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皮旅”——1旅(2 / 3)

從1944年9月22日至1945年10月1日撤離,獨立支隊在豫西與日偽頑軍先後作戰200餘次,殲敵5900餘人(其中日軍400餘人),開辟了以嵩山地區為中心,東起滎陽崔廟,西至洛陽大口,位於隴海鐵路以南的豫西解放區。建立了嵩山、箕山2個專署和10個人民抗日縣政府(洛陽、偃師、鞏縣、滎陽、汜水、禹縣、密縣、登封、伊川、臨汝),根據地內共擁有包括洛陽縣代口鎮、偃師縣緱氏鎮、鞏固回廓鎮、登封縣大冶鎮、禹縣神後鎮、伊川縣東西趙堡等城鎮20餘座。獨立支隊主力及地方武裝也發展到7000餘人。

4、1旅

1945年11月上旬,中原軍區於桐柏召開會議討論整編、作戰等問題。獨立支隊奉命整編,改番號為中原軍區第1縱隊第1旅,旅長皮定均。

旅直將豫西發展起來的通信隊(電話和徒步通信)、偵察隊與原特務連合編擴大為特務營。

35團的1、2、8連編為第1營,5連和伊川、登封及密北地方武裝一部編為2營,9連及偃師獨立團編為3營,同時建立了特務連和機炮連,該團改番號為第1團,共2400餘人,團長王誠漢,政委黎映霖,副團長王永元,參謀長王秦五,政治處主任楊大猷,副主任範克讓。

3團3、4、6連編為1營,鞏縣獨立團1、5、6連編為2營,第7連及滎汜獨立團(1部)編為3營,該團番號仍為第3團,共2300人,團長鍾發生,政委陳行庚,參謀長沈甸之,政治處主任梁景傑。

另軍區將59團調歸1旅建製,其1、2、5連編為1營;4連和機槍連及滎汜獨立團一部編為2營,該團改番號為2團,共600餘人,團長陳應壽,政委張春森,副團長楊世興,參謀長王波,主任吳立興。

旅教導團改編為幹部輪訓大隊,轄3個中隊,學員有500餘人(主要是隨軍的縣、區幹部)。大隊長王中原,副大隊長徐自強,政委李啟堂。

此次整編是在豫西南下時整編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充實,全旅約6000人。

1946年1月13日,國共停戰命令公布,1旅主力進駐光山、商城的磚橋、白雀園、沙窩一帶休整。

1月13日,停戰命令公布後,蔣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內戰的反革命伎倆,在美帝國主義指使與幫助下,調集30萬正規軍,把中原軍區部隊包圍在以宣化店為中心,東西僅100公裏、南北約25公裏的狹長地帶中,並在我軍駐地周圍構築工事層層包圍,至3月底已構成了四麵包圍的封鎖線。僅在1旅北、東、南三麵——光山、商場城及湖北麻城約50公裏的弧形地區內,就屯集有敵第7、72、45、47第4個軍的兵力,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方麵進行圍攻。

敵人在我周圍嚴密封鎖糧食進口、高抬糧價,吸引我區糧食外流,造成物價上漲與嚴重的糧荒;派遣大批特務混入我區,到處進行放毒、造謠等破壞活動,企圖使我解放區軍民關係惡化,造成內部混亂。同時,不斷向我襲擾,以蠶食的方法緊縮包圍圈。

在敵人重重包圍與封鎖下,為了粉碎敵人的陰謀,中原軍區提出:“臨危不亂、能苦必勝”的戰鬥口號激勵部隊。全體指戰員紛紛響應,一致表示:決不在任何困難麵前屈服。1旅在50公裏的防線上,先後構築工事達2月之久,堅守陣地,嚴密監視敵人;組織和動員幹部製訂個人與單位的生產節約計劃,自己動手,自力更生,開展了打柴、開荒、摸魚、采野菜、縫衣、打草鞋等生產活動,保障生活供應,戰勝困難;由於藥品奇缺,旅的衛生人員組織起來上山采集草藥,製成丸、膏、散、丹、供醫療的需要,還在街上開設藥店、醫療所為群眾治病;在物質生活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各級領導還特別注意文化生活,為了活躍部隊,鼓舞士氣,在部隊在中泛開展各種文體活動。

為了鬥爭的需要,本著精簡機關充實連隊的原則,1旅於3月中旬進行了整編,將原1、2、3團縮編為2個團。原1團仍為1團:1營不變,原2團2營編為2營,原1團2、3營合編為3營。團長王誠漢,政委陳行庚,副團長王永元,參謀長王波,主任吳立興,副主任範克讓。原3團改為2團:原2團1營編為1營,原3團的3個營合編為2、3兩個營,7連上調縱隊。團長鍾發生,政委張春森,副團長陳應壽,參謀長歐陽挺,主任梁景傑。新四軍第5師14旅第40團調歸1旅建製,為第3團,團長曹玉清,政委黎光,副團長項輝誌,副政委吳振挺,參謀長青雄虎,主任趙紹明。撤銷旅幹部輪訓大隊,將幹部和學員編為工作隊分編到旅直和各團。

旅的主要領導幹部為:旅長皮定均,政委徐子榮,副旅長方升普,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郭林祥,參謀長張介民,副主任穀紀芳,全旅共7000餘人。

5、中原大突圍

1946年6月,中原上空戰雲密布,蔣介石反動集團發動內戰的準備業已就緒,即悍然撕毀停戰協定,命令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統帥10個整編師約30萬兵力準備於6月26日向我中原軍區發起全麵進攻。

值此嚴重時刻,中原軍區主力按黨中央指示,突破國民黨軍的圍攻,向西挺進作戰略轉移。命令1旅擔負掩護主力西進任務。6月24日縱隊司令員王樹聲、政委戴季英親自將中原局、中原軍區賦予1旅的任務傳達給旅長皮定均和政委徐子榮,要1旅在東麵牽製敵人,掩護主力西進,3日後待主力越過平漢鐵路,可按當時具體情況選擇突圍方向。

1旅首長受領任務後,即於25日晨在白雀園召開旅黨委會,傳達任務,討論製定完成掩護任務的行動方案。

皮定均傳達完王樹聲司令員的作戰命令後,充滿信心地說:“一定要把任務完成好。”

徐子榮接過皮定均的話,道:“任務是艱險的,任務也是光榮的。能不能完成得了,全依仗在座的各位了!”

1團團長王誠漢站了起來,十分尖銳地提出一個問題:“完成掩護後怎麼辦?”

1團團長的話,讓在座的各位倒吸冷氣,向東突圍,談何容易:突破大別山,孤軍行動,困難重重,危險重重,這是要做好全旅覆沒的準備啊!

生死攸關,討論十分激烈起來。

皮定均說:“對全局有利,有困難要克服,有危險要衝破。不過,我有個想法,等主力過了鐵路,我們可以虛晃一槍,跟在主力後麵行進一天或半天,接著很快隱蔽起來,閃過敵人鋒芒,然後殺個回馬槍,突然掉頭東進。這樣使敵人難以判明我軍企圖,等他們弄清情況,我們至少已走出幾百裏路了。”

大家覺得皮旅長的意見好。徐子榮政委當場拍了板。一個旅級黨委的作戰方案最後形成了。

6月26日拂曉,劉峙指揮的國民黨軍整編第47師、第48師分東北兩個方向向第1旅陣地——白雀園——殺氣騰騰地撲了過來。皮定均以少量部隊正麵頑強抵抗,旅主力向東撤退。

此時,劉峙的目的就是一個,圍殲李先念和王樹聲所領導的中原軍區部隊。

李先念和王樹聲率中原軍區主力部隊向西而去……

幾倍、十幾倍的國民黨軍尾“皮旅”向東而追……

“皮旅”已明顯占領阻擊優勢。皮定均和徐子榮命令部隊,進入阻擊位置,為了讓國民黨軍判明“皮旅”位置,一路上,幾千人的部隊掉東西的掉東西,挖灶做飯來不及複原的,弄出一派狼狽不堪的樣子來。到了6月28日,全旅突然隱蔽在小丘地帶,派出警戒,占領要隘,人員不外出,24小時不生火,使國民黨軍失去了尾追目標,隻好四處搜索。

也在這一天,中原軍區首長來電通知,主力已全部越過平漢鐵路。這意味著“皮旅”掩護任務已經完成,“皮旅”可以自行行動、安排突圍了。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皮定均抬頭望了望東邊那半截聳入雲端的摩天嶺,讓參謀人員取出地圖,部署下一步行動計劃。

劉峙誤判為中原軍區主力又向南突圍了。他急忙抽兵,從東向南撲來。

皮定均指揮部隊,擊退國民黨軍整編第72師1個旅的追擊,又突然迅速折東疾進,再次進入到大牛山腳下。

大牛山是橫在“皮旅”東去路上的一道險關。過大牛山時,皮定均再一次想起了獨立團副團長玉蘭和機要參謀蘇靜。她倆現在都有七八個月身孕了啊!

其實,玉蘭和蘇靜在整個中原部隊突圍前,可以化裝轉移的。但她倆是軍事幹部,久經戰陣,並沒把大戰看得十分嚴重,堅持與部隊同行。因此,當皮定均派自己的愛妻張烽帶旅幹部家屬化裝轉移時,玉蘭和蘇靜仍留在部隊,成了“皮旅”突圍時,唯一的兩位女性,而且是懷了孕的女性。

如今大牛山對壘就要開始了,這可不是一般性的對壘啊!前麵的路一定早已被劉峙給堵上了,身後的追兵也很快趕到。兩個懷了孕的女幹部,能不讓人擔心嗎?

想起這些,皮定均讓傳令兵傳令,火速讓獨立團的趙海林團長到旅指揮所來。趙海林是玉蘭的老公。他素有“山老虎”之稱,人稱浮戲山的“山大王”。因為浮戲山上的一百零八峰都屬於他這個獨立團管轄。趙海林英勇善戰,尤其善於在山地作戰,可以說,是皮定均攻山的一隻鐵拳。關鍵時刻,這隻鐵拳頭不用,更待何時?!

不到幾分鍾,趙海林滿身泥土跑到了指揮所。

“報告!”一聲洪亮地喊聲,仿佛把指揮所的帳篷震蕩地左右搖晃了一下。

趙海林知道,旅長在這個時候叫自己來,一定有重要的任務部署。盡管妻子玉蘭的身體有明顯的不適,盡管醫生說臨產可能是在一個時辰內的事,但我趙海林應該知道,這個時候,無論如何不能讓旅長分心。趙海林故作輕鬆地說:“玉蘭和蘇靜都挺好,現在還都在馬背上,就是不肯上擔架,請旅長放心,下達任務吧!”

皮定均鬆了口氣,隨後又擰緊了眉頭說:“海林,劉峙把我們唯一東去的路堵上了,現在的形勢是,我們衝過去就有希望,衝不過去,全旅就要在這裏完蛋,你我就得去見馬克思。旅黨委決定進行強行突破。你們團的任務是消滅前麵的敵人,為全旅殺出一條血路。”

緊跟著皮定均走出帳篷的趙海林,舉起望遠鏡,向山上一望,山頭上的1個營,似乎也隻是剛剛進入的一樣,忙亂地在修築防禦工事。趙海林心中有了底,信心十足地說:“沒問題!請旅長放心!保證完成任務。”

趙海林受領任務後,趕回獨立團立即動員準備作戰。這時,天氣驟然突變,悶雷在頭頂滾動,一會兒工夫,濃雲密布的天空劃過一道道閃電,驚天動地的驚雷陣陣而來。就在雷電閃過的一刹那,趙海林像一尊天神,從地上躍起,手中的駁殼槍向上一舉,“同誌們,衝啊……”

盡管狂風卷來了傾盆大雨,打得人睜不開眼,但戰士們在趙團長的帶領下,向山頂疾進。趙海林團長一馬當先,向山頂撲去,左挑右刺,轉眼間就撂翻了三個暈頭轉向的敵兵;戰士們借著雷電之威,緊跟在團長的身後勇猛地撲向敵人陣地。獨立團的官兵都知道,能不能拿下山頭,將直接關係全旅8000多人的性命,戰士們個個拚上了性命,直殺得大牛山血流遍地,鬼哭狼嚎!

就在趙海林在驚雷中衝上大牛山的一瞬間,山下的玉蘭順利地生產了!嬰兒響亮的哭聲,和著雷電,和著山頭爆竹似的槍聲,在雄渾的大牛山間回蕩……

皮定均矗立在滂沱的大雨中,雨水、淚水攪和在一起,在他的臉上流淌,他知道,“皮旅”神奇般地穿越了死亡線!那嬰兒響亮的哭聲,是“皮旅”勝利的凱歌!

“皮旅”冒著大雨,忍饑挨餓,連夜翻過了大牛山。

又經過兩天的非常艱苦的急行軍,“皮旅”到達千笠寺。皮定均下馬緩步走過廟宇門前,隻見山門上有一幅筆法工整的對聯:漫水飄來千笠寺,青風吹去萬人愁。

“報告,青風嶺被敵人占領了!”通信員急急忙忙進來向皮旅長報告說。

皮定均心裏明白,青風嶺是去大別山的必經之地,如果衝不過,後麵的追兵堵住退路,必將陷於絕境。遠處已傳來隱隱約約的槍聲,他知道,自己的部隊和堵截的國民黨軍交上火了。

青風嶺不同大牛山。它地勢險要,是一道天然屏障,隻要劉峙派兵把守,可謂“一人當道,萬夫莫開”。硬拚,肯定是要吃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