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克斯和圖林接受任務後,馬上在維多利亞火車站上了“金箭”特別快車,四十八小時內就到了華沙。他們同理查德·萊溫斯基在華沙的居裏夫人博物館見麵了。萊溫斯基膚色黝黑,瘦削駝肩,年紀四十出頭。鄧德代爾司令官後來說,萊溫斯基使他想起“一隻撥弄算盤的烏鴉”。
經過一個月的調查和甄別,英國秘密情報局認為這個萊溫斯基的話是可信的,因此就決定答應他的條件,給了他一萬英鎊,另外還有英國護照和他及他妻子的法國居留許可證。吉布森少校和另外兩個人把萊溫斯基和他的妻子護送到了巴黎,由鄧德代爾負責照管。
鄧德代爾把他安排到塞納河岸邊一座十分隱秘的公寓裏,並為萊溫斯基複製密碼機的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萊溫斯基憑著自己的記憶,不久就大功告成,仿製出了一台“啞謎”機。
萊溫斯基仿造的“啞謎”機二十四英寸見方,高十八英寸,裝在一個木盒子裏。機器兩邊分別接有兩台電動打字機。密碼員如要把普通文字訊號變成一個密碼文稿,他需要做的隻是查一查密碼鍵位本,找出是哪一個月、哪一天發的電報,然後找出相應的鍵位,插上插頭接通電源,在左邊的打字機上打出訊號,電動脈衝就會把這些信息送到線路複雜的轉盤上,這樣,電文就譯成了密碼,而後再傳送到右邊的打字機上。當譯成密碼的電文傳送到目的地時,密碼員按照來電的指示,在一台相應機器上按下相應的鍵,左邊的機器上就打出了譯成密碼的電文,而右邊的機器就及時地打出電報的原文稿。
在發明這種密碼係統以前,所有的情報機關都是用手工緩慢地、細心地將電文譯成密碼的。“啞謎”機僅僅是變換了一下編碼程序,就能夠生產出無數的密碼字母。看來這真是一台奇妙的機器,怪不得希特勒那麼相信“啞謎”。
埃尼格馬密碼機
據有關情報說,當時希特勒根據埃裏希·菲爾基貝爾上校的建議,讓德國從最高統帥部到三軍團級司令部全都用上了“啞謎”機,用它來把希特勒、德軍最高統帥部參謀總長凱特爾陸軍元帥以及凱特爾主要作戰將領阿爾弗裏德·約德爾將軍和他的全體人員的通訊譯成密碼;德軍總司令赫爾曼·戈林、海軍總司令埃裏希·雷德爾也在使用它,甚至連德國的潛艇都裝備了這種機器。
據說,當時希特勒曾批準把“啞謎”機賣給他的盟友日本和意大利。日本人曾把“啞謎”當作海軍和外交通訊的主要密碼機使用,意大利的最高統帥部也在使用它。後來“啞謎”還賣給了羅馬尼亞和保加科亞。不過對即將當上英國秘密情報局局長的孟席斯來說,最重要的是德國諜報局局長威廉·卡納裏斯海軍上將也在他的主要通信線路上使用這樣的“啞謎”機,特別是在柏林和馬德裏之間使用它。如果英國和德國交戰,那麼卡納裏斯將是孟席斯的主要對手。
不過當時的問題是,如果要利用“啞謎”機去推斷所有德軍司令部日日夜夜、成年累月為發布命令而經常變換的編碼程序,必須以超人的速度進行幾乎是無窮無盡的數學運算,這隻能是一種理論上的存在。萊溫斯基曾告訴他們說,如果不能掌握它的編碼程序也就不能破譯德國的密碼。因此,還要製造出另外一種機器,來完成“啞謎”真正的實用價值。
孟席斯命令諾克斯和圖林一定要弄清“啞謎”機的編碼係統和程序,製造出一種能破譯德國人“埃尼格馬”密碼的機器來。
1938年底,兩個密碼破譯專家和英國的工程師們在萊溫斯基提供的有關密碼情報的幫助下,很快製造出了一種叫“炸彈”的機器。這種機器不僅能模仿和解釋德軍使用的上千個“啞謎”的活動方式,還能準確地破譯德國主要司令部用“埃尼格馬”密碼係統發布的電文,推斷出他們經常變換的編碼程序。
這台“炸彈”密碼破譯機看上去很像一台老式辦公用打字機。它是一個鉛色櫃子,大約八英尺高,底座大概八英寸寬,其形態看起來像一個老式的有鑰匙孔的櫃子。它的前部有一個普通的鍵盤,但是在上端真正打字機鍵敲打的地方,則是閃現微光的另一個字母的扁平麵。當操縱者觸動鍵盤上的某個鍵時,譬如字母“A”,另一個不同的字母,譬如“P”便閃現在機器上端。操作時密碼員按動字母“A”鍵,電路沿彎曲的複雜線路一連穿過四個轉盤,然後撞擊反射器,再沿不同的線路返回穿過轉盤線路,機器上便閃現出“P”字母。隨著轉盤的變換,電子線路也隨之完全改變,而改變轉盤或線路,就意味著產生一組組新的編碼。
按照這種方法譯成密碼的電文,發給擁有同樣一台機器的電報員後,對方把機器的轉盤和插頭調整到像發送機器一樣的位置,那麼他隻要打出密碼,上述發報過程即可顛倒過來,從而準確地還原電文。這台兩米多高的機器,實際上是一部最早的機械式數據計算機,可以破譯德軍的“埃尼格馬”密碼。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輸入和使用人員經驗的積累,使用這種機器解密的效率越來越高。
布萊奇雷是英國一座神秘的莊園,位於倫敦郊外一片綠樹叢中。它是一幢維多利亞式的建築,但奇怪的是,在這座裝飾華麗的大廈周圍,還有不少小窩棚,看上去極不協調。原來,這裏就是英國秘密情報局破譯“埃尼格馬”密碼的機構所在地。那些小窩棚是因為破譯工作量增大,莊園的房間容納不下那麼多人員和設備而倉促蓋起來的。英國人將“炸彈”機放在布萊奇雷莊園的三號房子裏。三號房是布萊奇雷莊園裏的尼森式大房子,是英國情報機構的密碼破譯中心。
在這座神秘的莊園裏,聚集了眾多的傑出人才。這些人留著長發,衣冠不整,身著破破爛爛的花呢上衣,皺皺巴巴的燈芯絨褲子,看上去行為又有些古怪。
他們有的是數學家和語言學家,有的是國際象棋大師和方格字跡填寫專家,也有的是電氣工程師和無線電專家,更有銀行職員和博物館館長。
這裏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除了在這裏工作的人員以外,隻有英國國家首腦人物和最上層的情報官員才能到這裏來。至於其他人,無論職務高低,一律“謝絕入內”。
這裏工作人員的任務隻有一個,就是利用這台先進的機器,破譯德軍發出的“埃尼格馬”密碼電報。“埃尼格馬”密碼電文成了整個二戰期間英國情報機構最為重要的高級情報來源。由於它的價值無可比擬,英國情報機構為這一超級情報取了個代號“厄爾特拉”。
“ 厄爾特拉” 是英語“ULTRA”的音譯,意即“超級機密”。它代表一種新的秘密等級,比英國現行的“最秘密”、美國的“絕密”等級別都要高。後來凡是從布萊奇雷莊園發出的情報一律使用“超級機密”這個代號。
1940年5月的一天,天空明淨,陽光明媚。在大選中獲勝當上英國首相不久的丘吉爾正在他的辦公室忙碌著。這時,已經是秘密情報局局長的孟席斯走到他的辦公桌前,向他遞交了一張紙條。此時,孟席斯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光芒。
丘吉爾接過紙條掃了一眼,隻見上邊寫著有關德國空軍人員調動和駐丹麥德軍的補給分配等詳情。這份情報的價值不大,丘吉爾看過之後,就隨手將它扔到了桌上。但是,當首相抬起頭來看到站在他麵前的孟席斯時,突然意識到了什麼。他重新拿起情報仔細看著,然後抬頭問道:“是它?‘超級機密’?”
孟席斯微笑著站在那裏,什麼話也沒說。其實已無須回答什麼了,他那一臉掩飾不住的喜悅早已說明了一切!這張小小的紙條意義非同尋常,它正是英國情報人員在波蘭技術人員的協同下,在布萊奇雷莊園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利用“炸彈”破譯機破譯的第一批德軍通過“埃尼格馬”密碼係統發出的軍事情報。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就是從這一天開始,“超級機密”成了丘吉爾及盟國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張王牌,德軍所有的軍事行動對英國秘密情報局來說,已經沒有秘密可言了。1940年夏天,當希特勒正在波蘭戰場節節勝利的時候,“炸彈”幾乎成功地破譯了德軍所有的軍事情報。
為了保護這項成就,丘吉爾多次要求孟席斯要保證這台“炸彈”的絕對安全。他曾對孟席斯說:“現在有一個嚴峻的迫在眉睫的問題,就是如何保衛‘厄爾特拉’的安全?因為隻要德國人還沒有覺察到他們的‘啞謎’發出的‘埃尼格馬’密碼被破譯,這項成果就有著巨大的用處;倘若德國人發現英國人已經破譯了他們的密碼,德國人勢必做出調整。如果他們更換了另一種發報途徑或者是更換了密碼,要想再一次破譯就難上加難了。”
一名士兵輸入電文,另一名士兵讀出指示燈照亮的編碼字母,記錄下來後由電台發射出去
孟席斯馬上采取了一係列嚴密措施來保衛“厄爾特拉”。在溫特博瑟姆的建議下,在德國人將要占領波蘭與法國之前,孟席斯同法國和波蘭的情報專家們進行了商量,決定將一切有關“啞謎”的重要文件、機器和人員都集中在英國。幾個月後,除了工作需要的材料,波蘭人將有關“啞謎”的一切資料都交給了英國人,這些資料在嚴密戒備的情況下被護送到倫敦。事實證明,這是英明的防範措施。
這時,“炸彈”仍然在布萊奇雷莊園繼續運轉。當德國人於1939年9月侵犯波蘭時,英國和法國終於向希特勒和第三帝國宣戰了。孟席斯立即做出決定,有關“炸彈”密碼破譯機的事一律保密,不得外傳,要排除破譯人員落入敵人手中的危險。因此,布萊奇雷莊園不但警衛森嚴,而且凡進入莊園工作的工作人員都被鄭重告知,一旦進來就非到戰爭結束不能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