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 正傳》reference_book_ids":[6833642790895750152,725708167355092485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數萬裏地域之距離,數千年文化之差異和語言之不同,這些使中俄的文學,中俄的作家和中俄的讀者間,發生了長久的隔絕。
這些使中俄人民都受到了很大的虧損,奪去了他們精神和文化交流的可能。在不久之過去,中國人所知道俄國的不過是些和他們接觸的壓迫他們的橫暴的沙皇的武力主義。
還有“庚子之變”的創傷和日俄之戰時兩帝國主義者在那裏角鬥,中國人無故在旁所受的災害和俄國軍官因為戰爭之失利疑中國人為日本奸細,時時成堆地殘殺,這也是使中國人難忘的。
鮑·拉夫列尼約夫
幸而這些混賬的時光現在都成了曆史的產物和不快的回憶的陳跡了。
中國和蘇聯人民之間一切仇恨從此再沒有它的容身之地了。隔絕兩國的牆壁崩壞了,新生活的曙光同時普照到你們和我們的國度裏。用少壯的力量和新的思想再興的兩國的文學要跟著這曙光開始複活而開花了。
我們俄國的作家已經知道中國讀者有讀俄國古典文學作品之可能,並且可以了解和感受到舊文學中那些好的思想,這些思想不是到東方去殘害中國的武力,而是時時宣傳人民間的兄弟情誼和對於自由的愛慕。
從另一方麵,我們有了認識中國文學之花的可能,我們少許地看到了一點中國舊時的文學作品。最近我們的一家書店出版了一本《現代中國小說集》,更使我們歡喜的是讀了魯迅的《阿Q 正傳》等。
這些文化價值交換的第一點是證明前進的兩國向進步之路上接近的開始。
文學就是友誼樹上的第一個花蕾。
我們的作品,生養在戰爭情況中,向著新生活建設的我們的青年的俄國文學,能得到中國讀者的注意,這在我們自己是深以為光榮的。
我們,蘇聯的作家們,隔著數萬裏地域的間隔,向你們,向我們遙遠的朋友們和讀者們,伸出友誼的兄弟的手,希望這友誼將來鞏固而且久遠。
——一九二九年四月一日,於列寧格勒(選自《第四十一》,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7年版)
親愛的遙遠的中國朋友們!三十年前,我的老友曹靖華將《第四十一》譯成中文,我們在中國最初出版的這個中篇小說的篇頁上見麵,給了我很大的愉快。
在以往的歲月裏,在中國人民為了從本國和外國的掠奪者的枷鎖裏解放出來開始偉大鬥爭的時候,你們的父兄曾讀過這本小說。
當年我曾從捍衛自己祖國的光榮和獨立的那些普通的中國人那,得到了幾封普通而懇切的信,為了這個小小的中篇小說,他們向我表示過謝意。據他們說,這部作品在鬥爭中幫助過他們。
今天,經過三十年以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你們光榮的領袖毛澤東同誌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替致中國讀者
鮑·拉夫列尼約夫
自己創造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幸福的新生活的時候,《第四十一》又出現在勝利了的中國人民的新一代麵前了。
你們的革命鬥爭同我們的革命鬥爭一樣,曾要求過巨大的努力和犧牲,可是人民終獲得了曆史性的偉大勝利。長期以來,我們在蘇聯懷著熱愛和激動,注視著你們在同人民敵人的嚴峻鬥爭中所建樹的豐功偉績,我們曾因為你們在戰鬥中所取得的勝利而感到歡欣,就像現在因為你們在和平的、創造性的勞動中所取得的勝利而感到歡欣一樣。
讓我緊緊地握你們的手,並希望偉大的中國人民,我們親愛的同誌們,在建設真理和勞動世界的共同事業中,進一步壯大和繁榮。
希望我這一個中篇小說能同從前一樣,得到你們的同情和讚許,這對我將是最好的慰藉了。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
(選自《第四十一》,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