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聯係到侯佩岑和蔡依林來,兩人都跟周傑倫談過戀愛,蔡依林和周傑倫分手後,雖然也很鬱悶,很傷心,但她卻將因侯佩岑介入而分手的痛苦轉變為工作的動力。有次,周傑倫含沙射影地說蔡依林的唱片銷量數字造假,蔡依林依然保持沉默。侯佩岑卻不同,她跟周傑倫分手不久就寫出了《字言字語》,細述當初的種種,還在發布會上痛哭流涕,實在讓人覺得沒必要。

還是回到這位同事的身上,其實,她又何嚐不難過,隻是,從不將這種失戀的壞情緒帶給別人,自己包紮,上藥,等待痊愈。

如果你也失戀,是忘掉憂傷還是沉湎痛苦呢,如果你不能確定那就趕快看看下麵這個小魔術吧。

沒聽過嗎?一種叫“忘記傷心的玫瑰”的白魔術(比較善意有美好願景的魔術叫白魔術):如果你有傷心事,就去買一大束玫瑰花,然後,把花瓣一片一片摘落,喃喃自語地一下一下把傷心拔走,再把花瓣放進小袋,找一個你永遠不會再去的公園,埋在泥土中。來年,這些花瓣將滋養新的花,而你,也似換了一個人似的,不再憂傷。

至於管不管用,不妨先試了再說!

不要對他好

怎樣才能讓一個人對你好呢?

答案是,你不要對他好!

如果研究過童話你會發現,在王子舉辦的宮廷化妝舞會上,那些打扮得很隆重的女子,那些對王子無比崇敬的女子,從來都得不到王子的眷顧,而那個不小心踩髒了王子的鞋的小女孩,則往往會讓王子陷入相思。

以上事實充分證明,當你要引起一個異性的好感時,最好不要對他畢恭畢敬,最好不要太客氣,要鄙薄他,蔑視他,對他的一切榮譽和財富都表現得淡然和不屑,這樣他會覺得你與眾不同,會覺得你有個性。

這個結論是有科學依據的。據美國心理學家傑克爾和蘭蒂在1969年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相比那些你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願意再幫你一次。”這個研究很特別,科學家首先在實驗中讓一些誌願者贏了一些錢。在誌願者離開實驗室不久,研究人員又找到他們說由於資金困難,希望他們把錢還回來。科學家最後要求實驗者評估對研究人員的好感程度。那些把錢還回來的人對研究人員產生的好感要大於那些得以保留錢財的人對研究人員的好感。這個有意思的現象被稱為“本傑明·富蘭克林效應”。這就是說,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幫助他們,而是讓他們來幫助你。

這是最初的相互產生好感的時刻,其實,其他時候也一樣。比如,你們已經相愛的時候,你會發現,並不是付出得多就能獲得感情的主動權,相反,那個經常處於享受地位的人,則對這段感情遊刃有餘。

工作也是,往往工作很賣力、做了很多工作的人會成為老好人,在公司的地位也不會太高,因為,隻顧著做事呢,忘記了做人。埋首付出的人,在人際關係中往往都處於下風,處於劣勢地位。

這讓我想起台灣搭訕教主鄭匡宇的一句話,他說,“要想深刻地搞定一個女人,絕對不能以為地投資她,而是讓她也參與進來,讓她投資你!”

這話可以獻給那些對愛情無比死心塌地、對愛人全心全意付出、貢獻、服務的人,須知,付出得越多,可能失去得就越多。愛情不是要無限地對他好,偶爾也要對他不好,這樣,他才會發現,原來,你對他的好不是天經地義,不是應該,而是需要回應與回報,他才會珍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