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妙招迭出,納粹德國屢遭慘敗(2 / 3)

當時所有參加這次戰鬥的英軍都得到各種榮譽,但是卻被警告不準泄露俘獲潛艇的事。這件事一直保密了二十多年,直到1966年,英國海軍部才允許公布俘獲德軍“U-110”潛艇的經過。

英國作為一個島國,長期以來大部分的物資來自進口。號稱“日不落帝國”的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很多物資都是從殖民地漂洋過海運過去的。因此,隻要切斷了英國的供應線,就是斷了大英帝國的補給線,它的滅亡也就指日可待了。希特勒深知這一點的重要性,他說:“英國的補給線被切斷之日就是它不得不投降之時。”丘吉爾也是再三強調,英國人民的一切都源於這條生命線,整個戰爭的勝利取決於大西洋戰役的勝利。

德國在擴軍備戰的時候,開始無限製地製造潛艇。潛艇花錢少,見效快,威力也很大。德國的海軍潛艇部隊司令鄧尼茨認為,德國與英國進行海上作戰主要就是進行噸位戰,以此擊沉英國的商船,隻有這樣,才能取得對英國的作戰勝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前四個月裏,德軍潛艇先後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3萬噸級的戰艦、2萬噸級的航空母艦和114艘商船,這些戰果對德國來說是一種輝煌,對英國人來說卻是奇恥大辱。

俘獲“U-110”潛艇,並繳獲了潛艇上的“啞謎”機和德軍的秘密文件之後,英國秘密情報局及時破譯了德軍海軍最近更換的密碼,於是開始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又成功地摧毀了德軍的“埃塔普”艦隊。

“埃塔普”艦隊是德諜報局局長威廉·卡納裏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重新建立起來的一支特殊艦隊,它是二戰時期向德國海軍提供情報、食物和燃料的工具。到了1941年,“埃塔普”在海上擁有許多大型的現代化的補給船,專門向在北大西洋英國供應線上進行阻擊和搶劫活動的德國強大水上作戰艦隊提供補給。

成功地摧毀了德軍的“埃塔普”艦隊後,那些德軍艦隊沒有了情報來源,同時也斷絕了補給,這為英國人保障自己的補給線,有力地打擊德軍在大西洋的艦隊提供了前期保證。

摧毀德軍的“埃塔普”艦隊之後,英國人又對德軍大西洋艦隊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其中最大的戰果就是擊沉了德軍當時稱為“海上巨無霸”的“俾斯麥”號戰列艦。

“俾斯麥”號戰列艦是納粹德國海軍的一號艦。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所建造的最大的、也是火力最強的戰列艦。德國人為了紀念19世紀德國“鐵血首相”奧托·馮·俾斯麥,特地把這艘戰艦命名為“俾斯麥”號。

“俾斯麥”號在1939年2月14日下水,於1940年8月24日正式服役。首任艦長為恩斯特·林德曼海軍上校。

“俾斯麥”號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任務,就是在1941年5月18日實行的萊茵演習行動,伴隨它一同出動的還有德軍的重型巡洋艦“歐根親王”號和多艘戰艦。艦隊當時由德國海軍上將剛瑟·呂特晏斯指揮,主要目的是襲擾盟軍的船舶以使英軍派出護航運輸隊,轉移地中海的英國皇家海軍力量,令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的部隊能順利由克裏特島入侵利比亞。

在這次海戰中,“俾斯麥”號被三發炮彈擊中,二號燃料槽受損破裂,泄漏出大量重油,但其損傷程度相較於英國人的慘重損失,實在是微不足道。因為“俾斯麥”號在不到10分鍾內,便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最引以為傲的艦隊。

丹麥海峽的海戰失利之後,英國人通過他們的“超級機密”,很快就確定了“俾斯麥”號的位置和行動意向,於是就集結了大量的軍艦前來圍擊,這其中包括約翰·托維上將指揮的本土艦隊和詹姆斯·索默維爾中將指揮的地中海H隊。5月24日,“俾斯麥”號遭到從“勝利”號航空母艦上發射的劍魚式魚雷機的攻擊,但僅造成了輕微的損傷。隨後“俾斯麥”號轉向前往法國聖納澤爾以修理損傷。此時它的行動更加緩慢,英國海軍抱著很大的希望,認為“俾斯麥”號馬上就要被擒獲。

艦海上巨無霸“俾斯麥”號戰列艦

可是到了5月25日淩晨3時左右,“俾斯麥”號卻突然失蹤了,監視它的英軍“薩福克”號失去了它的消息,受傷的“俾斯麥”號在茫茫的大西洋裏自由地遊弋了大約30個小時。此時,“俾斯麥”號的艦長以為已經甩掉了追捕者,於是向柏林發電報告局勢。但是在5月26日8時52分,英國秘密情報局的“炸彈”準確無誤地截獲了這個電報並且及時破譯了它,於是,“俾斯麥”號的位置又在英軍的海戰圖上確定下來了。“俾斯麥”號正全速向布列斯特前進。

英國人馬上從北愛爾蘭的洛厄恩派出了海岸巡邏機進行空中偵察,其中一架飛機發現“俾斯麥”號正在離布列斯特約700英裏的洋麵上向這個港口行駛。於是英軍“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上的兩架攜帶魚雷的“劍魚式”飛機馬上騰空而起與英國戰艦一起發動攻擊,“俾斯麥”號被3枚魚雷擊中,其中1枚擊中艦尾,沉重的結構受到損壞後向下壓迫到舵機,導致“俾斯麥”號的舵角卡死在15度。“俾斯麥”號再也無法躲開英國艦隊的攻擊,速度再度降低,而且很難控製航向。

5月27日晨,皇家海軍派遣了大量軍艦前往攔截“俾斯麥”號,包括“英王喬治五世”號與“羅德尼”號戰列艦在內的8艘戰列艦及戰列巡洋艦,另外還有2艘航空母艦,幾乎集中了英國皇家海軍約半數的力量。8點左右,“英王喬治五世”號與“羅德尼”號戰列艦迅速接近“俾斯麥”號,並用16英寸和14英寸的主炮進行轟擊。“俾斯麥”號由於舵機失靈,航向不定,還擊效果不佳,在很短的時間內,被英軍的上百枚大口徑穿甲彈、數百枚小口徑炮彈以及1枚魚雷擊中。英國“多塞特郡”號重巡洋艦隨後在近距離又發射了3枚魚雷,全部命中。10時39分左右,“俾斯麥”號終於艦身起火,黑煙翻滾,艦身翻轉過來,最終沉沒於布列斯特以西400海裏水域。全艦將近2000人,隻有110人被救起。

擊沉“俾斯麥”號的勝利不僅僅是英國皇家海軍的功勞,也應該歸功於秘密情報局的“超級機密”。英國人的這一勝利表明,考文垂為了“超級機密”的安全而做出的犧牲是完全必要的。

1942年10月下旬,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部隊的給養頻頻告急,如不能及時得到供應,他的部隊將難以支撐下去。希特勒督促有關人員盡快派出軍需船運送給養,並發電報通知了隆美爾。當隆美爾收到這封電報時,英國的布萊奇雷莊園已經把它破譯了出來。

很明顯,如果隆美爾得到這些軍用物資,他就可能站住腳跟。所以,必須堅決阻止這些軍需品的運送。然而德國人這次派出的5艘運輸船沿不同航線行駛,而且海上大霧彌漫,如果這5艘船隻都遭到襲擊,那麼“超級機密”就會有暴露的危險。

1942年10月26日,負責監督“超級機密”保密程序的溫特博瑟姆用保密電話向丘吉爾說明了他進退兩難的處境:哪一個更重要?是擊敗隆美爾,還是保護“超級機密”?

丘吉爾躊躇了好半天,才下令擊沉這些船隻。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丘吉爾甘願冒“超級機密”被暴露的風險的幾次不多的行動之一。

10月27日天剛亮,20架英國轟炸機分別從盧卡和哈勒法機場起飛,在托布魯克沿海霧中追上了第一艘運送給養的“普羅什比納”號。在戰鬥中,皇家空軍的20架飛機損失了6架,但“普羅什比納”號還是被擊沉了。後來,皇家空軍的飛機又在托布魯克西北的霧中借助照明彈發現了“特裏波裏諾”號油輪。這艘船也被擊沉了。它的夥伴、另一艘油輪“奧斯蒂亞”號於28日拂曉也被魚雷擊沉。同一天拂曉,皇家空軍的飛機在托布魯克以北100公裏的地方發現了“紮拉”號,也用魚雷擊沉了它。它的同伴“布裏俄尼”號雖然勉強進入了托布魯克,但在卸汽油之前也被英國飛機擊沉了。

隆美爾得知此事後大發雷霆。恰恰在他的部隊進入這次戰役中最激烈的戰鬥時,英國人卻一夜之間幾乎把他的全部軍需品報銷了,這種高度的“巧合”使隆美爾產生了深深的懷疑,於是他給德國本部發了一份長電,要求調查一切可能泄密的來源,搞清楚在海上有霧的情況下英國人到底是怎麼發現這些運輸船隻的。但是,直到戰爭結束,德國人最終也沒能弄明白問題究竟出在哪裏。

到了1943年,英國和德國之間的情報戰幾乎到了白熱化。當時德國已經在自己使用的“啞謎”密碼機上進行了改裝,加了4個轉輪,從而使英國的密碼破解工作更為困難了。僅此一項,英國就增加了6000多人,每天破譯2000多個信號。盡管英國的破譯工作進展迅速,幾乎能將所有截獲的密碼破解,但是,這卻是一種高成本的付出。

1943年開始的時候,鄧尼茨指揮的德國潛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經常在大西洋出沒。然而僅僅是在5月的前20天裏,德國海軍就損失慘重,41艘潛艇沉沒在大西洋裏了。這時英國人從“超級機密”中知道鄧尼茨開始擔心他的密碼和通信聯絡是否可靠,他發給各潛艇指揮官的信號清楚地表明,他認為英國人對德國海軍部的潛艇戰爭計劃的內幕已有所了解。英國海軍部曾多次非常突然地指揮船隊改變航向,繞開有潛艇群的海路,這樣做除非掌握了準確的情報,不可能有其他原因。

德國海軍部也在解讀英國海軍部的密碼,最後得出結論說,英國船隊之所以改變航道,不是由於德國海軍通訊部門的內奸透露了情報,就是由於英國潛艇追蹤室的人詭計多端,也可能兩種原因都有。這次調查仍然沒有懷疑“啞謎”的安全性。

這時,鄧尼茨不得不把他的“狼群”從大西洋上撤回。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德國的潛艇更是損失慘重。但直到二戰之後撰寫回憶錄的時候,鄧尼茨還是信誓旦旦,認為德國海軍的密碼沒有問題。他做夢也沒有想到,正是英國人的“超級機密”,讓他的“狼群”葬身於大西洋的波濤之中,從而也成就了英國大西洋海上戰役的驕傲。

在北非戰場上,後來成為德國陸軍元帥的一代名將隆美爾同樣敗在英國秘密情報局的手下。

隆美爾是希特勒的愛將,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先後獲得了三枚十字勳章。

1938年,隆美爾調任希特勒大本營衛隊長,並陪同希特勒巡視捷克斯洛伐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隆美爾受到希特勒的重用,1940年2月,他被任命為德國王牌軍第7裝甲師師長。在德軍閃擊西歐的侵略戰爭中,隆美爾指揮第7裝甲師衝鋒在最前麵,一路所向披靡,先後攻克比利時、阿拉斯、索姆,直搗法國西海岸,被法國人稱為“魔鬼之師”。

1941年2月,隆美爾被希特勒任命為德國非洲軍團司令,前往北非援救被英軍打得一敗塗地的意大利軍隊。他到達北非的黎波裏前線後,立即作了一次偵察飛行,得出了“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的結論。他指揮裝甲部隊冒著沙漠風暴勇猛穿插,全速前進,打得英軍猝不及防,節節敗退。隆美爾因此名聲大振,贏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接著被晉升為陸軍元帥。

隆美爾之所以取得勝利,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及時獲取了有關英國的情報,而在情報的搜集過程中,“康多爾小組”功不可沒。這個“康多爾小組”的領導者是約翰·厄普勒。

1942年4月,厄普勒到達北非,他身上除了帶著兩部美國牌子的無線電收發報機之外,還帶有一本小說《蝴蝶夢》。“康多爾小組”的密碼就是來自於這本小說。

“康多爾小組”的第二號人物是蒙卡斯特爾。他是厄普勒的同事,也是他的好朋友。在開羅,他們認識了一個叫黑克麥斯·法赫米的著名肚皮舞舞女。不久,法赫米小姐就透露了自己的間諜身份,承認自己為穆斯林和埃及軍隊裏麵的自由軍官反英組織提供情報。她的情報主要來源是她的情人——駐開羅英軍總司令部的一位名叫史密斯的少校。

當厄普勒透露自己是為隆美爾工作時,法赫米小姐就安排他們認識自己的情人史密斯,並且讓他們等史密斯外出或者是睡覺的時候,偷看他的秘密文件。厄普勒把有用的情報通過由《蝴蝶夢》編成的密碼發給德軍總部。就這樣,英國的軍事情報就被源源不斷地透露給了德國,從而幫助隆美爾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到了1942年6月,英國方麵開始警覺,大力追查情報泄密的途徑。厄普勒的一次失誤,終於讓秘密情報局發現了蛛絲馬跡。

一天晚上,厄普勒身穿著英國上尉的軍服在一家俱樂部喝酒,但是他所帶的埃及貨幣已經用完了,身上隻有英鎊了,所以就支付了一張英鎊。殊不知,英鎊在當時已經被禁止通用了。他喝完酒之後,又到了另一個酒吧,同樣是用英鎊支付了他的酒錢,然後就領著一位漂亮女子過夜去了,最後還給了那位女子20英鎊,並答應還會來找她。

讓厄普勒沒有想到的是,這位漂亮女子竟然是一家猶太間諜組織的成員,是為英國秘密情報局服務的。事後她向她的上司彙報說,從口音她已經判斷出那個厄普勒不是英國人,而是一個德國人,他身上還帶有大量的英鎊,而且揮金如土,看樣子不是一般的遊客或者生意人。上司聽了她的報告之後,也覺得這個叫厄普勒的德國人身份可疑,於是就讓她與厄普勒繼續交往,以便摸清他的底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