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號於1949年下水,該艦與其他七艘姊妹艦是由早期的戰鬥級和武器級驅逐艦加大艦身改進而來,可執行多種任務,包括反潛和偵察。它們是英國皇家海軍當時建造的最大的驅逐艦,采用了全焊接船體。114毫米(4.5英寸)艦炮由雷達控製,自動射擊。柵格狀前桅圍繞前煙囪而建,使果敢號的外觀獨一無二,不同尋常。在“冷戰”早期,果敢級驅逐艦是北約在北大西洋“獵殺”海軍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艦艇是英國第一種多用途驅逐艦,為驅逐艦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今天的強大海軍艦船均由此發展而來。
七、埃克塞特號驅逐艦(英)
英國皇家海軍的埃克塞特號及“海標槍”導彈在1982年的福克蘭群島戰爭中發揮了巨大威力,並擊落了阿根廷的兩架“天鷹”戰機和兩架偵察機。
英國皇家海軍埃克塞特號於1978年4月下水,1980年9月入役,是第二批四艘42型驅逐艦之一,其他三艘是南安普頓號、諾丁漢號和利物浦號。42型驅逐艦的最初設計目的是為艦隊提供區域防空,裝備了英國航空航天公司生產的“海標槍”艦對空導彈;這種導彈的射程為40千米(21.5海裏),采用雷達或半主動雷達製導,作戰高度為100米至1.83萬米(328英尺至60042英尺)。這種武器也具備一定的反艦作戰能力。
通常情況下,每艘42型驅逐艦裝備22枚“海標槍”導彈。艦載的“山貓”直升機攜帶“海鷗”空對艦導彈,用於攻擊防護薄弱的水麵艦艇;這在福克蘭群島和海灣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在打擊快速移動的小型目標時特別有用。在第一次入役時,埃克塞特號的船身采用了青綠色的塗裝;這種試驗性質的聚合塗裝是由幾種非標準色混合而成的,試驗獲得了成功。福克蘭群島戰爭結束後,該艦在其第一個入塢期內重新塗上了標準的磚紅/黑色塗裝。該艦本計劃在北大西洋和歐洲水域巡邏,但當時的國防大臣發表了他們對於武裝力量的看法,嚴重限製了該艦在未來的作戰部署。
八、勇敢號驅逐艦(英)
英國皇家海軍45型驅逐艦勇敢號於2006年2月1日下水,計劃於2009年入役。它是同級六艘艦艇中的第一艘,其他分別為不撓號、鑽石號、衛士號、龍號和鄧肯號。
勇敢號在2007年成功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海試。45型防空驅逐艦將成為21世紀前半葉英國皇家海軍防空力量的核心,它能夠同時打擊大量目標,保護航空母艦或兩棲登陸部隊等大批艦船,抵禦最強大的空中威脅。
作為一種通用型的戰艦,45型驅逐艦能夠提供前所未有的強大探測和防衛能力,並能在世界範圍內,在危機四伏的戰場環境中提供專業的防空作戰能力。其主要武器係統是防空導彈係統,這種艦對空導彈係統由法國、意大利和英國聯合研製。這種先進的武器係統將為45型驅逐艦、僚艦以及其他艦隻提供保護,不僅能抵禦高機動性的入侵敵機,也能抵禦亞音速或超音速、單枚或齊射的敵方導彈。在有必要的情況下,45型驅逐艦還能裝備“戰斧”式巡航導彈,以及反彈道導彈。45型驅逐艦將能裝載類似於皇家海軍的“隼”式直升機,但最初將隻裝備“山貓”HMA.8型直升機,攜帶“鮪魚”魚雷。
九、“地平線”級護衛艦(法、意)
近年來,歐洲大部分國家紛紛計劃於2015年左右全麵更新其武器裝備,法、意自然也不甘落後。法國麵向大西洋、背靠地中海,而意大利更是典型的海洋國家之一。因此,研製現代高科技條件下局部戰爭所需要的新型戰艦也就勢在必行。為了給“夏爾·戴高樂”號航母及未來的第二艘航母護航,法國海軍急需先進的防空型艦艇。意大利同樣如此,隨著新航母“卡佛”號的建造,意大利尋求新型防空艦的要求也日益迫切。
法國和意大利在2000年10月聯合組建新公司,專門負責“地平線”項目的開發。“地平線”項目總預算為30億歐元,其中約有1/3用於作戰係統的開發。
法國“地平線”級驅逐艦的滿載排水量為6970噸,意大利版滿載排水量為6700噸。法意版艦長均為151.6米,法國版艦寬20.3米、吃水4.8米,意大利版艦寬17.5米、吃水5.1米。主機為2台LM-2500燃氣輪機和2台柴油機,總功率可達6.93萬馬力,柴-燃聯合推進,大大增強了其續航能力及遠程作戰能力。該級艦的最高航速可達29節,續航力達到7000海裏/17節。由於自動化程度高,近7000噸的艦艇僅需200名官兵的編製。
防空作戰係統裝備“主防空導彈係統”,該係統由EMPAR雷達、48單元的“席爾瓦”垂直發射係統和“紫菀”導彈組成。
經過多方衡量,“地平線”級驅逐艦選定了EMPAR相控陣雷達。與采用四陣麵固定式SPY-l、APAR等相控陣雷達係統相比,EMPAR單陣麵旋轉式相控陣雷達的成本、重量與體積皆比它們低,但EMPAR雷達的目標更新速率也比它們差,麵對以高速接近的目標時可能會有能力不足的情況。配備於“地平線”上的量產型EMPAR於2002年起開始生產,意大利海軍的“卡佛”號航母已經配備了該型雷達。
該級艦擁有2座三聯裝魚雷發射裝置,配備新式Mu-90型324毫米輕型魚雷。航速50節,攻擊深度超過900米,有效射程約11千米。
為了防禦魚雷攻擊,該級驅逐艦配備了SLAT魚雷對抗係統,可以通過發射噪聲誘餌等方式幹擾來襲的魚雷。這種新一代誘餌係統,可保障水麵艦艇防禦反艦導彈和魚雷的攻擊。
“地平線”級驅逐艦裝備有法國自行研發的SENIT-8型號戰術數據處理係統,該係統可以同時接收、追蹤2000個由艦上雷達或從11號數據鏈、16號數據鏈等傳來的目標信息。
由於“地平線”級艦是由法、意兩國共同研製開發,其通用程度超過了90%,不過在部分武器係統上,法國、意大利版的“地平線”各有不同:
一、反艦導彈。法國選用MM40“飛魚”導彈,意大利選用“奧托馬特”MK3導彈。
二、艦炮。法國版最初打算配備1門100毫米艦炮,不過後來改為2門“奧托·梅萊拉”76毫米速射炮(射速120發/分,配備隱身炮塔),並列配置於艦橋前方。此外,還有2座“吉亞特”20毫米口徑艦炮;意大利版“地平線”則采用3門“奧托·梅萊拉”76毫米速射炮,同樣配備隱身炮塔,2門並列於艦橋前方,另一門位於直升機庫上方,除了反艦攻擊外還肩負近程防空任務。此外,還有2座25毫米自動炮。
三、聲呐係統。法國的“地平線”配備1部4100CL首低頻主/被動部DMS-2000主/被動拖曳陣列聲呐,意大利版“地平線”則使用1部2頻主/被動聲呐及1部2087型主/被動拖曳陣列聲呐。
四、直升機。意大利版“地平線”可裝備1架NH-90或EH-101直升機,而法國版隻能裝備NH-90直升機,且服役初期配備1架AS-565,日後將換裝新的NFH-90直升機。
除此之外,兩國的“地平線”級驅逐艦還將使用不同的衛星通信係統。
雖然“地平線”是法、意兩國聯合研製的新型戰艦,但我們仍然可以窺見其濃鬱的法國特色。艦上采用的海軍戰術情報處理係統、近程防禦係統等是法國自主研製的,同時也代表著武器裝備發展的先進水平。“地平線”級驅逐艦充分體現了法國海軍的“一艦多用,平戰結合”的思想。“地平線”級新型戰艦集多種功能於一身,除為航母提供有效的防空火力支援外,還具有較強的反潛、反艦及對岸作戰能力。
“地平線”為歐洲聯合研製通用戰艦提供了成功的範本。雖然歐洲通用戰艦的研製一波三折,但在挫折之中總算是看到了一絲曙光。法、意兩國在“地平線”成功合作之後,目前正在進行FREMM新型戰艦計劃的合作。同時,“地平線”計劃合作的成功,對於法、意兩國急需解決防空戰力的燃眉之急,對於加強在地中海乃至大西洋地區的海上軍事力量也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十、地平線級驅逐艦(英、意)
地平線級驅逐艦是英國以及意大利聯合設計製造的一種新型防空驅逐艦,在英國退出之後,法國和意大利繼續執行該計劃。法國稱為HorIZOll級,意大利則稱為Orizzontee級。
法國是一個傳統的海軍強國,也是最早的海外殖民國之一。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卻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其軍事力量被大幅削弱,其中自然包括海軍。
意大利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國之一,海軍的發展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受到較大的限製,其發展狀態幾乎停滯。
由於近年來,歐洲的大部分國家都紛紛計劃於2015年左右全麵更新武器裝備,法國、意大利兩國自然也不甘落後。法國和意大利又都是海洋國家,因此,發展海軍也就勢在必行。但是研製一種新型驅逐艦的耗費較高,而且僅靠自己國家的技術也不夠全麵,出於成本和性能等方麵的考慮,法國和意大利決定聯手研製一種新型驅逐艦。
基本型的法國地平線級驅逐艦的滿載排水量為6970噸,意大利版為6700噸。在艦長方麵兩型均為151.6米。艦寬法國版20.3米、意大利版17.5米,法國版吃水4.8米、意大利版5.1米。
在動力方麵,都為2台LM2500燃氣輪機和2台柴油機,總功率可達5.1萬千瓦,柴燃聯合推進,不但大大增強了其續航能力而且最高航速也可以達到29節,此外,由於自動化程度很高,這種7000噸的軍艦僅需不到200名官兵即可操作。
地平線級驅逐艦裝備的“主防空導彈係統”,由EMPAR雷達、“席爾瓦”垂直發射係統以及“紫菀”導彈組成。“席爾瓦”垂直發射係統由法國研發,共有A43和A50兩種型號。A43型的發射深度較淺,隻能裝填“紫菀”15導彈。A50型的發射深度較深,不但可以發射“紫菀”15還可以發射“紫菀”30導彈。而且這兩者占用的麵積都相同,每個發射模塊都為8個發射單元。“地平線”采用的A50配置6組發射模塊,也就是48個單元,共裝有16枚“紫菀”15和32枚“紫菀”30型導彈。
在反艦方麵,地平線級裝備的是“飛魚”反艦導彈。法國國防部於2002年10月23日正式批準了MM40Block3增程型“飛魚”反艦/對陸攻擊導彈的研發。
MM 40 Block3型“飛魚”反艦導彈以渦輪發動機取代以往使用的火箭發動機,其射程由MM40的75千米大幅增至180千米以上,而且在重量上不增反減,由原先的870千克降至780千克,使得導彈的末段機動性能和突防能力大大增強。MM40 Block3反艦導彈使用的是“紫菀”防空導彈的向量推力係統,能在發射後立刻轉向目標,這使得MM40 Block3具備兼容於垂直發射係統的潛力。
在反潛作戰上,地平線擁有兩座三聯裝魚雷發射係統,能夠發射MU-90 324毫米輕型魚雷。這種魚雷的航速高達50節,攻擊深度達到900米以上,有效射程約為11千米。
十一、“德裏”級驅逐艦(印)
“德裏”級驅逐艦全長163米,寬17米,吃水6.5米,標準排水量5900噸,滿載排水量6700噸。動力裝置為2台AM-50燃氣輪機和2台KVM-18柴油機。總功率53920馬力,航速32節,續航力5000海裏/15節,艦員360人。
武器裝備:4座四聯裝SS-N-25反艦導彈發射裝置:2座SA-N-7單臂防空導彈發射裝置。1座五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4座AK-630型六管30毫米近防炮;2座六管RBu-6000火箭深彈發射裝置;1座AK-100型單管100毫米艦炮。可載“海王”直升機2架。
“德裏”級驅逐艦是印度自行研發的多用途驅逐艦,具有強大的防空、對艦、反潛綜合能力。該級艦目前有3艘,即“德裏”號、“邁索爾”號和“孟買”號。
十二、“易洛魁人”號導彈驅逐艦(加)
“易洛魁人”號導彈驅逐艦主要性能為:滿載排水量5100噸,艦長129.8米,寬15.2米,輸出功率5萬馬力,航速29節。武器裝備為:29單元的MK41垂直發射裝置1座,發射“標準”SM-2艦空導彈,76毫米單管炮1座,20毫米近防炮l座,三聯裝魚雷發射管2座,“海王”直升機2架。
十三、“勇敢”級導彈驅逐艦(意)
“勇敢”級導彈驅逐艦是意大利海軍80年代末期就開始建造的一型導彈驅逐艦,首艦於1992年7月服役,其主要使命是在艦艇編隊中執行反潛和防空任務。其滿載排水量5400噸,艦長147.7米,艦寬16.1米,吃水5米,最大航速31.5節,續航力7000海裏/18節,編製艦員400人。
裝備2架AB-212直升機,2或4座雙聯裝“奧托馬特”反艦導彈發射架,1座MK-B-4發射架(備40枚“標準”I防空導彈),1座八聯裝“蝮蛇”防空導彈,2座三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裝置,1門127毫米艦炮,3門76毫米艦炮。該級艦沉性好、穩定好、噪音小,防搖鰭可使艦體橫搖減少90%左右,這種降噪指數極為有效。
十四、“安紮克”級驅逐艦(澳、新)
“安紮克”級驅逐艦全長118米,寬14.4米,吃水4.4米;滿載排水量3600噸;動力裝置采用1座LM-2500燃氣輪機和兩台柴油機,總功率38840馬力,最大航速27節。續航力600海裏/18節,艦員176人。
武器裝備:1座8單元MK-41導彈垂直發射裝置,用於發射“海麻雀”防空2座四聯裝“魚叉”反艦導彈裝置;2座三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1座MK-15型“密集陣”六管20毫米近防炮;1座MK-45型127毫米艦炮。可載SH-2G“海妖”反潛直升機1架。“安紮克”級護衛艦由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聯合建造,目前共建造10艘,8艘交澳海軍,2艘交新海軍。該艦由德國博隆福斯公司設計,應用了模塊化設計和建造技術,大大縮短了建造周期,同時也降低了建造和日常使用費用。
十五、“圖爾維爾”大型導彈驅逐艦(法)
“圖爾維爾”大型導彈驅逐艦是一型以為編隊進行反潛護航為主,並可完成對中近程水麵目標實施攻擊,並具有防空、巡邏、為登陸兵力掩護等任務的大型導彈驅逐艦,盡管其首艦建成於1974年6月,但經過多次現代化改裝,現已發展成為一型較先進的現代化驅逐艦。該級艦滿載排水量5950噸,艦長152.8米,艦寬16米,吃水5.7米,最大航速32節,續航力5000海裏/18節,編製艦員301人,裝備2架1WG-13“大山貓”反潛直升機,2座三聯裝“飛魚”反艦導彈發射架,1座八聯裝“響尾蛇”艦空導彈發射架,1座“瑪拉豐”反潛導彈發射架(13枚導彈)。2支魚雷發射管,2門100毫米艦炮,2門20毫米艦炮。
十六、“喬治·萊格”級反潛驅逐艦(法)
“喬治·萊格”級反潛驅逐艦共建7艘,首艦於1979年12月服役,其滿載排水量4300噸,艦長139米,艦寬14米,吃水5.7米,最大航速30節,續航力2500海裏/18節,編製艦員218人,裝備2架MK-2/4“山貓”直升機,1座四聯裝MM-38“飛魚”反艦導彈發射架,1座八聯裝“海響尾蛇”發射架,2座固定魚雷發射管,1門100毫米艦炮,2門DCN20毫米艦炮。
巡洋艦是海軍中比較老的一個艦種,差不多和戰列艦同時誕生和發展。早在17-18世紀的帆船時代,巡洋艦是指那些裝備火炮較少,一般不直接參與戰列線戰鬥,而主要執行巡邏及護航任務的快速炮船。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巡洋艦主要分重巡洋艦、輕巡洋艦和輔助巡洋艦三種類型。二戰以後,巡洋艦在數量上急劇減少,主要是提高質量。從技術的發展方麵來看,主要是采用了核動力裝置,裝備了導彈武器和攜載直升機作戰。發展核動力巡洋艦的主要是美國和前蘇聯海軍,美國在八個級別的巡洋艦中有五個級別采用了核動力推進,而前蘇聯隻有一級艦采用了核動力裝置。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40年冷戰的結束,世界形勢出現了裁軍的趨勢,巡洋艦又麵臨一次大的考驗,一批批巡洋艦逐漸麵臨退役,據預測,到2030年之後,巡洋艦這個艦種將和戰列艦一樣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