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英俄諜戰,魔高道高未有窮期(3 / 3)

原來,蘇聯情報機構早就製訂了一項周密的反間諜行動——“塔蘭泰拉行動”,此後長達15年的時間裏,維克多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源源不斷地向其英國主子吉本森上校提供了大量關於蘇聯的虛假情報。

由於這些情報大大虛誇了蘇聯當時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使得二戰初期一度搖擺不定的丘吉爾政府最終決定聯合斯大林政府,共同抗擊德國納粹。

據悉,維克多在流亡倫敦期間長年過著奢華生活。克格勃在摸清這些情況後,不惜重金投其所好,並頻頻發出信號,引誘他重返莫斯科定居。

1934年,維克多由於種種原因被剝奪了英國國籍,他因此中斷了為軍情六處效力,並且逐步放棄了繼續對抗祖國的念頭。

1944年,維克多開始為蘇聯效力,並且從克格勃那裏獲得一個“布利特”的代號。

隨著冷戰拉開序幕,維克多將大量有關英國的重要軍事情報,源源不斷地提供給包括斯大林在內的蘇聯最高領導層。讓軍情六處頭目吉本森渾然不知的是,蘇聯對於他的一言一行了如指掌,直到他於1960年去世。而出賣吉本森的不是別人,正是由他一手栽培的“忠實部下”——維克多·波戈莫雷斯。

在為克格勃效力了15年之後,維克多突然偕妻子從人間蒸發。據信,他後來逃亡到了巴黎,過著隱居生活,直到去世。

2010年是英、美、俄三方諜戰熱鬧非凡的一年——7月,美國和俄羅斯完成了冷戰後最大規模的落網特工交換。這次特工風波發生時正值美俄致力於重啟雙邊關係的關鍵時刻,最終以交換間諜方式畫上句號。不過其中一位俄羅斯“美女特工”安娜·查普曼的身世和美貌,卻引起了美國、英國和俄羅斯三方的關注。

安娜·查普曼原名安娜·庫先科,2002年,安娜在莫斯科與英國人亞曆克斯·查普曼相識並結婚,從而取得英國國籍,後跟隨丈夫移居英國倫敦。但這段婚姻隻維持了4年,兩人2006年離婚。安娜離婚後搬到美國紐約,開了一家網上房地產中介公司。

29歲的維亞切斯拉夫·謝爾科夫是安娜的初戀情人,與當時年僅15歲的安娜有一年的戀情,二人分手後仍保持著聯係。

安娜離婚後曾給謝爾科夫寫了一封電子郵件,她在郵件中說:“我們同居一年,結婚後搬到倫敦。後來我把他甩了,一個人拿著護照繼續住在倫敦。”英國軍情五處後來調查這個前克格勃高官的女兒是不是為了英國護照才與亞曆克斯結婚的,以及她獲得護照的真實意圖。

謝爾科夫也承認,有一次他問安娜為什麼不繼續住在倫敦,安娜反問道:“我為什麼要一直待在那兒?我現在已經是英國公民了。”

謝爾科夫和安娜曾就讀於伏爾加格勒市的同一所高中。2010年6月29日,謝爾科夫的朋友打電話告訴他,他的初戀情人和另外9名嫌疑人因間諜罪被美國政府逮捕,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謝爾科夫回憶說,安娜從小聰明伶俐,成績優異,且樂於助人,雖然有時行蹤神秘,但身邊並不缺乏朋友。他不相信安娜是媒體渲染的那種邦德女郎式的超級間諜。

據謝爾科夫所知,安娜出生於烏克蘭,在俄羅斯伏爾加格勒市長大。她的父親是一名外交官,常駐肯尼亞和津巴布韋。安娜從小跟著祖父母長大,對政治一點也不感興趣,她僅喜歡經濟和英語。高中期間,安娜門門功課成績優秀,後來考上莫斯科人民友誼大學經濟學係,最終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

此外,安娜的媽媽伊琳娜·庫謝諾夫也出麵堅稱女兒是清白的,還說自己和丈夫想給女兒雇一個好律師,但負擔不起高額的律師費。

美國法院7月8日在判決中將查普曼和另外9名為俄羅斯工作的特工驅趕出境。

查普曼一行9日乘俄羅斯政府飛機抵達莫斯科。俄羅斯方麵許諾,將為她在俄羅斯提供免費住房;終生提供每月2000美元生活費(約合人民幣1.35萬元);如果她的孩子去俄羅斯,將發放簽證。

安娜被捕前是一家房地產公司老板,個人資產價值200萬美元。她的律師羅伯特·鮑姆在法庭外說,這次事件可能毀了安娜的事業,而且她必須回莫斯科。這令她不快。安娜已經把英國當成自己的家。“她想在英國和俄羅斯生活。她在英國生活了差不多7年,認為那裏是自己的家,希望能夠回去。”

不過,英國政府並不歡迎這位“兒媳”,打算剝奪她的英國國籍。英國內政部正展開調查,希望證實安娜僅僅是為取得英國國籍而結婚。內政大臣特雷莎·梅認為,一個英國人如果擁有雙重國籍,而剝奪其英國國籍又符合公眾利益,她毫無疑問會那樣做。

工黨“影子內閣”內政大臣艾倫·約翰遜呼籲政府“迅速行動,收回查普曼的護照”,假如她進入英國,“立刻驅趕出境”。

就在這時,英國一家媒體又火上澆油,爆出一條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桃色新聞——報道說,疑為俄羅斯間諜的28歲女子查普曼被指用“美人計”搭上多名權貴,最新傳出的主角是英國上議院一名議員,媒體沒有公開其名字,僅透露該議員是一名禦用大律師。

消息傳出後,英國律政界紛紛揣測主角是誰。禦用大律師萊斯特說:“我很想知道是誰,不論是誰,都很幸運,因她的確是一名惹火尤物。”

此前媒體報道稱,查普曼從2002年起曾定居英國5年,並曾在對衝基金公司任職。英國軍情五處正調查查普曼的友人及其合作夥伴,了解她有否招攬他們作為“第二梯隊”間諜。

當局又調查她與在俄羅斯駐倫敦大使館工作的特工的關係。據報道,使館內有35名特工,當中一半為外交人員。軍情五處前主管斯特拉透露,俄羅斯間諜在英國的活動目前仍然非常活躍。

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美國白宮官員6月9日爆料,美國情報部門10年前已盯上10名俄羅斯“間諜”,今年6月動手抓人前已有與俄方交換間諜的“如意算盤”。

這名官員稱,美方多年秘密監視這幾人。今年早些時候,美方獲悉10人中有人打算今年夏天離開美國,於是決定采取行動。

情報部門和司法部6月初決定動手抓人,6月11日向總統奧巴馬通報詳細行動方案。就在這時,美方著手醞釀與俄方交換人員。

13天後,即6月24日,奧巴馬與來訪的俄羅斯總統德米特裏·梅德韋傑夫在白宮談笑風生,隨後在漢堡店共進午餐。向美聯社記者介紹情況的白宮官員說,奧巴馬當時沒有向梅德韋傑夫提起特工案。

6月27日,美方在多個地點實施抓捕,緝拿10名俄羅斯特工。

此後不久,美方向俄方攤牌,提議用10名特工交換俄方逮捕的4名曾向美方提供情報的間諜。

美國責成中情局局長利昂·帕內塔與俄羅斯情報部門談判。談判過程中,美方向俄方提供希望對方釋放的間諜名單。白宮官員說,俄方最終交換的4名間諜與美國擬定的名單“一致”。兩國商定,完成交換後,雙方不得采取任何報複行動。

美國副總統約瑟夫·拜登9日說,美國用10名俄羅斯“特工”換回4人,實際“沒吃虧”。拜登當晚參加美國全國播送公司夜間談話節目《今夜秀》。主持人質疑當天的交換行動說:“這從人數上看好像不公平。”

拜登回應:“我們換回的4個人很不錯。至於換出的10人,他們來美國已經有段時間,但沒得到什麼。”

作為交換,4名在俄羅斯為西方工作的特工獲釋。他們9日在奧地利維也納機場搭乘美國政府包機前往美國。美聯社援引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美國官員的話報道,這架飛機在英國牛津郡布裏茲·諾頓空軍基地短暫停留,留下兩名特工。

英國《衛報》報道,至少一名特工將留在英國。這名特工是謝爾蓋·斯克裏帕爾,前俄軍上校,2006年被判入獄13年,罪名是充當英國間諜。俄羅斯檢察機關指控他從英國秘密情報局收取大約10萬美元。

按《金融時報》說法,另一人是軍控專家伊戈爾·蘇佳金,他的罪名包括向一家英國公司泄露機密。報道說,兩人將與秘密情報局官員見麵,“幾乎可以肯定”他們將留在英國,並得到保護和良好待遇,開始新生活。中心情報局還將給他們新身份,提供住房和資金,幫助他們適應新生活。

本來是一場美國和俄羅斯交換間諜的“對口相聲”,結果英國人也湊了一把熱鬧,成了一台“三人小品”,又讓這個世界多了許多話題。

由此看來,英國情報機構在世界情報界永遠是一個不甘寂寞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