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文斯和貝斯特沒有經受得住蓋世太保的嚴刑拷打,采取了同德國人合作的態度。因為還沒有等到蓋世太保們揮動皮鞭,史蒂文斯已經崩潰了,他把所有知道的事情和盤托出。史蒂文斯知道得太多了,以至於蓋世太保們花了整整兩個星期的時間,才把他說出來的東西消化掉。後來德國的情報機構把他們招供的內容彙編成了一本書,書名就是《大英帝國的情報工作報告》。他們把這本書發給納粹情報機關的特工們,差不多是人手一冊,供他們學習借鑒。在這份厚厚的書裏,英國秘密情報局的情況被介紹得一清二楚。這真幫了那些納粹特工的大忙。
由於貝斯特與史蒂文斯和德國人主動合作,他們在納粹集中營不但沒有受到酷刑,反而受到了特別的優待。在整個關押期間,他們還享有娛樂健身活動,不時到集中營外邊打打網球,甚至還能到慕尼黑大戲院去享受一番,當然,他們身後還是有人跟蹤的。盡管如此。他們仍擔心蓋世太保會把他們兩人殺了,那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
他們在集中營裏度過整個戰爭時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他們才恢複自由。史蒂文斯還當了一名翻譯,但是他的後半生卻極為淒涼。
貝斯特出獄後回到了鄉下,一直在鄉間居住。盡管他遠離政治中心,但是當英國政府把“文洛事件”的全部責任推給秘密情報局的時候,秘密情報局又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在貝斯特的身上。英國秘密情報局中的一些人甚至還苛刻地認為,他們倆還真是要感謝德國納粹。正是由於納粹把他們抓去了,他們才保住了一條性命,活到戰爭結束,而沒有像許多人那樣在戰場上犧牲,或者是死在當年的倫敦大轟炸中。麵對這樣的非議,貝斯特並沒有過多的在乎。隨著戰爭的結束,一切都成為曆史;何況當年戰爭來臨的時候,自己並沒有袖手旁觀,應該說同樣是出生入死戰鬥過。在那樣的年代又有誰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呢?貝斯特懷著平靜的心情居住在自己鄉間的房子裏,活到了90多歲才壽終正寢。
不過這起“文洛事件”,的確讓英國人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使得他們在歐洲大陸苦心經營的情報係統瀕於瓦解。貝斯特和史蒂文斯領導的諜報網曾經是英國情報機構獲取納粹情報的重要渠道。由於他們的被捕,整個諜報網群龍無首,完全癱瘓了。八個月後,法國的淪陷實際上斷送了英國在歐洲大陸上的情報活動,軍情六處的活動也不得不從零開始。
由於這次事件的發生,德軍內部那個“黑色樂隊”從此也銷聲匿跡了。那些本來準備推翻納粹政權的將軍們這時也不得不小心起來,再也不敢輕舉妄動了,時時都在提防蓋世太保找到什麼把柄。這個反納粹組織也名存實亡了。
“文洛事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情報戰線的一個轉折點。從此以後,英國人和德國人的克製不複存在,坐在咖啡館裏刺探情報的時代從此結束,使用武力成為家常便飯,情報戰由此開始升級了。
其實整個“文洛事件”從頭到尾都是一場陰謀,是一場連孟席斯和他的整個秘密情報局都無法預知的陰謀。這次事件還出現了另一個受害者,這個人就是孟席斯的對手、希特勒的諜報局長威廉·弗蘭茨·卡納裏斯。
卡納裏斯1887年出生於德國一個十分富有且頗具權勢的家庭。1905年他懷著崇高的愛國心加入了德意誌帝國海軍,1916年夏天,他被德國間諜機關派往西班牙,開始了自己的情報生涯。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卡納裏斯由於以前的海上服役經曆而被委派去指揮潛艇,先後在“柏林”號、“西裏西亞”號巡洋艦及威廉港分艦隊司令部任職,參加過多次暗殺行動。1923年,卡納裏斯在慕尼黑“啤酒館暴動”中與戈林的結識是他命運的重要轉折點。當時他信誓旦旦地向戈林表示,可以協助希特勒上台。
戈林聽後大喜過望,在他的引薦之下,卡納裏斯向希特勒送交了有關德軍全體軍官的材料,這些材料詳細記述了德軍軍官的政治傾向和經濟情況。這對希特勒日後控製德軍軍官層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1933年1月,當時的魏瑪共和國總理馮·施萊歇為了應付日益嚴重的經濟危機,準備通過立法來取消容克地主的津貼,以此緩和失業危機。為了保密,施萊歇把這一改革方案的文件鎖在辦公室的保險櫃內。卡納裏斯神通廣大,竟然將文件的副本偷出來交給了希特勒。希特勒拿到文件副本後有了十足的政治資本,當他把文件擺在魏瑪共和國第二任總統保羅·馮·興登堡麵前時,基於保護容克地主利益的需要,興登堡不得不把施萊歇趕出了內閣,希特勒堂而皇之地當上了德國的總理。
自此,卡納裏斯官運亨通,扶搖直上,1935年起任隸屬陸軍部的諜報局局長,曾先後參與過對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以及蘇聯入侵的活動。但是卡納裏斯對希特勒也是頗有不滿,他曾經私下對心腹說:“我覺得德國在這場戰爭中如果遭受失敗,無疑是個災難;但如果希特勒獲勝,那將是更大的災難,因此諜報局不要做哪怕使戰爭延長一天的事。”
卡納裏斯對希特勒的不滿與日俱增,他想通過各種手段來阻止希特勒的對外擴張。作為情報局的頭目,他所能做的當然就是把希特勒的計劃透露出去,讓希特勒不敢貿然行動。
當然,對於卡納裏斯在德國的政治傾向,英國秘密情報局早就熟知了,因為在西班牙內戰期間,秘密情報局的諜報人員馬希爾就對孟席斯說,卡納裏斯對希特勒有很大意見,可以爭取過來。但是,卡納裏斯是德國秘密情報機構的領導人,秘密情報局深知這項工作的艱難。
但是,不管英國秘密情報局怎樣推測,卡納裏斯自己正在設法與秘密情報局取得聯係。而且,卡納裏斯還做好了兩手準備,一手是與國外取得聯係,與西歐國家談判一下停戰協議;另一手是準備在國內發動政變,逮捕希特勒等人。
卡納裏斯把與外國聯係的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屬下奧斯特。作為人事處長,奧斯特掌控著諜報局的整個電訊聯絡係統,這為他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奧斯特找到了秘密情報局的聯係人路德維希·米勒,讓米勒來往於德國與英國之間。
希特勒進攻西歐的“黃色方案”計劃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傳出去了。希特勒大為惱怒,立刻讓卡納裏斯去調查。調查自然是毫無結果。不過,希特勒畢竟是老奸巨猾,既然敵人已經知道了“黃色方案”,幹脆來個將計就計。在德軍A集團軍群參謀長曼斯泰因的建議之下,攻擊方向改為人跡罕至的阿登山區,然後攻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北部,趁勢再從西、北兩個方向進攻巴黎。至於進攻的時間更是一再改變,這樣就使奧斯特屢次向西歐國家提供了虛假的情報,以至於英國秘密情報局對奧斯特情報的信任大打折扣。
1940年,希特勒進攻北歐,卡納裏斯讓奧斯特把這個消息告訴秘密情報局,但是秘密情報局接到這個消息之後,竟然置之不理。
卡納裏斯的屢次報告毫無效果。1940年5月10日淩晨,德國的空軍突然盤旋在荷蘭上空,一場突擊戰鬥就這樣打響了。毫無準備的荷蘭自然是失敗了。秘密情報局對德國的突襲十分驚詫,在世人的批評聲中,他們的處境十分尷尬。
除此之外,卡納裏斯還建立了自己與秘密情報局的聯係渠道,那就是通過英國海外情報站伯爾尼情報站進行活動。1939年,波蘭被德國占領,波蘭駐德國的軍官希曼斯卡上校的夫人就成為中間的聯係人。而卡納裏斯也派出了一名屬下到瑞士,並以外交身份保護希曼斯卡夫人,許多機密情報就是這樣迅速傳出,交到了倫敦秘密情報局的手中。
當初,最先與英國秘密情報局駐海牙情報站站長史蒂文斯聯係的人是費希爾。但是,誰也沒有想到費希爾竟然是一個雙麵間諜。幾年前,他決然地反對納粹的獨裁統治,並且麵對日益嚴峻的國內形勢,逃出了德國。但是他馬上又開始後悔了,就通過關係打探自己是否還可以為德國政府效勞。當時德國正是用人之際,有這樣一個願意為國家效力的人,何樂而不為呢?
費希爾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家夥,他順利打入了反對希特勒地下組織的內部,成為他們的一員。
當費希爾與貝斯特見麵的時候,他宣稱德國統治階層內部有一個反對希特勒的地下組織“黑色樂隊”,很多高級軍官都在裏麵。但是費希爾對這些高級軍官的情況卻始終緘口不言,這無疑是給英國秘密情報局留下了一個懸念。
其實早在戰前,英國就知道了德國陣營內部有人對希特勒不滿,甚至在德軍總參謀部內也有反對希特勒的密謀活動。張伯倫政府雖然對德國宣戰,但苦於軍備虛弱,不敢真正大規模對德軍作戰。如果英國能“通過某些渠道”直接向德軍呼籲,很可能取得極有價值的成果。
不過,丘吉爾反對同德軍妥協。但是,他的反對無濟於事。尤其是當卡納裏斯為首的情報局特務分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大英帝國提供有價值的情報,也不免讓英國人感覺可信。在貝斯特和史蒂文斯與德國人接觸的時候,孟席斯最希望他們在文洛小鎮見到的,應該是希特勒的諜報局長卡納裏斯將軍。
“納粹諜王”卡納裏斯
所以,1939年11月9日對孟席斯來說,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他覺得自己正在執行一場偉大的任務。這個任務一旦成功,曆史也將會重寫。他在辦公室焦急地等待著來自荷蘭情報站的消息。英國若是能夠采用這樣的方式來改變這場戰爭,那麼無疑將會是孟席斯最大的功勞,從此可以叫任何懷疑自己能力的人閉嘴。
那天淩晨5點鍾,貝斯特與史蒂文斯在荷蘭情報軍官克洛普的帶領之下,前往荷蘭的文洛小鎮時,心裏也有一種使命感。他們認為馬上就要見到的是一位反希特勒的德國領導人。貝斯特與史蒂文斯想象著,一場世界性的戰爭將要因他們而改變,將是一種什麼樣的局麵。飛黃騰達應該是指日可待的事。
當時在車上,貝斯特一直在不停地抽著香煙,或許隻有吸煙才能掩飾住他內心的激動。史蒂文斯當時則是不停地在記錄著什麼。當貝斯特問他在幹什麼時,史蒂文斯說,他正在列出一個荷蘭秘密情報局的諜報人員名單,一旦歐洲的戰事發生改變,這些諜報人員就能全身而退。但是他們當時誰都沒有想到,正是那個“斯切梅爾上尉”——施倫堡,改變了“文洛事件”最後的結果。
施倫堡是以德國最高統帥部運輸部的霍普特曼·斯切梅爾上尉的身份出現的。遺憾的是,英國秘密情報局太不專業了,否則這個“斯切梅爾”究竟是不是檔案中的斯切梅爾,是很容易搞清楚的。
“文洛事件”發生後,卡納裏斯的謀劃也徹底地落空了。從此他完全失去了英國人對他的信任。後來任憑他如何向英國人解釋,為他們提供情報,但英國人就是不予理會。不久以後,希特勒不僅解除了卡納裏斯諜報局長的職務,而且還把他送上了絞刑架。
“文洛事件”發生之後,英國的秘密情報局也經曆了一場大的變動。當時丘吉爾已經是英國的首相了,他極力建議成立一個聯合情報機構,並打算將秘密情報局撤銷。但是,海陸空三軍的情報部還是有自己的想法,他們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根本不希望自身的權力受到限製,因此紛紛反對。
於是,孟席斯也因此而得以繼續在幸存下來的秘密情報局中任職。
不過,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孟席斯的秘密情報局也發生了新的改變。他依靠密碼學校的力量,不僅成功地破譯了德國的“啞謎”密碼,而且製造了“超級機密”,協助英軍屢建奇功——秘密情報局從此進入了一個輝煌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