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禟說道:“大行皇帝在位時,撤三番,平叛亂,收台灣,退沙俄,三征葛爾丹,開創康熙盛世,自然也是創基立業者,廟號:聖祖,恰如其分。”

說著,胤禟朝胤礽眨了眨眼睛。

胤礽也笑著朝他點頭。

“諸位以為信親王所言如何?”

大臣們左顧右盼一番,自然沒有人敢站出來,說大行皇帝不是創基立業者,他們隻能愉快地與胤礽達成一致。

康熙的廟號和尊諡就這樣定了下來。

廟號曰:聖祖。

尊諡曰: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他的定了,接下來就是三位皇後的尊諡。

皇後的諡號要遵循“從帝諡”的原則,意思便是,皇後的諡號需要與皇帝的諡號保持一致。

孝昭皇後,鈕祜祿氏,上尊諡曰:孝昭靜淑明惠正和欽天順聖仁皇後。

孝懿皇後,佟佳氏,上尊諡曰: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奉天佐聖仁皇後。

這兩位皇後的諡號很快就擬定了出來。

最大的難題,在康熙原配,胤礽生母,仁孝皇後,赫舍裏氏。

仁孝皇後的諡號中已經有了“仁”字,再從帝諡,就重複了。

但更難的是,新帝登基,大臣們心中本就忐忑不安,更不敢進言,讓胤礽將仁孝皇後的諡號,改為與兩位繼後相同。

胤礽也為此事苦惱了一陣。

最後還是元卿給他出了主意。

肯定不能叫仁孝仁皇後,聽著也不好聽,重複的字也顯得累贅。

元卿笑著指在“聖祖”兩個字上。

“仁孝皇後之諡,乃聖祖皇帝親賜,皇上為人子,怎可肆意更改。”

胤礽抱著元卿,激動地轉了好幾圈。

就這樣,仁孝皇後的尊諡定了下來,不從帝諡,從帝廟。

胤礽親手寫下諡號。

仁孝皇後,赫舍裏氏,上尊諡曰:仁孝恭和昭宣宏徽儷天襄聖祖皇後。

康熙稱祖,雖然違背形製,眾臣也不敢說他不夠資格。

但皇後從帝廟,是古今未有。

“仁孝皇後之尊諡逾製逾矩,萬不可行,請皇上三思。”

“請皇上三思。”

以張廷玉為首,大臣們都跳出來反對。

張廷玉說道:“皇上的孝心,仁孝皇後定能體會,臣以為,可尊諡為孝聖仁皇後,如此既保全皇上的孝心,又不逾製。”

胤礽早料到他們會有如此反應。

神色嚴厲:“仁孝皇後乃先皇原配,先皇親賜諡號,且經孝莊文皇後手書懿旨,朕豈敢擅自更改,爾等又豈敢!”

……

胤礽為康熙守孝二十七日後,便可褪去孝服,開始籌備登基大典。

守孝結束的那一刻,大清的年號,正式步入靖德元年。

登基大典當日,胤礽派遣官員前往拜祭太廟和社稷壇,胤礽則需要親自前往天壇拜祭天地,接受群臣朝賀。

結束後,回宮換朝服,胤礽與元卿一起,前往寧壽宮拜見太皇太後,胤礽行三跪九叩之禮,元卿行六肅三跪三拜之禮。

禮畢後,換龍袍、鳳袍,再前往中和殿,接受內廷大臣叩拜。