不會望著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而不流口水。

怎樣占領中國市場呢?他們上演了一出經過精心策劃的好戲。

佳能公司經過調查發現,中國眾多的攝影工作者、愛好者隻能從樣本資料上了解佳能EOS 照相機的性能,從商店的櫥窗裏看到它的模樣,卻不能去摸一摸、試一試EOS 照相機的功能究竟怎樣。佳能公司上海事務所為了使EOS 照相機與中國的消費者熟悉起來,成為“好朋友”,就想出了一招。他們把大批佳能EOS

照相機借給上海的記者,讓他們免費使用40 天,同時又請維修部的專家講解它的功用、性能。

1992年夏天,上海各大報紙和許多攝影記者都用上了“佳能EOS”照相機。

從EOS1 到EOS1000,都配有各種款式的鏡頭。拿起照相機發現,每個上麵都貼有一張標簽“佳能讚助器材”。記者們使用得相當認真,開始時小心翼翼,後來

就隨心所欲地拍起來……40 天匆匆而過,記者們送還照相機時都戀戀不舍。

不久,一些記者通知佳能公司上海事務所,他們準備購置一批EOS 照相機……佳能公司以欲取先予的策略打開了中國的市場之門。

佳能公司非常聰明的先讓利給顧客,然後獲得高額的利潤,這一點和星巴克很相似,星巴克通過提供額外的服務和方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顧客的停留時間。

星巴克咖啡的核心客戶群年齡是25~40 歲。經過長期的市場調研,星巴克發

現這個核心顧客群每人每個月平均來星巴克喝18 次咖啡。針對這種情況,他們

製定了相應的策略目標:一方麵是提高客戶的上門次數,另一方麵想辦法讓顧客每次停留更久,以便吸引他們喝更多的咖啡,提高業績。

考慮到越來越多的年輕顧客會帶筆記本電腦來喝咖啡,2002年8 月,星巴

克推出服務策略,在1 000 家門市提供快速無線上網。顧客使用筆記本電腦或PAD,即數碼記事本,都可以無線上網、收發電子信件等。

所以,商家如果想吸引顧客,必須給顧客一定的“利”,讓他們嚐到甜頭,才有可能買你的商品。

現在的很多商家都采用薄利多銷,讓利於顧客的定價方法,浙江溫州的一些民營、個體廠商,用的是“一分錢利潤法”。就是說,隻要有1% 的單價利潤,就應感到滿意,切忌“貪婪”。事實上,此法充分體現了“價增量減,價跌量增”

的道理。一分錢的利潤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價跌(價廉)會促使銷量大增,從而導致總利潤的大大增加。所以有人提出,企業經營管理者應樹立“1%”的提價意識。就是說,采用小幅漲價的策略,因為小幅漲價具有極好的“隱蔽性”。例如,將產品價格上浮1%,許多顧客不會在意,特別對於低價位(單位在幾元以內)的產品。當你調高1%時,一般顧客不會有承受不了的感覺,而你的總利潤卻大大增加了。隻要總利潤有1%~5%就應感到滿意,過分的“貪婪”會適得其反。

經營者在銷售商品的同時,“略施小利”,拋小餌釣大魚,小利對消費者來說是有很大吸引力的,經營者也能大獲其利。

一位初涉商海的生意人在市場上考察了很久,最終選定做銷售玻璃魚缸生意先練練手。他認為,現在許多人都喜歡養金魚,閑暇時修身養性,做魚缸生意,

也許能讓自己掘得經商的“第一桶金”。於是,商人從廠家批了1 000個魚缸,運到離家不遠的縣城去賣。

幾天過去了,他的魚缸才賣掉幾個,守著大堆做工精細、造型精巧的魚缸,商人開始琢磨使魚缸暢銷的點子,整整一天,他的思維就像長了翅膀一樣,在腦海裏飛來飛去,捕捉能給他帶來財運的商機。

一夜之後,商人的思維終於在一條妙計上定格。第二天,他去花鳥市場找到

一家賣金魚的攤位,以較低的價格把500 條金魚全部買下,然後,他讓賣金魚的

老人幫他把金魚運到城郊的一處大水塘裏,將500 條金魚全傾倒進清澈見底的水裏。老人很是吃驚,老人認為他在胡鬧,並且還怕他不給錢。見老人心存疑慮,商人立即從身上掏出錢一分不少地付給了他。

時間不長,一條消息傳遍了水塘周圍居住的城郊居民,水塘裏發現了大批活潑漂亮的小金魚。人們爭先恐後地湧到水塘邊打撈金魚,捕捉到小金魚的人,興高采烈地跑到不遠處賣魚缸的攤位前,選購魚缸後高興地捧著小金魚回家了。一些未捕到金魚的人們,唯恐魚缸賣完後買不到,他們不管商人把售價抬了又抬,紛紛湧到商人的攤位前搶購魚缸。僅半天時間,商人的魚缸就銷售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