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現代風水文化百科:宅地環境風水》(13)(2 / 3)

另一方麵,美國人又研究了中國另一個最著名的古建築群——北京紫禁城的平麵布局,將金水玉帶的吉祥格局巧妙的引申到金茂大廈的形體設計中。現在這座大廈已經建成聳立在浦東,它修長穩健的體形確實讓我們聯想到古老的大雁塔的身影,它接近基座部分的最下幾層的跌水處理,也確實體現出中國古代平麵布局中曲水環繞的建築規劃方法。

然而,當我們走進了大廈內部的展覽廳,看到金茂大廈與世界上其它著名超高層建築物進行的建築風格的比較展示時,我們發現金茂大廈的主人在他安排的對金茂大廈的解說詞中,美國人的煞費苦心的安排都變得無影無蹤了。金茂大廈將自己高聳屹立的主體比作是一支筆,將周旁的裙房比作是一本書。咋看起來讓人覺得有些牽強附會,大廈下部故作書卷翻開造型的裙房比作一本書還算妥當,而將大廈的主體比作一支筆總不如將它視作為大雁塔的現代版本更形象恰當。因此,我們想要了解這種寓意的內在含義,還是要首先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在古代城市規劃及建築藝術中的表現。

“自古來,出聖出賢盡在朝陽俊秀之處,清雅之地。……聖人於此推文,創作陰陽地理之書,……論天、地、人三才之正理。”(李懷遠的《地理原真》)這反映出了在中國傳統的文化思維中自然(天)、社會(地)與人的生存、發展有著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作用,即中華文化中“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兩大哲學支柱。

在中國古代城市社會生活中,由於儒家學說的倡導,十分注重教育和文人取仕,因而諸多文化建築,如文廟、學宮、書院等,其選址布局,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形成了中國建築文化的特異意象,即注重地理環境及景觀對人文的影響,使人們得以寄托其理想追求,或取得心理上的平衡調節。例如文峰塔、奎星樓、文昌閣之類文化景觀建築,遍及古代中國城鄉。清高見南的《相宅經纂》中說:“凡都、省、府、縣、鄉、村,文人不利,不發科甲者,可於甲、巽、丙、丁四字方位上擇其吉地,立一文筆尖峰,隻要高過別山,即發科甲。或於山上立文筆,或於平地建高塔,皆為文筆峰。”意思是指,在城鄉東、東南、南的方位上,選擇吉祥之地,建一座最高的塔型建築,可以使得當地人才輩出。可見,文筆峰、文筆塔或文峰山,作為中國古代興文運、昌科舉的象征,幾乎遍及古代中國的每一個城、鄉,如:

廣東省東莞市,古以朝山黃嶺為文筆鋒;

廣東省和平縣城,有正對的文筆山;

福建省龍岩州治,在錫帽山上建有文筆塔;

福建省惠安縣城,有正對的文筆山、登科山;

浙江省奉化縣城,有正對的文筆山;

江西省廣信府城,在琅琊山上建有文筆塔;

江西省豐城縣城,以猴峰為文筆鋒;

四川省閬中縣城,在東南塔山上建文筆塔;

湖南省寧遠縣城,以鼇頭山為文峰。此外,眾多文明開發的鄉村,或建有文筆塔,或有指定的山峰為文筆峰。

徽州《尚書方氏宗祠圖》中,就標有代表該族文運昌盛的“文筆塔”,塔周圍是平坦的田地,好象盛墨之硯,故有“文筆投硯”之稱。

理解了徽州“文筆投硯”的美好的人文底蘊,就不難理解上海金茂大廈所想要表現的“筆岸書香”的經典寓意。金茂大廈位於上海著名的經濟中心--外灘的東邊,取形取意圍繞著一支筆、一本書,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思維方式在現代文明中的一種恰當體現。它反映出上海市領導層和上海市民期望上海能夠保持人才輩出局麵的一種美好心願。

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所需要的一切,在一座金茂大廈中都體現了出來。大廈的名稱金茂代表了財源廣進,大廈的人文寓意\"筆岸書香\"代表了人才輩出,試問哪一座城市不希望自己能夠“財源廣進、人才輩出”呢?

第四節 山東威海國際海景城

國際海景城位於山東省海濱名城威海市風景秀麗的黃金海岸——國際海水浴場。作為當地標誌性建築群,國際海景城占地三萬平方米,建築麵積七萬平方米,是由威海鴻建房地產有限公司與美國IDG國際數據集團公司聯合投資開發的集海鮮酒店、外商度假接待中心、酒店式度假公寓、高檔觀海公寓、空中花園別墅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建築。

國際海景城北臨大海,南依鬆林,地處國際海水浴場中心地段。度假城以高標準、高起點進行設計定位,是海濱的、國際的、現代的、可持續發展的。無論從其品質、內涵到其標誌性的建築造型,都將使之成為威海國際海水浴場一道亮麗的風景。美國EDSA景觀設計大師與清華大學建築名師聯手共同描繪的國際海景城在海天一色中獨領風騷。

國際海景城的總體規劃經由一位國際著名學者、易理哲學家指點描繪,從城市與風水學的角度全新闡釋國際海景城的建築與規劃。

正因度假城坐落於國際海水浴場這一龍脈的後腦所在,是前庭的後花園,為休閑度假、居住之寶地,是旺氣聚居的“福地”!國際度假城所處北環海路地段略呈“順彎”之勢,從風水上講此地為“聚氣最旺之處”,南北之旺氣至此而回留,東向進入的陽氣至庭院遇西側高起的山坡鬆林而留於其中“回風活場”,使兩排樓間的萬米花園成“藏風納氣”之所,從其花園中心後麵又有旱地噴泉、遊泳池等,俗語曰:水旺、財旺、人旺,應驗了“風至水止,藏風得水”這一風水理論。

城市規劃與建築風水的完美結合,更替升了國際海景城的內在品質。福地有福人,福人

居福地!

第五節 香港中銀大廈

國際頂級設計大師貝聿銘自1982年底設計香港中銀大廈,這個在1983年9月才開始中英談判香港回歸問題的前一年就開使的項目對中國來說是意義重大的,把它理解為是中國進駐和回收香港的決心和標誌性建築,也是回收談判前中國對英國實施的一次心理戰術!

大師貝聿銘在設計上充分體現了當時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高層態度和任務使命,貝聿銘將香港中銀大廈設計成了一把刀!不知是英國做梗還是中國國力就是差,這塊緊挨著英國人開的香港彙豐銀行大廈的基地麵積隻有約8400平方米,是一塊四周被高架道路“縛綁”著的土地。而中國政府隻給了貝聿銘預算一億三千萬美元,與它的鄰居彙豐銀行當年建的時候花了十億美元相比難度可想而知!

貝聿銘說,它應該代表“中國人民的抱負”!於是將香港中銀大廈設計成了一把寒光四射的尖刀!刀鋒直指代表英國行使香港管轄權力的最高機構——總督府官邸!害得當時的香港總督衛奕信在總督府官邸花園裏那個尖角和總督府中心位置之間的直線上種了兩棵柳樹,算是采取了保護性措施。(柳樹的形狀柔和、圓潤,對大樓刀一般的尖利角度起了緩衝作用。作者不禁要問一句:兩棵小樹在氣勢上是不是太弱小了?!並且確實柳樹死了一次!)

貝聿銘在設計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大廈時,曾把一本關於風水的書交給他的一位助手,讓後者根據風水規則評估設計圖樣。(見《貝聿銘傳》)可見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對風水學在建築當中的運用是相當重視的。貝聿銘的設計得到了中國政府領導人的確認,這點是不容懷疑的,因為樓蓋起來了,中國政府相當滿意!

建築風水學不是迷信,它是人類文化的積蓄,是精神依托,希望所在!它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還在不斷發展!建築物往往代表著權利,特別是那些城市的主要建築,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它就絕不僅僅是一門藝術,而更是一門政治。

在建築中,人的自豪感、人對萬有引力的勝利、追求權利的意誌都呈現出看得見的形狀。貝聿銘為我們留下了無與倫比的建築奇葩。他的成功不僅在於他的建築天賦,還在於他卓越的社交和才能。他很早就認識到建築是權力的產物。

貝聿銘大概是所有建築師中對權力最為敏感的,他認為“建築不像詩詞繪畫……它必須追求權力”,他的客戶以富商大賈、總統顯要和主流機構等權力集團為主,現代主義建築在他的手中成為鞏固統治權力的空間手法。

第六節 李嘉誠壽山村道新居風水

2007年,時年七十九歲的亞洲首富李嘉誠,搬離了居住四十三年、見證他事業風生水起的深水灣臨海大宅,與長子李澤钜一家移居到位於南區壽臣山上的壽山村道新居。

李嘉誠位於深水灣79號的豪宅建於1957年,由他聘請專人建造,耗資65萬港元,是作為他與青梅竹馬的表妹莊月明的愛巢而建造。據香港媒體報道,李嘉誠個人比較相信風水,他在豪宅長居超過43年,不離不舍,全是因為豪宅的風水格局絕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