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 3)

魏巍

陳先義同誌寫了本關於讀書的書,邀我寫篇序言文字。老實說,這幾年出版界書出了不少,可關於讀書指導之類的書,卻寥寥無幾。作者在做編輯工作之餘關心戰士讀書,且筆耕不輟,出版了這樣一本書,著實可賀。借此機會,我也想談談個人的體會。

可以說,我從小就愛讀書;但又並非飽學之士。因為戰爭年代主要是行軍打仗,既沒有時間,也沒有很多書可讀;建國後書多了,一年到頭,又總象趕公共汽車似的那麼匆忙。我有時望著滿架的書想道:也許有一天臨閉上眼睛會痛切地悔恨起來,哎呀!那麼多應該讀的好書還沒有讀。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話講得很好。因為人類不正是接受了前人的經驗,再加上自己的創造,才一代一代地向前邁進嗎?而這些經驗的獲得主要是通過書籍。如果不是這些書籍,人人象原始人那樣從零開始,那就談不到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了。

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強大,歸根結底是依賴人的素質的提高。往遠處說,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除了物資極大地豐富之外,還要有人的高度覺悟這個精神條件。這些都要在創造新世界的鬥爭中,結合學習來完成。對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青年(當然不止是青年)說,要想對自己的人民有所貢獻,就必須提高自己的覺悟和本領。而這二者都需要通過學習,讀書是其中的一個主要手段。現在大家不都在學雷鋒嗎,即以雷鋒為例,如果不是他從毛澤東同誌的著作中汲取了那麼多的營養,僅僅依賴少年時所受到的階級苦難,是不能達到共產主義戰士的精神境界的。不錯,雷鋒所受到的苦難是良好的階級基礎,而這種覺悟的真正被喚起,並突破小生產者的狹隘眼界,卻是因為他接受了共產主義的思想。現在我們學雷鋒也要抓住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個環節。

多年前,我曾聆聽過周恩來同誌一次極為深刻的講話。他說,一個革命者必須樹立四個堅強的觀點:第一是階級觀點,第二是群眾觀點,第三是革命觀點,第四是辯證唯物論的觀點。這個講話對我很有啟發,使我至今銘記不忘。我認為這四個觀點是對無產階級革命者世界觀的最完備的概括。而要樹立起這四個觀點,除參加革命實踐之外,不刻苦地讀書學習,是不能達到的。

讀書要不要選擇?要選擇。世界上的書浩如煙海,即使一個人一輩子什麼事不做,也讀不完。事實上也沒有這種必要。世界上有許多許多好書,但也確實有許多壞書和用處不大的書。有些簡直是精神鴉片和精神垃圾,讀後不但不能提高你的精神境界,對靈魂的毒害和汙染,甚至使你無法衝洗幹淨。遠的不說,就說這幾年,隨著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的泛濫,許多黑色的(反動的)、灰色的(散布悲觀絕望的)、黃色的書籍充斥市場,造成了大量青少年的犯罪,事實俱在,有目共睹,這些事例,就勿庸多舉了。看來,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時間是有限的,應該在有限的時間裏,多讀一些好書,有益的書。

讀書,無非是兩個大的方麵:一個是有助於提高自己的業務知識和能力的;一個是有助於樹立和完善正確的世界觀的。我想僅就後者談點自己的體會。世界觀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極端重要的問題。它是一個總開關,世界觀錯了,在價值取向上必然會出現迷誤和偏頗。

我們要幹革命,幹社會主義,要成為一個有理想的人,學一點馬克思主義是萬分必要的。這幾年,馬克思主義的命運不大好。在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裏,竟出現了以貶損馬克思主義為時髦的咄咄怪事。馬克思主義本來是當代人類最先進的思想,又是我們國家一切理論和政策的根本指導思想,有人竟把它貶低為學術界的一個派別。另一些人則借口情況的變化,指摘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某些有名的報刊,批毛澤東還覺得不夠過癮,又進一步批判恩格斯,批判列寧。有人甚至振振有詞地說,馬克思主義是一百多年前產生的,對我們的實踐找不到現成的答案。這話實在是似是而非和荒謬不通。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結合具體情況來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從來沒有要求去書本上尋找現成的答案。更不能因為書本上沒有現成的答案,就宣稱馬克思主義過時。馬克思主義的曆史使命,就是在全世界根除私有製,消滅一切形式的剝削,隻要資本主義沒有在世界上全部消滅,共產主義沒有實現,馬克思主義就不會過時。我們必須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來樹立建設社會主義的牢固信念。在今天的國內外形勢下,在資本主義道路與社會主義道路生死鬥爭的時刻,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無疑是更加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